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视为何扎堆秀“歌唱”

时间:2022-08-22 11:41:50

历经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掀起唱歌类选秀节目的热潮,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紧随其后的推波助澜,伴随2013暑期的到来,地方卫视综艺选秀栏目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13档盘踞荧屏黄金档或十点档的综艺节目中,除了安徽卫视的《超级演说家》,其他12档均为歌唱类选秀节目。

当前,除了一线卫视将“赌注”压在了暑期季播综艺音乐选秀上,不少二线卫视的同类节目也加入混战,一时间,电视、微博、视频网站、娱乐媒体一拥而上,所有平台的焦点都聚集在了电视荧屏歌唱类选秀节目扎堆的现象中,并引发了7月底广电总局的调控措施出台。

据统计,2013年至少8档以“中国”命名的节目横空出世,“中国”、“星”、“梦”成为节目名称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字眼。音乐选秀盛行的背后,是各卫视在综艺节目上的大力度投入,但当同质化的节目排山倒海而来,观众连清楚分辨每一档节目的名称都困难,除延续第一季热潮的《中国好声音》外,收视自然而然被分流。

高收益、赢排行

卫视重磅打造齐歌唱

尼尔森的“跨平台”报告表明,人们平均每天收看电视5个小时,传统电视仍然大幅领先于其他视频观看方式,人们平均一周看电视34个小时,而仅收看在线视频1小时,在智能手机上只花费区区的13分钟。解读传统电视的流行趋势,答案是很明显的:电视是历史上最简单的娱乐输送方式。暑期是卫视赚取收视率和口碑的一个集中时段,也是各卫视积聚品牌影响力,培养品牌忠诚度的最佳时期。

1.规模效应, 做大蛋糕来分羹。

继《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收视率破6,一季度捞金10亿后,2013各卫视打出的战术几乎一致地放在了重磅打造综艺选秀节目上,而扎堆唱歌的现象更是切分市场蛋糕的顺势之举。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对此做出解说:“电视行业有一个规律,就是希望用相对保险的方式来创造比较好的收视效果。观众的喜好很难捉摸,所以一旦某个电视台的节目成功了,其他台就蜂拥而上。”从经济学的角度,《中国梦之声》的宣传总监周捷给出了相近的说明:“当海滨沙滩上出现第一家售卖冰激凌的小摊时,大家争相前去购买。看到生意兴隆,其他生意人很容易会想到再开一家售卖冰激凌的小摊。相同道理,现在国内电视收视市场很大,尤其是近两年音乐类选秀节目很受欢迎,这么多的电视台可以一起将这块‘蛋糕’做得更大、更漂亮。”店多拢市,各级地方卫视用规模效应扭转了荧屏风向标。

就目前的电视市场来说,音乐类节目是最有群众基础的,即便是在国际趋势上看,音乐节目都是最主流最火爆的。不仅是在中国,全世界的电视台都在扎堆唱歌,国外最红的三大王牌选秀栏目《The voice》、《X Factor》和《美国偶像》一年内相继披上了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中国最强音》、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的战衣。

2.一击成名 ,卫视升级冲击一线。

重金购买版权、抢夺明星资源、引进专业团队打造大型选秀节目,对卫视是艰难的挑战,尤其是对财力并不丰厚的二线卫视而言,这里面,有决心、有野心,也有一档栏目赢排行的渴望。2007年,湖南卫视凭借《超级女声》选秀成就卫视娱乐霸主地位;2010年,东方卫视从英国引进平民选秀《英国达人秀》,并改良为《中国达人秀》,勇夺全国综艺栏目收视冠军;2012年,两个月翻8倍的广告费、全国数百家媒体没日没夜的整版曝光,《中国好声音》让浙江卫视成为炙手可热的电视新贵。选秀节目成长期短、成长速度快、短期内的影响力是其他电视难以企及的,二三线卫视希望借助电视活动,提升频道影响力,除了选秀并无更好的大型活动形式。

纵观几大一线卫视走过的路,选秀是其必经之路,如何突出重围,在于平台体系的完善和项目整合能力的领先。对于一个电视台来说,选秀节目是创意、策划、协调、营销、公关、执行力、财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考验,即卫视团队综合作战能力、整体素质的大考核。节目模式的要求刺激和提升了卫视各职能板块环节的运营,从而升级了其综合实力。譬如《一声所爱・大地飞歌》节目对广西卫视进行了“一键激活”,摄影摄像、舞美、灯光、道具、制作播出等各技术部门须依照节目模式的具体指标“强制升级”,广告经营、后开发等环节分步骤配合等。

3.吸金力强,广告主热捧选秀竞标。

2012年,浙江卫视全年广告营收约30亿,其中《中国好声音》吸金10亿,为浙江卫视创下主力营收。节目播出期内,15秒插播广告从15万元一路飞升至116万元。2013年第二季招标会上,加多宝以2亿元砸下冠名权,15秒广告费、特约播出权、手机支持权、互动支持权也都水涨船高,相继拍出天价,预计收益将达20亿。

对广告主而言,选秀节目总体有限,短期内积聚眼球效应,与地面推广、网络传播等可以紧密捆绑在一起,很容易塑造品牌。一方面,歌唱类选秀节目有着庞大而忠诚的观众群体,广告主可借助娱乐的元素将产品与客户的情感建立联系,从而达到销售产品、建立忠诚客户的营销目的。另一方面,卫视和视频网站的联动,促使广告主转向多屏传播,进一步放大了选秀节目的影响力和吸金力。大型娱乐节目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档栏目,也是一场塑造企业品牌的大型活动。

特色牌、差异化

相同外衣下的内容突破

在诸多歌唱类选秀节目汹涌跟风的环境下,做出个性无疑是一条出路。节目模式的本土化、避免同质化竞争,仅仅靠唱得不一样是不够的,各级卫视大打特色牌、寻求差异化看点,力图在比赛环节等整个模式的创新中建构自身的娱乐品牌。

《快乐男声》:老品牌延续青春牌。凭借“超女”、“快男”稳坐选秀节目头把交椅的湖南卫视因其老品牌而被寄予厚望,靓丽的青春牌仍然是主打牌。从后期制作到宣传推广,“80后”、“85后”团队成员达80%以上。网络热词、二次元的动漫概念等将带入到节目制作的过程中。

《中国好声音》:大牌导师组合超强实力学员。制作投入持续大手笔,张惠妹和汪峰的加入带来更高人气,从全球近80万的报名选手中筛选不足180人参与节目录制,确保好声音高质量。凭借去年的超高人气,浙江卫视有望再创收视奇迹,已形成强势音乐品牌。

《中国梦之声》:挖掘全民偶像。节目瞄准“偶像”要求,不单纯强调“好声音”,也非简单的“草根选秀”,在李玟、韩红、黄晓明、王伟忠等大牌明星和制作人的引导下,东方卫视通过其强大的制作团队,为中国乐坛的发展选拔一批怀揣音乐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

《中国星力量》:造星过程全纪录。定位倾向于“明星养成类节目”,将有潜力、特点鲜明的学员以选秀方式召集,进行唱歌、舞蹈、化妆、造星及媒体应对的培养,在张亚东、毕晓世等金牌音乐制作人的指导下,为观众呈现最真实的造星过程,山东卫视开启“后选秀时代”。

《一声所爱・大地飞歌》:民歌对决引入PK赛。广西卫视将瑞典《True Talent》模式中国化,节目主旨打造新音乐而非新偶像。在小柯、袁惟仁两位资深音乐制作人的带领下对传统民歌进行二次创作,重新演绎,参赛选手分为两队,通过老、中、青三个不同年龄段共计300名观众的盲听选出获胜者。

《我的中国星》:首创“无脚本直播剧”概念。韩国团队全程策划、制片、导演、剪辑、摄像与编曲制作,湖北卫视首创“无脚本直播电视综艺剧”的播出模式,通过24小时实时追拍,捕捉选手们生活化情境,将选手、评委甚至工作人员的真实一面展现给观众。

《中国红歌会》:凭借红色金曲独占黄金档。连续7年不间断播出的红色革命歌曲比赛节目,唯一一档晚7点30分黄金档播出的选秀节目。在稳定一批固定的中老年受众的同时,江西卫视今年使用好声音人气选手金志文担纲音乐总监,让红歌吸收新鲜、时尚元素,被更多年轻观众接受。

《最美和声》:明星搭档草根,打造完美二重唱。美国迪士尼ABC原版节目《Duets》引进中国,北京卫视进行了突破性创新:歌手杨坤变身主持人,节目要求羽泉、范玮琪、萧敬腾等明星亲自在全国寻找并培养适合的对唱选手同台,明星之间精彩对抗,电视观众在强强对决中欣赏到“最美和声”。

虽因7月24日广电总局的调控令,央视综合的《梦想星搭档》、江苏卫视的《全能星战》、贵州卫视的《唱出爱火花》相继延播,但各节目的差异化制作方式,无不在寻求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

通过2013年歌唱类选秀节目的竞争,可以看出卫视要建立具竞争优势的娱乐品牌,创新是栏目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受众需求的变化是推动节目不断推陈出新的根本原因。品牌创新需要卫视管理者在思路上不断创新,在形式上给观众不同的感受,在内容上富有时代气息。

(武汉大学传播学研究生)

上一篇:网上找治疗方法:便利多,陷阱更多 下一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