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输液风险的防范

时间:2022-08-22 01:11:27

家庭输液风险的防范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68-01

家庭静脉治疗是一个较新的领域,1970年仅报道出院后需要继续进行静脉营养治疗的相关案例。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技术,如留置静脉导管、软袋包装液体、一次性包装消毒材料的出现使家庭静脉治疗成为可能。1984年医院护理模式的巨大改变,家庭输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护理技术,家庭成为可选择的静脉治疗场所。但由于家庭与医院环境之间的差别,大部分病人及家属缺乏一定的预防保健和护理知识,家庭输液存在着诸多隐患。了解社区家庭输液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提出预防措施和对策,对保证家庭静脉治疗的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

1 家庭输液存在的不安全隐患

1.1 家庭医疗环境受限。家庭输液的地点是患者家中,输液环境存在安全系数比医院小,风险大的隐患。家庭输液因条件受限,不具备消毒设施,空气流通差,易引发交叉感染,造成社区家庭输液的隐患。

1.2 患者本身的安全知识缺乏。家庭输液以老年患者居多,患者本身的安全知识缺乏,陪护人员输液安全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输液过程中护患沟通不良,如果护理人员忽略对患者的告知义务,患者及家属又缺乏安全方面的常识,都易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

1.3 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习惯使用较粗针头加药,空气中异物可通过加药过程进入输液内,造成污染的隐患;护理人员双手在治疗操作中与患者频繁、广泛接触,易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给患者带来感染的威胁;社区护士少,工作紧张压力大,不能按时去患者家中服务,又缺乏沟通技巧,易导致患者及家属对护士工作的不满。

1.4 输液过程中的管理不当。家庭输液过程中由家属自行照管,患者或家属如有疏忽和不慎,例如液体输到墨菲斯滴管以下才发现要换瓶,患者翻身等改变时或不慎碰到输液器造成输液器与输液瓶脱离或针头移位至药液外渗,患者或家属随意调整滴速等情况,均会导致输液风险的增加。由于医护人员不在现场,加上患者和家属缺乏观察病情的经验,遇到紧急情况就可能得不到及时处理而造成严重后果。

2 家庭输液风险的预防措施

2.1 建立健全家庭输液的管理制度。家庭输液应由患者或家属主动提出,并具备一定的消毒、隔离和处置等条件。卫生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规范的家庭输液管理制度,明确家庭输液的用药管理、风险告知和风险处置,确保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输液操作规程,患者家属恪尽陪护责任。

2.2 强化服务和自我保护意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首先应转变观念,“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因为只有有效地保护自己,才能更好地以病人为中心,从而更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绝不是对病人进行无原则的迁就,而是在不违反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病人及亲属的要求,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与病人及亲属结成共同对付疾病的统一战线。

2.3 签订协议。与病人及亲属在相互配合、相互信任、公平、公正、合理的前提下签订书面协议,这是有效化解家庭输液风险的有力措施。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及医疗法规宣传,使病人了解到医疗卫生服务是一项风险性极高的行业。医务人员在全力保护人民健康的同时必须有效保护自己,让病人及亲属理解这种协议绝不是推卸责任,而是把传统的“人情”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实行更加有力的双重保护。

2.4 严格履行工作职责,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和消毒隔离制度。这些在正规医院形成的常规制度在社区护理中容易被淡化,有的操作规程被省略,而病人的损伤往往在这种不经意的淡化和省略中发生,因此在家庭输液护理中均应一丝不苟地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无差错事故发生。

(2)禁止在家庭输液中使用须做过敏试验类及非处方类药物。对病人自购药物均应婉言谢绝,以免发生意外,从而有效地保证护患安全。

(3)耐心向病人及亲属交代输液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其能复述,了解其是否真正理解。

(4)严格消毒,预防感染,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5)输液穿刺完毕后观察20分钟以上,无异常反应后护理人员方可离开。

(6)保证按时对预约内病人治疗,必须做好血管保护。

(7)冬季避免使用低温液体。

(8)将社区中心与社区输液护士的联系方式交代清楚。

2.5 加强家庭输液注意事项的宣教。社区护士在家庭输液前,应耐心细致地宣教,告知病人和家属存在的风险和发生意外时的处置办法,取得病人及亲属的主动配合。正规操作前的准备是家庭输液风险预防的关键,指导病人以下几个方面:

(1)教会病人及亲属必要的简单操作,如数液体滴数、关闭液体及更换液体的方法,尤其在液体结束后如何拔出针头及按压穿刺部位的方法、时间等。

(2)严禁自行改变输液速度,因为速度过快超过心脏负荷有导致急性左心衰的危险。

(3)按时观察输液量及速度,及时更换输液瓶,以免造成空气栓塞发生意外。

(4)随时病情变化,当出现异常反应,如心慌、憋气、寒颤、发热或皮下水肿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及时与社区护士联系。

2.6 结合主要药物指导,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针对社区人群中普遍存在“输液比其他形式给药疗效快,不输液等于没治疗”的误区,社区护士应给予及时的解释和宣传,灌输“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同时说明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性反应,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或反复血管穿刺可能造成的血管壁硬化、无菌性炎症,以及由于个体差异,大多数人可用的药物可能危及某些个体的生命等。通过加强医患沟通,消除误会,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王延清.风险管理在家庭输液中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0,8(17):23

[2]张炜霞,陈玉皇,黄澜,等.风险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施和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9,24(21):1415

[3]陈琼.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医院,2008,8(5):127-128

上一篇:浅谈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实践意义 下一篇:建立长期有效的无偿献血者招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