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轴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22 01:43:40

数轴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化学教学;数轴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1—0084—01

数轴作为数学工具,不仅用于解决数学问题,而且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在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时,考虑到最高价态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最低价态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具有中间价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既可能表现氧化性,也可能表现还原性,所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以元素相邻价态间的转化最容易。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不同价态若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这些知识点学生记忆起来较麻烦,而利用数轴处理这些问题,图象直观、区间明显,从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往往可以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1 已知反应KClO3 + 6HCl = KCl+3Cl2+3H2O

(1)标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反应中被氧化的氯原子和被还原的氯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解析:同种元素不同化合价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元素化合价变化遵循只靠近不交叉的原则,即“归中”规律。“归中”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氧化还原反应中标注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标准,是正确解答有关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及还原产物的比值等问题的基础。高一学生对这一规律往往不能准确理解运用,导致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错误。

解法一:

得出反应中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个数比为6∶1。

解法二:

由双线桥上标注的电子数可知,反应中有5个氯原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有1个氧原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即反应中被氧化的氯原子与被还原的氯原子的个数比为5∶1。

教学评价:案例中电子转移的标法有两种状况。这两种电子转移的标法都遵循“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的基本原则,但是显然只有一种电子转移的标法是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

第一种解法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一部分由-1价升高到0价,另一部分由+5价降低到-1价,出现了交叉现象,在数轴上作如下表示:

第二种解法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一部分由-1价升高到0价,另一部分由+5价降低到0价,靠近而不交叉,在数轴上作如下表示:

教学小结:同种元素不同化合价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化合价发生了交叉,这是不允许的。利用数轴分析法能更直观地体现化合价变化的“靠近”和“交叉”,有效地解决对归中规律的理解问题。

学生反馈:这种利用数轴分析法解读归中规律,简单易学,容易理解、接受,从而快速掌握这一重要规律。

案例2 向含有0.1molFeBr2的溶液中通入0.1molCl2,求被氧化的Br-的物质的量。

解析:1.Cl2通入FeBr2的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及Cl2和FeBr2物质的量的比值。

(1)6FeBr2+3Cl2=4FeBr3+2FeCl3.■=2

(2)2FeBr2+3Cl2=2Br2+2FeCl3.■=■

2.在数轴上找出 n(Cl2):n(FeBr 2)所对应的点,并将对应的物质填在上面,这样整个数轴分成3部分。

3.由数轴可以清楚地看出:当n(Cl2)∶n(FeBr 2)=1∶1时,Fe2+全部被氧化,Br- 部分被氧化。

4.可设被氧化Br- 为x mol,则有

a Fe2+ + x Br- + b Cl2 = a Fe3+ + 2bCl- + x/2 Br2

有电子守恒,可知a + x = 2b 即0.1 + x = 2×0.1;x = 0.1

则被氧化的Br- 为0.1mol。

综上所述,数轴法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中,的确可以将许多问题直观、形象、简明化。所以,我们要善于思考,巧妙地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上一篇:谈低年级学生的词语积累和运用 下一篇:小学音乐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