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实践分析

时间:2022-08-22 01:29:39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实践分析

摘 要: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必须有机结合,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才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改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构建了一个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全新方式。在探究合作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同时更要熟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掌控教学过程,并注意在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热情,给学生留足空间,提升探究质量,采取科学评价,重视学生个性差异。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学生地位;教师作用;过程;问题

新课改以来,探究性学习已经深入人心,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究知识,并且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能力。探究性学习又常常以学生合作的形式呈现,形成了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新的小学数学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关注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确立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常常思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到底如何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如何寻求既适合学生特点,又符合课标要求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课堂新思路呢?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必须有机结合,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才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做一些思考和分析。

一、发挥教师在合作探究中的作用

在探究合作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并不矛盾,适度的引导能让探究更深入,更有内涵,更有意义。

1.教师要促进探究、合作等活动的开展

引导与探索并不矛盾,探索前的适度引导会让探索走得更远。合作探究是以问题的设置和提问为前提,教师在探究前需要引导问题,并对合作的方式进行引导。

2.教师要促进合作探究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

合作探究教学中师生互动式常态,从引导发现问题,到寻找材料解决问题,再到拓展延伸强化运用,都离不开师生的互动。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间合作,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提升了学习的兴趣。教师的引导体现在,教师并非一味地让学生合作,而是让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自己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才让同桌或者小组合作探索、交流,这样充分提高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3.教师应为学生合作探究提供必备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为学生合作探究提供必需的资源,创设必要的、有趣的合作探究环境是教师必须要做的事。如,开展长方形、正方形等教学,必须给学生准备这些素材,让学生“有米可炊”,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下探究、学习。

二、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的过程

合作探究式教学采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拓展延伸的过程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自发地学习知识,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整体能力。下面以“因数和倍数”相关内容为例,分析合作探究式教学的过程。

1.创设情境,引导问题

为了顺利开展教学,要事先准备好12个边长都是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目的是让学生通过12个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

教师首先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询问学生有几种拼法。学生可以先在脑海里想象有哪些拼法,实在不行可以实践操作,并在完成后同桌相互交流,并帮助没有拼出的同学多拼几种。

出示操作要求:

(1)用12块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看看有几种拼法。学生动手操作,与同桌交流摆法,并可以在全班说出自己的想法。

(2)你能用算式来表达你的摆法吗?

数学是挑战思维和训练思维的武器,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充满魅力的学科。只有让学生在“个人―小组―全班”的模式中,多思考,多交流,各抒己见,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上面教师通过创设拼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再让学生用算式来表示自己的想法,又可促使学生以数形结合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2.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将有趣的游戏与现实的问题相联系,从游戏中得出12个正方形拼出长方形可以表示为:1×12=12, 2×6=12,3×4=12。

教师导入因数与倍数。

学生先自学教材,然后仔细观察3×4=12,想一想:你能从数学的角度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请你试着填一填:3×4=12,12是4的( ),12也是3的( ),4是12的( ),3也是12的( )。

接下来,让学生用因数和倍数说说算式l×12=12,2×6=12中数字间的关系。同桌互相说一说、听一听。因数和倍数也一样,我们不能单说哪个数是倍数,哪个数是因数,要说清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使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形象生动又容易理解。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的,有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单靠某一个或几个学生探究问题,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我们就可以考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合作探究。只有争论越激烈,学生的思维才会越来越活;只有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设想,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1)寻找一个数的因数。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写出15和16的所有因数吗?试一试。

学生:分别列出15和16的因数有……(学生采取合作的形式探究问题)

教师:你们的看法一样吗?为什么你们的答案会有不同?你同意谁的观点?

请你把15和16的因数补充完整。(激发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全班讨论)

教师:这就说明一个数的因数不止一个,找一个、两个不难,难就难在把一个数所有的因数全部找出来。

学生实践:想办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数。

教师巡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索,相互之间补充遗漏的因数,并讨论自己寻找因数的方法。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答案。

(2)寻找一个数的倍数。

可以同上面一样开展,具体过程略。

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索,寻找答案,自主探索,在知识的矛盾冲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组集思广益,认真合作讨论,群策群力,探寻规律,找出问题的突破口,解决问题,并学会触类旁通。

4.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在学生探究完知识后,一定要及时地巩固新知,让学生尽快地掌握所学,不要出现探究过程也有了,合作也开展了,热闹过后学生又忘记了这样的情况。当然,练习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游戏,可以是同学间口头互动,也可以是师生间的互动。

出示例题:(1)5的因数有:

(2)3.6÷4=0.9,所以3.6是4的因数。( )

(3)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21,这个数的因数有1,5,25。

及时的检测练习可以巩固内化所学知识。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易混点进行练习、讨论、反馈,就会化解难点,使问题凸显并得以解决。巩固练习后的小组交流,更凸显出了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重难点问题,及时地交流,教师适时地点拨,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很好地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度,解决了共性问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三、合作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性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在合作学习和探究中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教师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热情;需要给学生留足空间,提升探究质量;需要科学评价,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合作热情。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自觉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衔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2.留足空间,提升探究质量

留足思维空间,才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发挥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使知识不断提升、思维不断发展、情感不断丰富。要想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必须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但实际教学中有时为了课堂的进度,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余地,最终学生只能被牵着鼻子走。小学数学课堂由于其本身具有抽象性,而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学生得不到思考的空间,思维能力就会受到限制,合作探究也会落空。

为此,为了确保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质量,使课堂合作探究教学落到实处,必须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3.科学评价,重视个性差异

合作交流、探究学习多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在探究中应该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放手,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对于数学教学,我们教师不能“关住”学生,而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是不是成为真正的学习探究者,只有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中来,才能撞击出智慧的火花。同时,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小组合作时,对于每组中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这些学生先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小组成员、小组间的科学评价通过多种因素来整体评定小组成绩,突出合作的作用,激励学生主动合作,互相帮助,让差生有进步,让优生有发展,从而凝聚团队力量。

总之,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改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构建了一个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全新方式。在探究合作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同时要熟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掌控教学过程,并注意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热情,给学生留足空间,提升探究质量,采取科学的评价,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参考文献:

[1]吴超.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探究[J].幸福家庭:教育论坛,2012(10).

[2]杨校宁.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探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07).

[3]梁爱雪.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1).

[4]单春艳.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5]刘博.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3(05).

(作者单位 浙江省玉环县芦浦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如何提高职中生的英语水平 下一篇: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