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项专利的背后

时间:2022-08-22 12:45:32

2011年6月,瓮福集团湿法磷酸萃取净化新装备技术通过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这一技术的成功研发,在给瓮福集团带来89项技术成果和61项专利的同时,更掀起了一场磷酸净化技术和装备制造的革命,它标志着瓮福集团在世界精细磷化工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目前,该成果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和兴趣,沙特、摩洛哥、南非等国正与瓮福集团洽谈技术输出事宜。

从原始创新到集成创新,从自行开发高新技术到技术输出,湿法磷酸萃取净化新技术的研发经历了十年蝶变。

2002年,瓮福集团开始湿法磷酸净化技术理论研究。一年后,时任瓮福磷业公司技术副经理的王邵东(现任磷业公司经理)提出2000吨滴灌肥的中试装置工艺线路技术改造,使这一生产线产品年产能由2000吨增长到5000吨,产品质量由一级品率78%提高到优等品率98%。2004年,他主导的湿法磷酸净化中试技术通过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其中“一种净化湿法磷酸的生产工艺及其设备”发明获国家专利。

2005年,瓮福人将这一中试技术成果与国外技术嫁接,建成世界最大、中国第一套10万吨/年的湿法磷酸净化装置,在国内磷化工行业率先取得重大技术性突破,打破了跨国公司对磷化工新产品开发的垄断,使瓮福集团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湿法磷酸净化生产工艺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磷矿资源的综合利用,使磷酸盐的生产成本、综合能耗降低了20%和50%以上。同时,它还为开发试剂级、医药级、电子级的湿法磷酸等下游高端磷化工产品提供了平台。

生产出工业级净化磷酸产品后,净化磷酸厂又开始试生产食品级磷酸。但此时,作为项目技术指导的外国专家的合同已到期,若要续签,一天需支付每位专家1000欧元的“天价”指导费。

此时,面对外国专家撤出后的技术困境,净化磷酸厂第一任厂长李红林(现任瓮福磷业公司副经理)迅速组织了一支年轻队伍进行技术攻关,对装置工艺进行优化和调整,最终成功生产出食品级磷酸,实现装置达标达产。―位曾参与项目技术指导的以色列专家获知这一消息后,惊叹:“像这样一套工艺复杂的装置,在美国从试车到运行正常,最少需要两年多的时间,但瓮福只用了半年,真是奇迹!”

在研发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的瓮福人,只能在试验中不断总结摸索。往往―个新方案出来后,项目负责人清晨赶到外地向专家讨教,晚上又赶回生产现场指导试验。在技术攻关过程中,王平、王权顶、闵胜益、颜鹏等项目组成员,以“自加黑”、“五加二”的拼劲,反复试验,不断优化着技术方案。试验成功后,谁电不知道一个设计方案究竟被改动、优化过多少次,只知道最终打印出的方案,足有一尺多厚。

2008年至2011年,瓮福出口的食品级磷酸达14.3万吨,创汇上亿美元,成为我省出口量最大的食品类商品。

目前,瓮福集团参与起草拟定的高品质磷酸企业标准已上升为国家化工行业标准,并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评为科技进步奖。作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瓮福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正在不断增强。

湿法磷酸萃取净化新装备技术,现已移植到瓮福集团在建的四川达州和福建紫金的净化磷酸项目,不仅为集团节省了2.8亿元的技术引进费和1.2亿元的设备投资费,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湿法磷酸净化工业的发展,成为瓮福在做精“贵州元素”的同时,弥补创新“短板”,形成“溢出效应”,将“贵州创造”引向世界精细磷化工发展潮头的一次成功尝试。

(作者单往:瓮福集团磷业公司责任编辑/任玉梅)

上一篇:贵阳市:六大特色产业增长32.2%等 下一篇:“辛苦指数”换“金阳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