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原发性高血压联合用药临床治疗体会

时间:2022-08-22 12:08:26

2例原发性高血压联合用药临床治疗体会

【摘要】 由于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影响血压稳定的因素较多,而降压药物的作用部位又比较局限,故降压药单独应用时疗效多不满意。因此,联合用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已变的越来越重要,临床研究也发现任何一种降压药物都无法对所有病人有效,只有50%~60%病人的血压得以控制,而联合用药可使80%以上的病人血压得到控制。本文将讨论几种联合用药的方案和效果。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联合用药;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58-01

联合用药机理:血压是心输出量和外周血管相互作用的结果,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有交感神经系统中α或β受体的激动作用、RAS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系统)的血管紧张素升高、肾脏的水钠潴留等因素。当药物治疗高血压时(降低血压),机体对药物的降压趋势都有一种代偿机制而促使血压升高,这是由于机体受动脉压力反射器反射的作用,在血液流失的情况下,需要维持对主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于是就降低或抵销了药物的降压效果。针对这种情况,临床上多选择作用部位和机制不同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其目的在于发挥药物的相加或协同作用,从而提高总体降压效果。本文结合一些临床结果,结合原发性高血压联合用药治疗进行以下探讨。

常用的降压药物有:①利尿剂:氢氯噻嗪、氯噻酮、速尿等。②β受体组滞剂:β阻滞剂如心得安、和美多心安等;α阻滞剂如苯苄胺、α+β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CCB)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常用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联合用药原则:应采用不同降压机理的药物。两种降压药联合治疗方案是:利尿剂与β阻滞剂;利尿剂与ACEI或ARB;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与β阻滞剂;钙拮抗剂与利尿剂或ACEI或ARB。三种降压药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必须包含利尿剂。[1]

在目前常用的4类药物(利尿药、β受体阻断剂、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中,任何两种药物的联用都是可行的。[2]其中又以β受体阻断剂加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和ACEI加钙离子拮抗剂的联用效果较好。[3]

1 临床资料

患者1:男性,60岁,主诉“间歇性头晕、头昏8年余,加重1周”。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血压达178/100mmHg,间断口服降压药(具体不详)治疗,血压控制约170/100mmHg,已停降压药1年。入院查体:查体:Bp172/100mmHg,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辅助检查:心脏彩超示:左房内径增大、左室壁对称性增厚、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二尖瓣少量返流、三尖瓣少量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并过缓、心率49次/分。

诊断: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治疗原则:降血压、扩血管、抗凝及对症治疗。

用药:降血压:氢氯噻嗪12.5mg/次、2次/天,氯沙坦50mg,每日1次;

扩血管:卡托普利12.5mg/次、3次/天;

抗凝:阿司匹林75mg、1次/天;

治疗2天后患者头晕、头昏明显缓解,血压仍较高,加非洛地平2.5mg/次、2次/天,降压治疗;治疗4天后患者无头晕、头昏症状,血压控制仍欠佳,加用“北京降压0号、半片、1次/天”降压治疗,治疗6天后血压基本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患者2:男性,58岁,主诉“间断头晕、头昏10余年,加重伴头晕2天”。高血压病史10年,间断口服倍他乐克、尼群地平、阿司匹林等药物,血压波动在150/90mmHg。查体:Bp156/90mmHg,辅助检查:心脏彩超示:左房内径增大,三尖瓣轻度返流,左室顺应性减低,主动脉根部内径增宽;心电图示:未见异常。

诊断:高血压病2级。

治疗原则:降血压、扩血管、抗凝及对症治疗。

用药:降血压:氢氯噻嗪12.5mg/次、2次/天,卡托普利25/次、3次/天;

扩血管:尼群地平:10mg、1次/天;

抗凝:阿司匹林75mg、1次/天;

嘱患者注意休息、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按时服药、适量活动。治疗2天血压即达到目标血压,之后一直维持在适宜水平。2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单位:mmHg)

2 治疗体会

2例患者血压在用降压药2天内降幅相当明显,第一例患者治疗6天血压基本达到合适水平,第二例患者2天即达到适宜水平,此后2例患者血压波动于适宜范围。

病例1联用利尿剂+ACEI+ARB,其中单用利尿剂会增高肾素活性,导致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升高而不利于降压。ACEI发生阻断作用后,细胞内Ca2+减少,血管平滑肌对收缩活性物质反应降低,减少由于血管紧张素Ⅱ产生的血管收缩,从而产生协同作用。第一例患者血压控制并不理想,连续加用钙通道阻滞剂(CCB)和北京降压0,后血压才达到控制目的。

病例2联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ACEI+利尿剂,其中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有利尿和促钠排泄作用,并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系统,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和心博出量增加;ACEI可以阻断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这两种药物都有直接的降压作用,并可减弱相互的代偿机制,从而产生协同作用。

联合用药的好处是应用两种(或以上)不同的降压药,既可减少剂量,防止药物依赖性和不良反应,又能提高降压效果,并能减少血压负荷。但在实际应用当中,并非是每个高血压病人都要联合用药,对有些高血压病人,通过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等加上服用单一降压药,能将血压控制在目标水平时,可以不联合用药。若血压控制不到目标水平,则需根据具体病情联合用药。但关键是做好医患沟通,坚持服用,才能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陆再英.内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10,2

[2]刘治全.高血压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238.

上一篇: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55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产后子痫15例产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