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探讨

时间:2022-08-22 06:31:39

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探讨

【摘要】本方从房产开发商的角度,从灌注桩施工中的护筒埋设、钻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混凝土灌注施工等方面阐述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业主方的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B

1. 前言

高层房产开发,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往往是施工方最容易发生偷工减料、发生质量事故的环节。所以作为房产开发商,应该注重这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以避免工程质量隐患给房产开发商带来的损失。

2. 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2.1护筒埋设及质量控制要点。护筒埋设是为了确定桩位,避免出现偏位,护筒埋设应根据地质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方法一般分二种:一种直接打入,它采用的是循环钻孔法(钻机施工方式);另一种是挖坑埋放法。护筒采用比设计桩径大20~30CM的钢护筒。钢护筒,壁厚10mm,护筒定位时,先以桩位中心为圆心,也就是桩位中心,根据护筒半径在地面上定出护筒位置,护筒就位后,施加压力将护筒埋入约50cm。如下压困难,可先将孔位处的土体挖出一部分,然后安放护筒埋入地下。在埋入过程中应保证护筒垂直,若发生偏斜,应及时纠正。护筒埋放就位后,将护筒外侧用粘土回填压实,以防止护筒四周出现漏水现象,回填厚度约40~45cm,顶端高度高出地面0.3~0.5m筒位偏差不得大于20mm要求。

2.2钻孔质量控制。

2.2.1护筒定位后应复核护筒的位置,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施工过程中自然地坪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应检查桩机的水平度和桩杆的垂直度,并在桩架就位后及时复核桩台与地面的高度做好记录,计算用杆的长度(数量),以便于成孔后依据钻杆检验成孔的深度与桩长;初钻前应先启动泥浆泵和转盘,空转一段时间后待泥浆输入一定数量后方可开始钻进,钻进过程中的接卸钻杆动作应迅速、安全,力争在尽短的时间内完成,避免由于停钻时间过长而增加孔底沉淀;钻进过程中除了随时注意钻杆的垂直度、复核钻具长度、检查钻杆是否弯曲,并应根据不同地层情况对比地质资料随时调整钻进速度以防止塌孔、缩颈及桩孔歪斜,最好每桩下钻前复核钻头直径以免由于钻头磨损而影响孔径;钻孔完成后必须检测孔深、直径和倾斜度使之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2.2.2钻进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情况及时调整泥浆的比重、稠度,避免造成塌孔、扩孔发生。

2.2.3钻孔完成后应检查孔深、孔径、垂直度、清渣(沉渣厚度)施工质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作为业主的房产开发商一般都将工程质量控制这项工作内容委托给工程监理单位完成,一般桩基工程的工程量计算也是按实计量。所以,业主方即房产开发商的工程人员还是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这一关键节点(桩孔深度)进行抽样检查。如本人曾在一项灌注桩工程施工中发现,施工方将测绳首去掉2m,从而套取工程量。还有一些施工方在计算孔深时故意将盘台高度数值减小,达到增加孔深的目的。这一点应该引起业主方工程人员的重视。

2.2.4钢筋笼制作与安装关系桩的承载能力。钢筋连接一般采用焊接,其中主筋搭接若采用单面焊,其搭接长度应为10d,双面焊接则其搭接长度为5d,一般双面焊接的难度比单面焊接大,所以大都采用单面焊接,并用箍紧固定以控制骨架间距,主筋与箍箍、架立筋间的接点可采用电弧焊等连接方法;其主筋一般不设置弯勾,如应根据工艺要求设置弯勾则应保证弯勾不向内圆伸露,以免影响导管工作;应保证钢筋笼的内径比导管接头处外经大100mm以上;每节制作的钢筋笼不宜过长,应分段制作,一般按标准钢筋的定长为宜。钢筋笼吊装可采用混凝土制成饼形成保护块,每个块中间留10mm左右小孔,每隔2m左右均匀地设置在钢筋笼主筋上,用8mm钢筋穿饼保护块,也可在螺旋箍筋上放置,也可设置在加强箍筋上,无论何种设置均应保证其均匀分布于四周,便于在钢筋笼下放过程中的滚动,利于钢筋笼下放;钢筋笼节间的接头必须采用错位连接,其在同一截面内接头数量不应大于钢筋数量的50%,焊接时可采用帮条焊或搭接焊,搭接焊则最好将钢筋弯折以保证其上下钢筋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接头处应在吊接上一节钢筋时先放置一定的箍筋,当主筋焊接完后应加焊箍筋,不应该缺少。钢筋笼沉入完毕后应及时校正钢筋的平面位置和钢筋标高,并防止钢筋笼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或上浮现象。在这一节点施工中,业主方工程人员应当经常性地检查钢筋笼的箍筋间距、焊接时的质量,以保证钢筋在桩中的承载能力。

2.2.5混凝土灌注。钢筋安装完成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混凝土灌注一般采用导管法,混凝土最好采用商品混凝土。这有二个好处,一是保证混凝土的级配正确、均匀,二是保证能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这个节点施工过程中,应当控制导管的提升高度,保证导管在混凝土面以下1m左右,避免过量提升导致桩的隔层、断桩,浇筑、提升中要注意钢筋笼被带起,如果发生不能轻易切断桩纵筋。如某工程系高层建筑,基础均采用直径600钻孔灌注桩,桩长约为25m~37m,总桩数约为1708根,地下室地面高程位于自然标高以下-5m处。在进行工程桩小应变检测时,发现其中的一根桩在地下室标高以下-8m处发生断裂,缺桩段长度约为4m;断桩处理是先将断桩的上部分挖出,用边挖深边护砌向下挖桩,当挖到地下室地面以下-4M处时发现,-4M至-8M处为混凝土缺少层,中间已完全由泥浆充填,-8M以下为已浇筑的混凝土,故在-8.2M处将洞底清平;清理后按接桩方法进行接长处理。又如工程中经常遇到工程桩小应变检测时在某一断面处有断裂、夹层的质量事故报告等。

2.2.6成桩质量控制。在桩身混凝土浇筑前必须计算好混凝土的总需要量,根据商品混凝土运输车量的运载能力,确定施工桩的车数控制,再计算出每一车混凝土在本桩中的高度,然后确定导管的提升量。

2.2.7根据桩混凝土的量,按规范要求做好混凝土试块并进行同条件下的养护。一般每只桩应该做一组试块。

3.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的质量控制中,定位、钻孔、成孔、清孔、钢筋下笼、钢筋焊接、提管、灌注成桩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是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成孔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扩径、缩径及孔底沉淤过厚。在浇灌前计算好导管埋入桩孔深度,使导管底端脱离笼底;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提管时导管埋入混凝上的深度应大于1m,应通过计算确定导管提升值;当钢筋笼上浮时,应停止灌注,排除故障后再继续浇灌,完成浇筑后应迅速将导管快速拔起;当桩顶高度位于地下某一深度处时,应该正确计算混凝土的用量,并保证所浇灌的混凝土量超过设计桩顶标高0.5m以上;桩机移位后应将上部孔洞用其它材料进行覆盖。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近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泥浆,做好泥浆的外运是文明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外运泥浆要做到专车、密闭,出场车辆应当进行冲洗,以保证文明、规范施工。

[文章编号]1619-2737(2014)03-12-592

上一篇:对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施药新技术现状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轻量级J2EE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