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对中医临床用药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8-22 02:00:57

炮制对中医临床用药的影响分析

摘要:对中药进行炮制,其目的在于将饮片的纯净度提高,并达到增强或增加疗效的目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炮制对中医临床用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炮制;中药学;药效动力学

【中图分类号】R283.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096-01

对中药进行炮制,其目的在于将饮片的纯净度提高,并达到增强或增加疗效的目的。由于经过不同炮制加工的同类药物,就有可能有不同的功效产生。根据笔者基层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现就炮制对中医临床用药的影响方面,进行如下分析。

1为保证饮片纯净度和质量而将泥沙杂质去除

因为经历采收、运输、贮藏程序后的一般药材,都不可避免地在不同程度上把泥沙、杂质等非药用部分混杂进去,虫蛀、霉变及其它变质就容易在贮藏中发生。所以,在对此使用之前,应围绕提高其纯度达到一定程度,而做好严格的挑选、清洗等工作。象黄连、丹参等药物,入药前一般都带有泥沙、土块,应对其洗净方可入药。属于非药用部分的巴戟天木心的坚韧度很高,与巴戟天比较起来在化学成分含量上显得明显比较低,但在全药重量大约一半是木心重量,若不去除这些非药用部位,那么在配方中药物中,其有效成分含量将减少,治疗所需的有效治疗剂量也就无法达到[1]。

在最近的几年里,由于空前发展的中药炮制技术的进展情况,大型机器已经开始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炮制技术。虽然饮片产量因大型机器的使用而能够获得大幅度的提高,但相对于传统手工炮制来说,其质量却无法企及。比如天麻、白术、白芍等能与根和根茎类一起入药,由于其坚硬的质地,就应按1~2mm进行切片,可机器切片要达到2~3mm甚者厚4mm的实际厚度。现今对郁金、鸡血藤等中药材使用一般为劈成碎块,而对清半夏则整用为主。应去心使用的远志、巴戟天等药材而心未去除;该去毛的枇杷叶、石韦等药材则毛未去除,炮制规范没有达到[2]。

2非药用成分在药材中祛除或减少,让效成分突出增强疗效

由于中药有着极其复杂的药用成分,有一定的药物成分含在其药用部位,一般也会存在不少非药用部分对疗效产生影响,同时存在不一样的药用部位药效也不一样,原药材不仅能够发挥着治疗作用,同时也会有一些不良反应出现,因此,炮制就是必要的,可以因此对药性调整,增加疗效,对临床治疗的要求进行满足[1],比如:蜜炙是一般润肺止咳都要用到的药材,必须要有相挟的气味,象麻黄为辛温解表,是发散的重要之药,若生用则有着比较强的发汗作用,而蜜炙加入后将可能减弱发汗作用,同时则加强了润肺止咳的作用。

3对酶的活性进行破坏或抑制来避免分解有效药用成分

在中药中有一类重要活性成分为苷类成分,在一般情况下,相应的专一的分解酶在含有苷类成分的药材也同时存在,处于一定的温度、湿度下相应的酶容易被分解掉,能把苷分解或糖或甙元从而使生物活性失去,因此,一般采用加热炮制而对酶的活性不破坏,有效地保存住苷类成分。如,在沸水中把生杏仁投入燀一下,能够将酶的活性破坏掉,可将有效药用成分保存住,由此可对煎煮过程中酶解反应起到预防作用,可以对苦杏仁甙进行保存,同时,在体内缓缓分解苦杏仁甙就有了保证,在此过程有微量 HCN产生,能够对呼吸中枢呈镇静作用,并且能够取得镇咳平喘的治疗效果[3]。因为酶的活性可以由烘、晒、炒的办法进行破坏或抑制,这一措施保存药用成分非常有效。

4把药物的药物毒性或副作用消除或降低,确保用药安全并增强疗效

毒性成分在有些中药材中是存在的,一些副作用有的还会产生,那些含毒性成分的药材生用的安全性很差,恰恰这些毒性成分又是产生疗效的有效药用成分之一。所以,加工炮制是必要的,经过这一工序后,毒性及副作用才能够消除或降低。比如士的宁为马钱子中的有效成分;马钱子碱等有着非常大的毒性,采取砂烫手段后,大量破坏了毒性较强且疗效不佳的马钱子碱,对有效成分士的宁的没有多少破坏较少,药用价值及安全性将获得提高。

5炮制后易于溶出或产生新的有效成分可使疗效增强

在临床运用矿石类、化石类药物方面,中医的成功经验很早就拥有了,这类药物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经高温煅制后转变或产生新的药用成分,比如:经火煅醋淬后的自然铜所含的二硫化铁向醋酸铁转化,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提高了,药用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经煅淬后的炉甘石,能使碳酸锌向氧化锌转化,而后者有着消炎、生肌的功效,疗效从而得到了增强。

6引药归经或改变药物作用趋向 让药力直达病变部位

关于病变部位,中医一般是以经络、脏腑进行归纳,用升、降、浮、沉来表示药物作用的趋向,药物的疗效会因药性偏温或偏寒而受到影响,有的甚至可产生的副作用很严重。因此,应采用炮制的方法来增强或改变药性,保证与临床用药的要求相[[3],炮制过的药物,能够产生引药归经或改变药物作用趋向的效果,促使药力直达病变部位而取得显效。比如醋制引药入肝和盐制引药入肾等等,能够产生引导药物更好地治疗肝经、肾经疾患的效能,可将药物作用趋向改变,通常其实现基本通过加入辅料通过炮制的途径,比如,性寒而沉的黄柏是主清下焦湿热,湿热下注所致的小便黄浊、赤白带下、足膝痿软而多用。通过加酒炮制工序,可使药性借酒的升提作用而上行,取得清上焦头目湿热的疗效。

综上,由于中药经炮制提高临床疗效有着复杂的机理,与多学科相关,就应有机结合现代科学与传统中医药理论,从而可能将通过炮制来增强(加)临床疗效机理的新理论探索出来。

参考文献

[1]郑向东.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J].蛇志,2007,19(3):213-214

[2]高小钢,刘菁.试论中药炮制与临床应用[J].中国药师,2008,11(12):1523

[3]李宏斌.浅谈中药炮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6,10(9):707

上一篇:略述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高血压患者的中医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