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爱、宽容、体贴是卓有成效的育才之道

时间:2022-08-22 08:59:22

摘 要:通过两个具体的实例,探讨班主任对学生违纪情况的处理。

关键词:学生;违纪;处理

对班主任来说,面对整体素质偏差的中职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生气甚至使人不能忍受的事情。有的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有的学生恶作剧,有的学生与社会上的闲杂人员交往。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们青年班主任教师来说,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怒气,失去理智,大发雷霆,于是不考虑后果,说出一些过激的话语,采用一些不理智的手段。其实,这些话语或手段非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降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甚至造成学生严重的抵触情绪。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地引以为戒的。

那么,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请看下面这两个例子,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新生进校不久,班主任的第一堂课。走进教室,行礼毕,班主任转身在黑板上写课题:“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字还没写好,突然耳旁“啪”地轻轻一响,——凭经验,班主任知道是有捣蛋学生朝黑板上扔东西了,想给班主任老师一个下马威。班主任想,今天非狠狠整治他们一下不可!否则,以后还能当这个班主任吗?还能上课吗?班主任很快地把“应”字写好,然后拾起刚才掉落在黑板下方的东西,原来是一个长约5厘米,铅笔粗细的“V”型纸卷。

——无疑,这是弹弓打出的“纸”弹。

这家伙太无礼了,得把他揪出来!班主任的思维在快速运行:

——查!发射“纸”弹必有弹弓,肯定查得出。不,不行,全班为此骚动,影响面太大;即使能查出,也要十几分钟,万一再顶撞起来,教学任务可就完不成了。

——不找了,严厉训斥几句算了。也不行,这是明显的胆怯,让步!他们下次会得寸进尺!

突然,又一个念头在班主任脑中闪出,班主任不由转怒为喜,以轻松的语调对全班同学说:“科索沃战争早已结束,怎么又有人朝黑板发确制导导弹啊?”学生们笑了,班主任也笑了。

“这纸弹击中黑板时声音不大,力量较弱,看来,是教室里的一颗远程导弹!”班主任的眼光落到了后几排学生身上,前几排的同学也情不自禁地转向后,似在寻找……

“而且,这纸弹击中黑板后几乎是垂直掉下,很明显,这是正面攻击啊!”班主任把怀疑的范围又缩小了一半。

“还有,发射‘V’型纸弹必有发射架,这架子——肯定是弹弓!要查,百分之百能查出!我敢打赌!”

这时,班主任发现后排一位同学不安地朝同桌看了看,而那同桌,脸上开始发红。步步进逼,终有所获,但班主任仍然不点明是谁,轻缓地说:“可我不必查。我相信,发射这枚‘V’型纸弹的同学能勇敢地承认错误!”班主任向他投去鼓励的目光,果然,他从座位上慢慢地站起,低着头,红着脸……“这就好,很诚实,请坐下,我们课后再细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面对不守纪律的学生,班主任要学会控制自己,同时还要学会运用自己的胆识和智慧,灵活机敏、因势利导地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顺利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

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有位后进的学生,学习不努力,经常翻墙逃学,虽经班主任教育,但转变很小。一天,他翻墙进校,被学校领导发现送到了学生科,同学们议论纷纷。班主任了解情况后知道,原来他来校迟到,当时校门口正在统计各班迟到人数,他怕影响班级荣誉,又怕耽误上课,就翻墙了。班主任是这样对全班同学说的:“同学们,G同学今天又翻墙了,翻墙当然是不对的。我想请同学们注意的是,G同学过去翻墙,今天又翻墙,这不是简单地重复错误。过去,他是向外翻,是为了逃避上课,去玩;今天,他是向里翻,是为了学习,他是为了全班的荣誉,这中间应该是不一样的。虽然在行为上严重违反了校规校纪,应该深刻检讨,但至少他心里还想着学习,这中间是有进步的。同学们想想,这样下去,我们谁能不相信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好学生?”

这是一种理解,一种信任。学生犯错误是难免的,面对他们的错误,我们若能换个方式来看待,可能我们的眼里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差生了!

记得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只有挚爱、宽容、体贴,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才是卓有成效的育人之道。面对学生的违纪行为,班主任老师就应如此,而绝不能大发雷霆,不考虑后果,说出一些不文明、不礼貌、讽刺挖苦学生的话语。更重要的是,对违纪学生切忌一棍子打死,而应把违纪行为作为教育学生的契机,发现其闪光点,多鼓励,找原因,帮助他们正视错误,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和勇气,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对个别学生屡教不改,不能以“朽木不可雕”的态度对其放任自流,最后以开除了之,而应注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解除违纪学生的思想包袱,让其改过自新。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师范司.教师口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汪缚天.教师的语言修养及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湖南省耒阳师范学校)

上一篇:立足远大理想正确处理成长中的朦胧爱恋 下一篇:中职年轻化班主任群体的育才之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