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珠营子玛瑙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时间:2022-08-22 04:26:25

存珠营子玛瑙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摘 要]存珠营子玛瑙矿位于中国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属环太平洋构造域一部分。该区内火山活动强烈,广泛发育有中生代火山岩,火山活动为玛瑙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关键词]存珠营子 火山活动 火山岩 玛瑙

中图分类号:P619.28 文献标识码:AO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162-01

1 区域地质特征

1.1 区域地质背景

存珠营子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中南部建平台拱宝国老断凸与燕山台褶带辽西台陷朝阳穹褶断束北东结合部,凌源D北票D沙河断裂和朝阳―药王庙断裂交汇处。地质构造复杂,中生代火山活动强烈,岩性以义县组中酸性火山岩为主,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1.2 构造

本区位于中国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属环太平洋构造域一部分。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的作用和改造。中生代以来由于受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形成一系列规模巨大的北东向隆起和坳陷,在伸展和收缩下形成规模较大的一系列的脆性构造,并伴有褶皱与火山活动。

1.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北部,为早二叠世建平镇超单元杨树岭单元中细粒二长花岗岩,浅肉红色,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及角闪石构成。岩体主要侵入基底片麻岩中,多以岩基产出,部分呈岩株状,另有少量的中酸性及中性细脉分布。

1.4 变质岩

叶柏寿片麻岩: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质片麻岩为主、奥长花岗质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英云闪长质及石英闪长质次之,部分地段夹有磁铁石英岩。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广泛发育有中生代火山岩,大面积均为中生界白垩系义县组火山岩所覆盖;第四系地层不发育。

(1)中生界白垩系义县组

普查区义县组最发育,分布面积也最广。以火山喷出岩为主,夹有沉积岩扁豆体。根据多呈带状广泛分布的特点,推测为间歇式裂隙喷发。其岩性由基性到酸性,下部主要为中基性喷出岩,以流纹质安山岩为主,安山岩次之,含有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及多层沉积页岩,流纹质安山岩及火山碎屑岩为含矿主要层位。

流纹质安山岩层位,岩石主要呈紫红色、肉红色、浅灰色,似斑状结构,流纹质构造,斑晶为斜长石、角闪石等,长石粒径约为1-3mm左右,角闪石约为1-3mm左右,含量约占2-4%。

(2)第四系

由于地貌特征属低缓丘陵区第四系地层不发育,砂土,砂质粘土及洪积砂砾石层为主,主要分布在沟壑和河谷两侧。

3 玛瑙含矿带地质特征

3.1 含矿带地质特征

存珠营子地区分布有多条玛瑙含矿层位及含矿带,呈层状-似层状,走向多呈北东向及近东西向,玛瑙含矿带体规模较大,连续性较好。

赋矿围岩主要为安山岩和流纹质安山岩,含矿母岩为同质碎屑岩、熔岩、凝灰岩;本矿区的玛瑙含矿带主要受义县组地层层位控制。

3.2 含矿带围岩和夹石

玛瑙含矿带:钻孔中玛瑙含矿带顶底板主要为流纹质安山岩、安山岩。

流纹质安山岩:浅灰色、紫红色,似斑状结构,流纹质构造,斑晶为斜长石、角闪石等,长石粒径约为1-3mm左右,角闪石约为1-3mm左右,含量约占2-4%。

安山岩:灰白色、灰褐色,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为斜长石、角闪石等,长石粒径约为1-4mm左右,角闪石约为2mm左右,含量约占1-2%。

4 矿床成因探讨

矿床成因:普查区内火山活动强烈,推测为间歇式裂隙喷发,岩性由基性到中、酸性,主要以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火山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火山期后热液交代早期喷发的中―中酸性岩而形成玛瑙矿,推测本矿床为火山期后热液型。

1)该区玛瑙矿床其成矿过程受中生代断陷盆地中的火山机构、火山岩性、火山岩相控制,其玛瑙矿成矿物质,均来自火山活动。

2)普查区地层、岩性具有多期、赋韵律性等特征。与成矿作用有直接关系的是中―酸性熔岩和同质火山碎屑岩、火山抛出物。中生代白垩世义县期流纹质安山岩、凝灰岩、凝灰角砾岩岩直接控制着玛瑙矿产的产出与分布,上述两种岩性的接触部位,也见有玛瑙出露。

3)同一块玛瑙原石上出露有不同颜色的团块状玛瑙体,且偶尔发现后期硅质脉穿切,推测不同阶段的火山活动产生的汽液,经过不同条件下的结晶,形成本矿区各种颜色玛瑙。

找矿标志:

1、地层和岩性:最有利成矿地层中生界白垩系下统义县组中上部火山碎屑岩和流纹质安山岩层位。

2、玛瑙含矿带周围一般见有珍珠岩与之互层。

作者简介:

刘颖利(1984-)女,辽宁,朝阳人,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方面研究。

上一篇:景点智能导航系统 下一篇:浅析深化企业招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