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行政赔偿制度

时间:2022-08-22 03:24:44

浅析我国行政赔偿制度

【摘 要】2010年施行行政赔偿法对原赔偿法做了全面的修改,突出体现在:降低了赔偿门槛、扩大了赔偿范围、畅通了求偿渠道、完善了赔偿程序、提高了赔偿标准,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和“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执政理念,对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政赔偿;现状;完善

一、行政赔偿的概念

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的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一部分,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与国家赔偿制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二、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现状

1、国家赔偿实行多元化的原则,不再强调“违法原则”,拓宽国家赔偿范围,行政机关成为赔偿义务机关的概率增大。原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从归责原则上看为违法归责原则。新法删除了“违法”二字,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发生了重大调整,即从违法归责原则变成了违法归责和有条件的结果归责相结合的多元归责原则,依照新规定即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不违法,但主观上有过错或者从结果上看已造成损害的,国家仍需承担赔偿责任。

2、扩大行政侵权行为范围,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责任加大。针对在监狱、看守所,行政机关、刑事、侦查、审判机关都存在以不作为方式侵害公民权利的现象。新法将“放纵”他人殴打、虐待的行为纳入赔偿的范围,将原规定的“暴力”行为修改为“殴打、虐待等行为”,明确了不作为行为的赔偿责任,也将“虐待”等行为纳入赔偿范围。今后,公权力机关和工作人员使用非暴力的措施虐待受害人,或者对侵害人殴打、虐待受害人导致受害人的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害的,公权力机关将有可能成为赔偿义务机关。新国家赔偿法将原规定中的“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修改为“违法征收、征用财产”,增加了违法征用财产可以请求赔偿的情形。

3、增加了赔偿项目,提高了国家赔偿标准、增加了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新国家赔偿法第三十四条增加了造成身体伤害的护理费,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护理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康复费等因残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继续治疗所必须的费用。对于侵犯公民财产权的,新法增加规定了变卖财产的价款明显低于财产价值的,应当支付相应的赔偿金;返还执行的罚款或者罚金、追缴或者没收的金钱,以及解除冻结存款或者汇款的,应当支付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这些规定都是对赔偿范围和赔偿额度的扩大。原国家赔偿法区分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和全部丧失劳动能力,限制最高赔偿倍数。新法增加了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赔偿的上限倍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造成其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死亡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人的生活费的发放标准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不再按原来的生活救济的规定办理。精神损害赔偿首次纳入国家赔偿。新法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人身权,致人精神损害的,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4、完善行政赔偿程序,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应遵守的程序性义务增多

增加申请书签收等程序性规定、加强对赔偿义务机关的程序约束。新法规定,对赔偿请求人当面递交的申请书,赔偿义务机关应当当场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并注明收讫日期的书面凭证;对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性告知赔偿请求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增加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听取意见和协商的程序义务。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决定,应当充分听取赔偿请求人的意见,并可以与赔偿请求人就赔偿方式、赔偿项目和赔偿数额在合法的前提下进行协商。明确了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决定的送达时限和不予赔偿说理的要求。赔偿义务机关决定赔偿的,应当制作赔偿决定书,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送达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决定不予赔偿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十日内书面通知赔偿请求人,并说明不予赔偿的理由。加重了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的举证责任。新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赔偿义务机关采取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期间,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赔偿义务机关的行为与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的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提供证据。该规定明确了受害人在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间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赔偿义务机关对损害和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应当举证。

取消违法确认的前置程序,对行机关谨慎作决定提出了新要求。新国家赔偿法第九条取消了违法确认的前置程序,并在第三十九条对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起算时间做了调整。方便了受害人及时申请赔偿,意味着行政机关一旦作出了违法决定,就将面临当事人的监督,随着行政赔偿程序的变化,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权力行为在程序上必将受到更严格的限制与约束,这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所要求的“程序正当”的应有之义。

三、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

1、完善行政赔偿范围立法模式。虽然我国的赔偿法在形式上采取的是概括式和列举式并存的混合式立法例,但在司法实践中,以列举规定为主,尤其以这种严格的肯定列举为主的模式,实质上是对赔偿范围的限制,使列举之外的相对人权益被排除在行政赔偿范围之外。受制于于这种严格列举式的范围的模式是我国行政赔偿范围过窄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以肯定概括式和否定列举式相结合的立法路将最大限度地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给相对人造成的损害纳入行政赔偿的范畴。只要是违法行使职权造成损害的,一律属于赔偿的范围,无需逐一肯定列举,而确实需要排除的事项或行为,采用否定列举的形式予以排除。

2、完善有关精神损害的司法解释。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虽然将精神损害纳入国家赔偿,但是新法没有明确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对于何种情况下适用何种方式的精神损害赔偿,以及应当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严重后果的认定没有具体规定。考虑到现实的情况的复杂性,法律难以对精神损害的赔偿标准作出统一的规定,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作出具体应用的解释,以便于实际的操作。

3、完善行政赔偿执行方面的规定。加强与赔偿义务机关的沟通。在执行行政赔偿案件时,法院要主动加强与赔偿义务机关的沟通,让其不断提高认识。行政行为被法院确认违法并判决赔偿,确实是行政机关不愿意看到的。但是事情发生后总要采取方式挽救,行政赔偿正是这样一种“矫正正义”的方式。从根本上看,不履行法院的判决、裁定,是不诚信的表现,而一个有高效权威的政府应该是负责任、讲诚信的。行政机关主动履行法院生效判决,及时向赔偿申请人支付赔偿金,不仅能够及时修复受到损害的行政法律关系,更是负责任、讲诚信的表现。

【参考文献】

[1]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应松年.行政法学教程[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3]高家伟.国家赔偿法[M].商务印书馆,2004.

[4]许广路.论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J].大众科技,2006(6).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失度原因分析 下一篇:行政立法程序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