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峡礼泉灌区水利工程安全防护探讨

时间:2022-08-22 07:40:45

宝鸡峡礼泉灌区水利工程安全防护探讨

[提要] 水利工程安全防护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全国各灌区面临的共性问题。除水利单位积极推进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加强涉水安全宣传、警示、巡查、救助外,应建立社会化综合管理机制、分工协作、群力群策,方能有效维护灌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宝鸡峡灌区;水利工程安全防护;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9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20日

一、灌区概况

宝鸡峡灌区是全国第5大灌区。礼泉总站是宝鸡峡灌区最大的总站,管辖陕西省乾县、礼泉等7县(区)42个乡镇的102万亩农田灌溉,年完成斗口水量占全局一半以上。灌区线长面广,干、支、斗、分渠及水库交错纵横,其中:总干渠43.19km,东干26.32km,西干18.44km,支渠、退水、输水渠33条,长318.01km,大北沟、泔河、泔河二库总库容14,963万m3,兴利库容7,125万m3;三库周长114km,斗分渠5,281条,长度2,651.6km,从区域上涉及乾县、礼泉等7个县区,涉水地人口多达85万人。近年来,礼泉总站灌溉用水全局领先,工程冬春修名列前茅,水费收缴上解占全局50%多,积极维护灌区安全稳定,有效促进了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二、安全防护问题成因

礼泉总站是陕西省水利厅直属宝鸡峡管理局的派出机构,属公益性事业单位,管理灌溉面积达102万亩。自1971年工程通水以来,为灌区农业抗旱灌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宝鸡峡水利工程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建成后投入灌区抗旱防汛,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有效水利服务。但均属于敞开式运行,建设标准低,运行40多年来,灌区社会环境、周边地貌发生了诸多变化,人为破坏时有发生。对此,管理单位积极争取国家水利建设投资,对泔河水库、泔河二库等进行了除险加固,同时加强工程防汛安全巡查,开展涉水安全宣传、警示、防护,对发现的大人、小孩涉水危险行为进行劝阻,避免了不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但由于存在下列原因,每年也有一些溺水事件发生,对家庭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令人痛心。

1、工程建成时敞开式运行建设标准较低。宝鸡峡水利工程建成于“”时期,限于国家财政状况制约及水利工程规范标准,所有的水利工程设施包括各级渠道和水库均为开敞式,无隔离围栏等设施,也没有强制性的安全规定和防范措施。

2、渠堤通道用途发生改变。过去为工程维护管理而设计的渠堤通道,近年来大多被通村公路所占用并硬化,改变了原有功能用途,加之许多村庄、企业和学校临近渠库规划修建,使得渠岸人流量、车辆通行密度呈几何数增长。

3、居民涉水休闲活动增多。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群众涉水垂钓、游乐等活动显著增加,使得涉水安全问题愈来愈突出。

4、管理单位人员短缺、财力不足。目前,灌区大站只有12人左右,小站仅有6人左右,财力收入有限,渠库安全防范人力财力都不足,亟待改进和加强。

5、溺水者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措施欠缺。从主观上看,渠库发生溺水事件的,都是在渠库安全正常运行情况下发生的,溺水者普遍存在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够、防护措施不力问题,人们“珍爱生命、远离危险、防范事故”的意识亟须增强和提高。

6、小孩安全监护存在缺位和不力。近年农村青壮劳力大都外出打工,对小孩、学生的日常安全监护落在老人、妇女身上,由于监管力度不够,甚至缺位,导致时有小孩私自入库游泳溺水而亡。

三、水管单位安全防护措施

为保障灌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礼泉总站多年坚持开展安全宣传、警示、防护、巡查和救助并举,努力做好水利工程安全防护工作。

1、不断加大水利工程安全防范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进行涉水安全教育宣传,增强群众的安全防护意识。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和安全宣传车辆深入沿线27个乡镇,31个中小学校进行安全宣传,发放安全宣传单2万多份,新增安全宣传音响100多部,印制安全横幅400多条,刷新固定安全标语3千多幅,新增设固定警示标志400多处,组织干部职工和基层行水人员,沿渠、沿库进村组、进学校发放安全告知书,并灌制磁盘,进行广播宣传,坚持常态、定期沿渠库进行安全宣传和安全检查。

2、坚持不懈地开展渠库输水安全巡查活动。组织职工和行水人员分段包抓渠道输水安全,进行骑车、徒步日夜巡查,确保行水安全;坚持做好安全巡查日志记录,及时反馈巡查信息,排查安全隐患。同时,购置救生网、救生绳、救生杆300多个,沿渠道、水库存放,组织职工开展涉水救生演练活动,开展安全巡查和安全应急救助工作,积极维护灌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坚持常态防范和应急抢护,确保安全。年初,礼泉总站即对水利安全生产提早安排,明确内容和重点,提出目标任务和要求,年内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8次左右,使安全生产贯穿于工作各个方面。同时,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总站领导带队督抓安全,每逢渠道输水、抗旱灌溉、节假日都逐站进行安全检查,查险消患,做好安全防范,确保工程设施安全和抗旱用水顺利开展。所属各站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抢险预案,建立相应的组织、人力机构,抢险设备和物资储备,上下协力维护灌区工程安全、从业人员安全和社会稳定。

4、积极争取投资,改善水利工程安全防护设施。近年来,由于涉水安全问题凸显,各级政府和水管单位高度重视。2012年陕西省水利厅在全国首家启动大中型灌区渠道防护工程试点示范工作。全局及时编拟并上报了全渠系及水库周边的防护改造规划,按照省政府批复实施,逐年完成灌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任务。2012年已在总干乾县段建成以钢护栏、水泥护栏和绿篱等防护栏27.36公里,并在该区间所有桥梁加上了防护栏杆;2013年多方筹资190万元,对比较危险的40km干渠段及50座生产桥加设防护栏,进一步加强涉水安全防范。

四、水利工程安全防护对策

1、封闭式管理效果分析。结合灌区实际,回应社会各方关切,陕西省政府2015年3月作出决定,对灌区水利工程实施封闭式管理,为加强水利工程安全防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措施。礼泉总站及时贯彻落实,向灌区县乡政府、村组发送宣传文件56份,印发张贴传单3千多份,栽立安全警示牌135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建立新的交通道路需要投资较大,建设周期长,且受到当地地形制约;改变群众出行习惯也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群众耕地与渠道紧密连接,相伴而生,农作务庄稼乃农业生产所必须,解决问题难度依然存在。

2、加强安全防护工作对策建议。水利工程安全防护,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多方并举,齐抓共管。(1)建立水利工程安全防护社会化管理体制。由各级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参与,明确各主体职能,建立各方分工协作的综合管理机制;(2)多方并举,努力提高群众涉水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突出重点,落实好学校、家长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监管,努力预防不安全事故发生;(3)增加灌区安全防护人力财力投入。省政府通过调研尽快明确灌区安全防护人员编制,增加对管理单位的安全资金投入,从人力物力方面保证灌区日常安全防护工作开展;(4)水利部门应继续做好日常水利工程安全宣传、警示、巡查和应急工作。从宣传教育、健全法规、应急救助、管理措施等方面切实加强群众涉水安全教育管理;(5)坚持不懈做好灌区骨干渠系、重点建筑物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年年要有新进展,为维护灌区群众涉水生命财产安全提供重要设施保障;(6)对已发生溺水事故,做好善后处置。由政府部门主导,通过民政渠道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帮助和安抚溺水遇难者的亲属,妥善安排受灾人员生活救助,多方努力维护好社会安全稳定。

五、结语

水利工程安全防护是一个社会问题、一项系统工程,应建立社会化管理体制,由各级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努力加强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方能共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参考文献:

[1]曹卿.宝鸡峡灌区渠道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5.

[2]曹卿.宝鸡峡灌区渠道安全防护工程的设计[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上一篇:现代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框架研究 下一篇:我国网络审计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