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西北地区退耕后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8-22 12:18:09

冀西北地区退耕后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摘要:基于冀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性与生态脆弱的区域特征,分析了该区种植业内部结构,并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测算该区主要农作物的综合优势指数。结果表明,在该区所有农作物中,燕麦的综合优势指数AAI最高,而且资源条件也为该区燕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提出了燕麦可作为研究区退耕后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和发展、推进燕麦信息网络发展和加强燕麦生产基础学科研究等建议。

关键词:冀西北地区;主导产业;燕麦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2-2578-03

Study on the Leading Industries after Abandoned in Northwest of Hebei Province

MENG Fan-yan1,LI Shu-yuan2

(1.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 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 075000,Hebei, China;

2. The Finance Section of the 251st Hospital of PLA, Zhangjiakou 075000, Hebei,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tion specificity and eco-fragile region in northwest of Hebei,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farming and measured general advantages by index measured to Aggregated Advantage Indices of main crop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aggregated advantage index of oats was the highest, and resource conditions provided development possibilities for oats industry in the area. So oats was the leading industry to nurture and develop after abandoned. Some suggestions for oats industry were as follows: The government should optimize the areas to improve yields, 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network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oat, and increase basal subject of oat study.

Key words:northwest of Hebei province; leading industries; oats

冀西北地区由于地处首都北京上游地带的独特生态区位条件和土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严峻现实,已被优先列人国家“以粮食换生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东部进入这一工程的少数几个地区之一[1]。该区域属雨养农业区,人口压力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低,经济不发达,大面积退耕对当地经济冲击较大。政府实施的“以粮食换生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该区的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合理利用起重大作用。直接影响农户对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与资源的配置,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影响到种植业作物品种选择[2]。为此,本文基于2009年对张家口地区农户的抽样调查,对该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与实证进行分析,为退耕后该区主导产业的培育及发展提供依据。

1研究区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查

1.1研究区概况

张家口市是河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据2009年统计,全市总人口442万人,总面积368.6万hm2,现有耕地面积89.9万hm2、牧草地47.6万hm2、林地面积67.9万hm2、水面积7.9万hm2。土地利用结构为: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2.7%,林地面积占15.50%,草场占12.42%。张家口地区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阴山山脉横贯中部,将全市划分为坝上坝下两个自然地理区域。张家口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均气温6℃,年均降雨量391.3 mm。由于地貌及气候的多样化,为动植物资源的多样化和自然环境的差异创造了条件,农作物种类较多,主要有燕麦、小麦、玉米、谷子、水稻、高粱、豆类、薯类等。

1.2调查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以农户家庭收入、耕地经营状况、种植业生产情况等为主要内容。共发出调查表130份,收回有效调查表98份。典型调查地为尚义县南嚎堑镇、太旗七村、沽源县马坊子村、沽源县散户和张北县二八地村,涉及人口322人,人均耕地面积为0.3 hm2。受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如图1。

从图1可以总结如下特征:燕麦在该区种植业结构中比例最大,为57%,是该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坝上地区惟一的粮饲兼用作物,在产区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产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区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2.1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

在产业经济理论史上,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界定和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对主导产业的选择实际上也是对主导产业的判定,因而必须反映其基本特征: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耦合。资源优势分析是选择主导产业的内在依据,只有最有效地利用本单位的资源优势,才能产出品质优、成本低的产品,据此画出资源优势产品圈(图2),找出本单位最适于生产的产品是哪些。市场需求分析是通过市场调查,预测市场需求变化,据此画出市场需求产品圈,找出本单位畅销产品是哪些。两者相重合处就是主导产业的选择空间。资源优势产品而非市场需求产品,或者市场需求产品而非资源优势产品,都不应成为本地区的主导产业。

2.2资源优势分析

中国是裸燕麦的发源地,燕麦的种植遍及各山区、高原和北部高寒冷凉地带。到目前为止,内蒙古自治区始终是我国燕麦种植面积最大的省(区),张家口地区作为全国第二大燕麦主产区,该区海拔在1 200 m以上,属高寒山区,日照长,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大;降雨少但集中,雨热同季;土壤肥沃,对燕麦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是优质燕麦的适宜生产区。张家口市辖7区13个县,其中4区13个县都可种植燕麦,但主要集中产区是坝上的张北、沽源、康保、尚义县和塞北管理区、察北管理区,以及坝下的崇礼县、赤诚县、万全县的坝头沿线[3]。2004年,张家口地区燕麦种植面积达到0.75万hm2,总产量达到106.7亿kg,分别比2003年增长31.2%和41.1%;坝上及周边地区还与上海欧德麦公司签订了0.67万hm2有机燕麦种植合同,开启了张家口地区有机燕麦的种植步伐。2008年,张家口市万全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认定为“中国燕麦之乡”,成为国内最大的燕麦加工基地,年吞吐量达到10万t,燕麦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年生产总值预计超过3亿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3市场需求分析

燕麦是一种营养丰富且具保健作用的食品原料,其开发研究在发达国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美国,燕麦加工业仅次于面粉加工业和饲料加工业,成为第三大粮食食品加工业。燕麦食品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消费量上涨最快的谷物食品,其中美国近10年来增长了30多倍。据加拿大农业部研究中心报告显示,燕麦经加工后增值幅度达10倍以上,其中燕麦麸最高要达30~50倍。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早在150年前就开展了燕麦新产品研究工作,目前,以燕麦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食品品种达200多个。这些以燕麦为主要添加物的产品有饼干、面包、休闲食品、早餐食品以及液体状燕麦纤维食品和低脂香肠、调料品等,品种繁多。这些产品都能产生较高的市场价值,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燕麦在医药、食品添加剂和化妆品等领域有许多新产品开发出来。由此看来,燕麦作为绿色保健食品其市场前景广阔,无论从燕麦自身的开发价值,还是人们对燕麦保健产品的需求来看,燕麦产业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大产业和绿色产业。

3研究区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上述初步分析表明,燕麦产业可作为研究区主导产业,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结论,需要应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测算法,对调查样本进行定量分析。

3.1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构建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适合于在一国范围内不同区域之间某种产品或同一区域内不同产品之间比较优势的衡量和比较,能大致反映某一横断面上地区之间或同地区不同品种之间相对比较优势状况,并以作物单产和种植规模作为区域农作物比较优势测定的关键因子,综合比较优势主要有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指标[4],其计算方法如下:

EAIij=(APij÷APi)÷(APj÷AP)

SAIij=(GSij÷GSi)÷(GSj÷GS)

AAIij=

式中,EAIij为i区j种作物的效率优势指数;APij为i区j种作物单位面积产量;APi为i区全部农作物平均单产;APj全国j种作物平均单产;AP全国全部作物平均单产。SAIij为i区j种作物的规模优势指数;GSij为i区j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GSi为i区所有农作物的播种面积;GSj为全国j种农作物的播种面积;GS为全国所有农作物的播种总面积。AAIij为综合优势指数。

上述模型有关参数说明如下:

①EAIij<1表明i区j作物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生产效率处于优势;EAIij值越大,生产效率优势就越明显;

②SAIij>1,表明与全国水平相比,i区j作物生产具有规模优势;SAIij<1,表明i区j作物生产处于劣势;SAIij值越小,劣势越明显。

③特定地区某种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指数大于等于0,它取决于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是这两个分量的几何平均数。如果AAIij>1,则该地区该种粮食的生产具有比较优势,大于1的程度越大则比较优势越显著;如果0<AAIij<1,则该地区该种粮食生产就不具有比较优势,指数越接近0,则比较优势越不显著,比较劣势越是突出。

3.2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分析结果

经模型计算,得到张家口地区主要农产品在效率优势指数、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的计算结果。分别见表1~3。

由表1可见,张家口地区只有蔬菜和甜菜的效率优势指数较高。其中,蔬菜的效率优势指数EAI 5年的平均值为1.59,甜菜为1.01,而其他作物的效率优势指数均小于1,处于效率劣势。

由表2可知,张家口地区主要作物中燕麦最具规模优势,2004~2008年这5年中,其平均规模优势指数为80.04,其次是胡麻、甜菜和谷子,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分别为27.55、16.55和8.74。玉米、豆类、薯类和蔬菜规模优势弱于前者,但也一直在1以上。稻谷、小麦的SAI<1,完全不具有规模比较优势。

考虑到几何平均数的科学性,因此,取效率优势指数与规模优势指数的几何平均数来反映区域综合比较优势。从表3中可以看出,研究区主要作物中,最具有综合优势的是燕麦,5年平均值达到5.81,远大于1,说明张家口地区燕麦的种植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而且综合比较优势非常明显。分析其原因如下:第一,张家口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尤其对燕麦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自然优势。第二,张家口地区种植的燕麦,品种资源丰富、类型多,适合不同地形的种植。第三,燕麦的多种用途,是产区农民脱贫的首选作物。第四,张家口市交通便利,有利于燕麦资源的开发利用。

4小结与建议

上述理论和实证分析均表明,资源条件为张家口地区燕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市场上对燕麦产品的青睐以及燕麦产品不菲的价格使得燕麦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而且,燕麦是该区主要农作物中最具综合比较优势指数的作物,燕麦可作为研究区退耕后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张家口地区燕麦产业,建议如下。

4.1加强燕麦生产基础学科研究,为其产业化开发提供保障

充足优质燕麦原料是产业化开发的前提。建立起稳定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燕麦原料,提高农民种植燕麦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燕麦育种、栽培、新产品研发等基础研究。

4.2燕麦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应该是从市场需求为先导,以加工企业为龙头,以优良产品和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产品研发和科技推广为支撑,以品牌宣传为重点,以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促进产业升级。

4.3加工是燕麦产业提升的核心

不同类型的加工企业是燕麦产业提升的关键和难点。燕麦加工需要引进大型加工企业,也需要提升现有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万全县应进一步整合规范加工资源,形成初级产品加工群,坝上张北地区应建精深产品及终端产品加工群,由粮食向保健品转变,粗加工与细加工并举,形成合理的加工布局。

4.4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燕麦信息网络发展

张家口地区燕麦种植、加工应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燕麦电子商务平台,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物料采购、产品销售、物流配送、资金结算和客户服务等,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燕麦交易方式向网络化、现代化发展。

4.5建议政府建立政策扶持服务体系

为扶持张家口市燕麦产业稳定发展,应遵循市场规律,结合张家口市燕麦生产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降低风险,从而减少市场变化对农民所造成的损失,以保障麦农的基本利益。

参考文献:

[1] 张芳芳.退耕还林与农业结构调整研究――以陇南市成县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10):165-166.

[2] 孙芳.农牧交错带农户农牧业经营模式选择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8.98-112.

[3] 杨才,孙欣.冀北莜麦生产形势分析与建议[J].河北农业科技,2004(5):4-6.

[4] 王再文.比较优势、制度变迁与中国中部崛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31-4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对武汉市黄陂区碳汇林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下一篇:中国农业科技投资缺失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