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变换的是形式,注入的是真情

时间:2022-08-22 08:20:52

家访:变换的是形式,注入的是真情

省教育厅组织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目的很明确,旨在增进学校、家庭与学生三者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一方面增加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家校教育,以期达到更好的育人效果。但是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家访这一传统的教育“法宝”在现实中遇到的困难也越来越多。针对这一现象,我的想法是面对不同的学生,家访可以变换形式,但都必须注入真情,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我们预期的育人目标。

首先我谈谈自己在家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一、人难见

以前家访我最深的感受是学生的门难找,现在信息发达了,手机让联系不再困难。可是人难见又成了新的问题。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寄宿制普通高中,我班共60位学生,其中有51位来自于农村,并且有42位家长长年在外打,仅春节才回家团聚,可见实地家访的难度有多大,真是人难见!

二、“礼”难却

古人言“礼多人不怪”,而现在办事也多是“研究研究”,再加上有偿家教、乱收费等负面事例的报道,仿佛连教育也真非是一方净土了。因此在家访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尴尬的事。

三、时难得

老师生活、工作,还要抽时间家访,本身时间就比较紧张,再加上与家长上班时间的错位,就更加难上加难了,所以时间难以得到保障。

四、面难覆

实地家访,要走进学生家中。象我们这样的学校,我们这样的班情在黄冈绝不是少数,因此要全面实施实地家访似乎不太可行,所以面难覆。

有道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切实落实省教育厅的工作精神,更好地开展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家访是必须的!因此我认为在变换家访形式的同时,关键在于注入真情,不能让家访工作流于形式。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家访活动中注入真情。

家访前,准备工作是保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家访活动中老师不仅是导演,更是主角,因此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与学生逐一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收入、家长的工作情况和性格等方面,选择合适的家访形式。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访目的。家访前要明确该生的家访目的,准备好家访内容。甚至针对他们的家庭情况,提前准备好开场白。

不论是哪种形式的家访都要安排好学生在场。三方交流促使他体会到老师和家长对他的关心、评价和期望,体会到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

不论哪种形式,我认为老师只有用心、用情地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打开家访的“心门”。

家访前,家访形式是关键。不同的学生选择不一样的家访形式,我认为:

电话家访,比较适合在外打工的父母。我班有个学生叫张坤,他的父亲在他十岁时,在一次劳动事故中就不幸去世了。为了供他读书,母亲长年在外打工。按理说,这个读书机会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平时我也多关心和鼓励他。可是在学习上他始终缺少动力,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经常迟到。一天我终于和他母亲联系上了(他母亲经常换号,并且从不主动与老师联系),按照约定的时间我把他也叫到了办公室,经过了一次长达一个多小时的电话家访。我们先从他的父亲说起,接着他的母亲也谈到了自己在外的艰辛,以及千辛万苦供他读书的原因,最后说到家庭对他的期望。说到动情处时,我多次陪着他们母子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不善言辞的妈妈在我的引导下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事后张坤同学对我说,他爸爸的去世在他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母亲外出打工,平时也很少与他交流,更让他觉得孤单,找不到生活的乐趣。初中以前,他还小,没想过将来怎么样,现在到了高中,本来是打算混一天算一天的,实在混不下去的时候就出去打工,还可以和妈妈在一起。直到现在他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将来要想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现在只有好好读书,有了本领才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才能保护自己和妈妈,也不辜负老师对他的付出和期望。自从那次以后,张坤同学不仅没有迟到,而且学习劲头十足,我还经常表扬他,他的这个变化也影响了班级的不少同学。

学生的性格表现在学校,可是根源在家庭。通过这次成功的电话家访,我更坚信不论什么家访形式,只要注入真情,都一定会起到实效。尤其是实地家访比较困难的今天,我们既不能因为客观原因而丢掉传统的教育“法宝”,也不能让它流于形式。

学校家访,比较适合家境优越的在家的学生家长。把家境优越的家长请到学校来,不仅可以避免一些俗礼,而且到了学校后,他们心里才没有了优越感,与老师交流起来也更认真投入,更便于家长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配合老师的工作。我班有个学生叫张歌,他家境好,父母对他几近溺爱。学校虽然规定不能带手机进校园,可是他父母总是以与他联系方便为由让他私带手机。第一次上门家访时, 我就提到了这个问题。可是一个月后,他又把手机带到了学校。这次我没有家访,而是把他的家长请到了学校,我不仅再次说明私带手机违犯了校规,而且还拿出他的作业告诉家长,最近他又由于玩手机,严重影响了学习,作业情况也很不理想,同时还列举了其他学校由于手机而促成的群殴事件。这次他家长终于认识到了玩手机的危害性,表示再也不让孩子带手机到学校了,以后一定配合老师的工作。

显然,这次学校家访的效果比实地家访的效果要好。为什么呢?因为实地家访的时候,由于他父母都是做生意的,所以家访经常被打扰,而且学生回到家里以后被父母溺爱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感让他难以静心。因此不同的学生变换家访形式还是有必要的,可见用情的同时,技巧也很关键。

实地家访,比较适合问题学生、学困生和父母在家且家境比较困难的学生。我相信问题学生和学困生因实地家访而转化的例子比较多,在这我就不再赘述了。而对于父母在家并且家境比较困难的学生,我建议还是实地家访比较好,因为这样更容易发挥情的作用。我班有位学生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学习成绩也不错,可就是性格太内向,不爱与人交流。每次他家长到学校来看他时,他也不多说一句话。在学校,为此我找他谈过多次,但是收效甚微。9月28日,我和他来到了他的家里,和他父母一起分析了他家境困难的原因,并且父母说他们尝尽了没有文化的苦头,在外打工工资不高,又照顾不了家,所以在他读高中时,他们干脆在家务农,鼓励他读书,用知识去改变家庭的命运。其实贫困不是他的错,相反勤奋和乐观才是改变贫困面貌的最佳途径,这也是他的责任啊!他现在不仅要克服自卑,而且还要重拾自信,这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在父母、老师的共同开导下,他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灿烂的笑脸。难道你能说这不是真情浇出的幸福花吗?

网络家访,网络家访包括QQ家访、邮件家访或博客论坛等多种形式。因为它比较适合工作中经常接触电脑的家长,所以我们要视情况而定。一旦条件具备的话,真情沟通往往也事半功倍。

家访时,预约时间是技巧。有充足的时间是家访的前提条件,所以一定要选择家长方便的时候,并且尽量避开吃饭或休息等特殊时间。如果家长只有下班时有空的话,至少也要为自己和他人留点吃饭的时间。这样为他人着想本身也是一种用情,只有当家长感觉到你是在为他考虑时,他才会更用心地与你配合,达到更好的家访效果。相反仓促的家访,更多的只能是流于形式。

家访时,衣着言谈是桥梁。家访重在沟通,得体的衣着和大方的言谈举止才能架起沟通的桥梁。正所谓为人师表,我们更要注意自身的素质和形象,所以我们可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举止得体,谈吐大方。见面时主动的问候,交流时的表情、眼神都无不体现了我们教师的亲合力。刚开始我们可以拉拉家常,然后过渡到学生。说话时一定要注意我们的语气,我们的微笑,要用心、用情努力地营造轻松、和谐、融洽的交流氛围。

注意说话技巧,以正面鼓励学生为主。家访时,我们要提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否则就很难达到家访的目的。但是在提出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方法,最好是在肯定学生的某个优点后再引出他某些不足的方面,最后明确提出,如果他能改正这个缺点的话就会更优秀等。这样既让人容易接受,又起到了正面引导的作用。注意听众的感受应该也是用情的一种表现。千万不能形成僵持或各执一辞的局面,不仅不利于沟通,而且有损于教师的形象。

把握时机,巧妙、明确地提出家访目的。这个环节在家访快结束时落实会比较好,因为有了前面的感情交流和铺垫,现在总结、明确地提出家访目的,家长不仅容易接受,而且会理解、配合,以便达成共识,将家访落到实效。所以把握时机,巧妙、明确地提出家访目的很有必要。

家访后,记载跟进保实效。家访,变换形式,注入真情,不外乎是为了让花开的更艳,让教育能结出更多硕果。因此家访完后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的改变非一朝一夕,班主任要以家访为契机,做好记载、不断更进,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确保家访能达到实效!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家庭教育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搞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这次“课外访万家”活动,我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变换家访形式,注入更多的真情,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家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郑华荣:湖北省荆门市人,1977年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获“市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称号。我的座右铭:有爱才有教育!

上一篇:让“有效讨论”还给课堂一份真实 下一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设计有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