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心善举有益于健康长寿

时间:2022-08-22 06:45:03

慈心善举有益于健康长寿

慈心善举有益于健康长寿,既有文字方面的记载,也有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下面从医学角度简述一下慈心善举为什么能健康长寿。

一、慈心善举是人类独有的生理功能

人类通过进化有了语言、思维、慈心善举等高级功能,人的大脑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最早形成的爬虫类脑。主要控制“本能行为”等功能。第二部分是原始哺乳类脑的边缘系统脑,控制情感行为等功能。大脑的第三部分是新皮层,又称新哺乳类脑的人脑,主要控制自我实现需求等高级功能。这是人与动物大脑的区别,有了大脑新皮层,人就有了控制慈心善举能力的区域。

人之初,性本善。慈心善举是人人都具备的高层次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博士把人的欲望从低到高分为五个需求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①生理需求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一般认为是生来就有的原始冲动,如食欲、、聚群欲、攻击欲、逃跑欲等,简称五欲。五欲是基本的生理需求。②安全需求是人对生命家庭安全、财产所有、道德保障、工作职位等方面避免侵袭的需求。③社交需求是友情爱情和归属一个群体的情感需要。④尊重需求是被人尊重,以及尊重他人和被社会承认的标志。如表彰、名声、地位、评价等。⑤自我实现需求是个人理想、 抱负、能力发挥的最大程度,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自觉性提高、竭尽所能趋于完美。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在无为而为的境界中,达到了一种随心所欲、与“神灵世界”相通的心境。慈心善举是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内容和体现。

二、慈心善举有益于健康长寿

研究证明,人体内有个“制药厂,”两条自动化药品生产线。一条自动化药品生产线能生产20多种吗啡类“良药”物质。“良药”物质可使人产生心情愉悦的感受,提高对疼痛的阀值;能增强免疫细胞功能,特别是能增强抗肿瘤的NK细胞的功能,起到防病防癌及促进疾病癌症康复的作用;还有增强脑细胞活性,增强记忆力,修炼忍耐力,提高学习、工作、生活效率的作用。吗啡类良药对人的健康长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条自动化药品生产线能生产去甲肾上腺类20多种有害的“毒药”物质,对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及健康起着极大的负面作用。

研究还证明,使“良药”自动化生产线启动的是良好的情绪和欲望的满足。当情绪好、感到高兴、想好事、想愉快事、做高兴事的时候,“良药”生产线自动开启生产吗啡类良药。当五大需求欲望满足时,如吃饭等本能欲望的发生,被表彰、团聚、帮助别人等欲望发生时,也能启动“良药”生产线生产吗啡类良药。

研究还发现:在五个欲望需求中,以自我实现的欲望需求使吗啡类良药产生的最多,且一般没有抑制性调节机制。生理需求等低层次欲望需求对吗啡类良药的产生一般存在抑制性调节机制,如吃饭吃到一定数量就反馈抑制不吃了。而慈善助人、为他人做奉献时,体内吗啡类良药就是汩汩不竭泉涌出来的最佳状态,竟然不会受到任何抑制而不断分泌。慈心善举促进吗啡类良药的大量分泌,可使人心情愉快,提高人的意志力,增强对痛苦的承受力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可增强人的求知能力,增强记忆力,有利于学习和人才成长;可提高人抵御疾病特别是癌症的能力,有益于健康长寿;还可提高人的幸福指数,增强凝聚力,淡泊名利,有助于家庭团结,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脑内吗啡类良药的分泌是人快乐幸福健康长寿的物质基础,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物质基础,也是慈心善举有益于健康长寿、孝者寿、仁者寿、德高长寿的物质基础。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慈善活动中,无论救助者、受助者,还是旁观者都能从中体会到一种和谐与愉快的互爱感。中外有关调查材料显示,热衷慈善,奉献爱心者,心理健康程度和心情快乐指数都高于普通人。他们一般更健康,更快乐。有一组织对4500多名成年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8%的人说自己当志愿者后感觉身体变好了,还有29%的人说通过回馈社会,他们的慢性病有所好转。有一科学家对400对老年夫妇进行长达5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亲身帮助他人的老人死亡率远低于其他老人。慈心善举有益于健康长寿已得到专家公认和实践的检验。

三、大力加强慈善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全民现代慈善理念

马斯洛博士认为欲望需求需从低级别到高级别、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超越。但现实生活中发现,人的欲望需求不需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超越,在一定的外部动力下,人们可以直接追求自我实现这一高层次的需求。如在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奋斗牺牲的英雄们,在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及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近十年每年评出的感动中国十大获奖者;最近中央电视台报道的最美乡村教师(乡医、司机、交警…),以及凡人善举的典型;慈善之都香港的百万注册义工;美国公民一生不少于4000小时的义工服务等等,都是平民自我实现欲望需求的体现。慈心善举这一高层次欲望人人都有,就看如何去开启。一般认为低层次欲望需求更强烈,如生理欲望需求是生来就有的欲望,不需外部动力开启,有时还需外部因素去限制。而慈心善举这一高层次需求要有一定的外部动力去开启。加强慈善文化建设,就是开启人的慈心善举这一高层次欲望的动力。通过慈善文化建设提高人们慈心善举这一高层次需求的欲望值,使慈心善举的理念建立条件反射,形成自觉行动。同时,降低低层次需求的欲望值,把生理需求等低层次欲望调控在法律、政治、制度、纪律、道德、经济、科学和身体允许的范围内。加强慈善文化建设、提高全民善举欲望值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大好事。所以,要大力加强慈善文化等先进文化建设,普及现代慈善理念及回馈社会的感恩理念,不断提高全民的慈善文化水平,增强全民做慈善事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慈善文化要从小抓起,把学校作为慈善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把慈心善举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安排一定教学和实践时间。要运用灌输教育、行政推动、政策纪律约束、活动竞赛、舆论扬抑、典型引导、先进激励等方式,传播现代慈善文化。慈善文化建设要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消费文化建设、传播文化建设、宗教文化建设、精英文化建设和公职人员从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积极推动现代慈善理念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有人群的地方,努力建设全民参与善举的长效机制和平台,营造全民长年参与慈善的浓厚氛围,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骑驴养生 第10期 下一篇:何处安放无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