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少年为抢手机泼汽油烧伤女教师

时间:2022-08-22 11:15:38

13岁少年为抢手机泼汽油烧伤女教师

据媒体2016年8月12日报道,24岁的姑娘、四川省金川县毛日乡中心校老师杨冬玲已经在省人民医院烧伤科的病床上躺了两个月了。医院的诊断报告显示,杨冬玲的烧伤达Ⅲ度标准,属于特重度烧伤,需要进行大面积植皮修复手术,而她大部分的手指已坏死,将可能被截肢。而肇事者竟然是一位13岁少年。

6月13日晚,杨冬玲刚度完端午假,走在回住处的路上,路经县政府广场时,面前突然冲过来一名少年。毫无防备的杨冬玲被迎面泼了一矿泉水瓶的汽油。她还没反应过来,少年就点着了手上的打火机……少年趁机抢走了她的苹果手机。事发后不久,少年便被警方控制。而就在事发到被控制这几天,该少年又接连犯下了盗窃和抢夺路人财物两起案件。由于作案时该少年还未满14周岁,按照刑法规定,其无须承担刑事责任,当地警方对其做出了由监护人看管的决定。而该少年父亲的“看管”,就是用一根铁链将肇事的儿子锁在家里。

13岁少年作案不能由监护人管教

过去,由公安、教育部门联合实施的“工读教育”手段,可以把犯罪的未成年人集中专项训练,学习文化知识,又能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但现实中,有些地方并没有工读学校、少管所等带有一定惩戒性质的机构。未成年人犯罪后,有时被交由监护人“管教”,但这可能带来实质性惩戒阙如的问题。

相比之下,很多国家在惩处未成年人犯罪上的经验值得参照。如在英国,1993年“俩10岁男童虐杀两岁男婴”事件中,两名10岁杀人犯被判了15年监禁。诚然,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法律特性和儿童成长特征。但无论如何,只要未满14周岁,无论犯下多么严重的罪行,无论监护人能不能管教得好,一律不追究刑事与法律责任,就连评估其心智是否成熟的环节都没有,这有些欠妥;更别说,因少管所等机构缺乏,就罔顾条件、后果地将未成年犯罪者交给家长管教。诚然,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要重在预防,可当其犯罪从或然变成已然时,怎么有效地惩处、矫正,是个无法回避的议题。最起码,不能在“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况下对未成年罪犯没有惩前毖后的法子。

填补法律空白是当务之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显然是以保护青少年为初衷的,但缺乏专门针对低龄犯罪的法律制度,加之对未成年人严重犯罪考虑不足,造成法律缺失,让司法机关对低龄犯罪只能“放任”,同时也助长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嚣张气焰。社会发展迅猛,未成年人接触到的社会信息量猛增,心理成熟时间及社会危害性大幅度提前。“十四岁以下的人犯罪,无论情节轻重均免于处罚”的法律规定,对于可能发生的犯罪行为缺乏强效的规避方式,“未成年人”的标签甚至成为某些人肆意侵犯他人权益、逃避法律责任的“护身符”。社会主义法治要完善法律体系,补充相应制度,不要再让司法机关在“低龄重罪”面前无可作为。

据悉,英国刑事责任年龄要低于中国,苏格兰地区为12岁,其他地区为10岁。这一较低的刑事责任年龄尽可能地确保了法律对于低龄犯罪的惩处与警示作用。在美国,如果犯下极其重大的罪行,未成年人将被视作成人,按照成人审判。我们或可借鉴国外通例,填补法律空白,这才是最根本的当务之急。

上一篇:长沙橘子洲、重庆神龙峡两家5A景区被摘牌 下一篇:美国发展性教育的起源、范畴以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