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记卡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2-08-22 12:20:00

借记卡的发展趋势

国外大多数国家是先有信用卡,再有借记卡,但是它们的命运却不尽相同。在19世纪60~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信用蓬勃发展,信用卡经历了灿烂的辉煌并持续到现在。但借记卡的发展也一直没有停止它的步伐,甚至在某些发达国家一直占据着个人支付领域的主导地位。

从电子支付工具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支付工具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需求为导向。在美国如今的非现金支付方式中,电子支付工具所占份额已由1979年的14%迅速增长为2000年的41%。尼尔森(The

Nilson)报告预测,基于卡片的支付方式在美国个人支付市场的份额将从2001年29%上升至2020年的48%(参见图6),超过现金和支票,成为最主要的支付方式。

规模化和集中化

借记卡电子支付渠道的经营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强者越强”现象明显。规模较大的企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使其能够在竞争中不断地兼并、收购对手,从而经营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庞大的网络体系。如今,借记卡电子支付渠道的发展已表现出明显的规模化、集中化的发展趋势。

VISA、MasterCard不断地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收购和兼并,如MasterCard在2002年收购了欧洲的EUROPAY、英国的借记卡品牌SWITCH、巴西的借记卡品牌“Redeshop”,构建了庞大的全球信用卡网络体系。目前,这两大品牌占据全球市场约84%的份额。美国密码借记卡网络运营商正在经历一系列的兼并收购,小规模的企业逐渐被淘汰,几个较大的局域性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张,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电子化基金交换EFT(Electronic

Fund Transfer)网络。

EFT网络品牌包括Star(已被Concord收购,Concord

目前是全美最大的密码借记卡收单交易处理商)、Interlink(由VISA拥有)、NYCE(已被First

Data收购)。作为全美前三位的运营商,VISA、MasterCard和EFT的市场份额也由1990~1998年的50%上升为2002年的80%。同时,它们还开始向海外扩张。

2001年FDC(First Data)收购NYCE后,将美国国内和加拿大、澳洲的借记卡发卡受理资源加以整合,使网络处理规模迅猛加大;ACH(ACHieve)网络也开始向海外扩张,美联储已将ACH网络拓展到加拿大,与墨西哥及欧洲的联网也开始深入讨论。美国收单市场的发展也体现出明显的规模化和集中化趋势。市场的领先者都是实施大规模运作的机构,且通过兼并和收购,使规模进一步扩大,集中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目前,美国共有几百个收单机构,前10大收单机构的年收单量占到VISA和MasterCard营业额的83%,其中前81个收单机构处理了VISA和MasterCard的99%的交易额(参见图7)。

借记卡和信用卡拼刀

在电子支付工具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信用卡与借记卡之间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由于成本差异的因素,在信用卡发卡收益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借记卡对信用卡的替代作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发卡机构的注意:由于采用密码验证,借记卡的欺诈率比信用卡要低很多;虽然发卡机构从借记卡交易中获取的分润(交换费)要比信用卡低很多,但是其成本也低得多,尤其是在那些通讯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

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在沃尔玛特(Walmart)案之后,美国许多区域借记卡网络(包括VISA的Interlink和万事达的Maestro)纷纷提高了借记卡的交换费,以加强借记卡对发卡机构的吸引力。

信用卡网络和EFT网络的竞争也越来越朝着对借记卡有利的方向发展。随着借记卡的迅速发展,VISA、MasterCard等信用卡网络品牌也开始重视借记卡市场,因此它们发展了通过信用卡网络进行交易的签名借记卡。从而,信用卡网络和EFT网络都能处理借记卡交易。

目前,美国75%的卡片都同时具有签名借记卡和密码借记卡的功能,当其通过VISA或MasterCard的网络交易时,是签名借记卡;通过EFT网络交易时,就是密码借记卡。商户在受理借记卡时,更在意因选择不同的网络而导致付出的成本不同,他们并不关心其受理的借记卡是密码的还是签名的。

由于信用卡网络处理借记卡是按照信用卡的交易流程,因此收费价格远远高于EFT网络,这就导致了商户更愿意选择EFT网络进行密码借记卡交易。

商户的这种选择倾向使密码借记卡网络(即EFT网络)获得了迅速发展,EFT品牌借记卡(即密码借记卡)的交易占总交易的份额虽然不及VISA、MasterCard品牌借记卡(即签名借记卡)的交易,但是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信用卡网络交易。EFT网络日益成为VISA信用卡网络在借记卡领域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已经威胁到VISA在借记卡领域的地位。同时,由于密码借记卡低廉的价格使其抢占了一部分信用卡市场的份额,对VISA的信用卡交易也产生了一定威胁。

为了抑制这些日益兴起的EFT网络的发展,防止其撼动VISA的品牌垄断地位,VISA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甚至包括故意混淆信用卡和借记卡的区别,使商户将其借记卡误认为是信用卡而受理,导致商户被迫选择通过VISA网络处理借记卡,而无法使用成本更低的密码借记卡网络。这些行为最终导致了以Walmart为首的大型零售商对VISA发起了反托拉斯诉讼,指责由于VISA和MasterCard强迫他们接受签名借记卡,而使其每年承担数十亿美元的额外信息处理费,并要求补偿。

在这种情况下,VISA和MasterCard不得不做出让步,同零售商进行庭外和解,除同意向商户支付大额赔偿金外,还从2003年8月1日起大幅度调低签名借记卡的回佣费率。此次诉讼案的最终解决为借记卡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借记卡终端的信息交换费的降低,也将对借记卡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留出了更大的空间。

上一篇:咨询公司的尴尬 下一篇:国外借记卡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