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is fairy—story?

时间:2022-08-21 10:30:28

【摘要】 在欧美世界,关于托尔金中洲想象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从作为通俗读物被大众捧红,到获得主流评论界的承认,《魔戒》系列完成了自身的经典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托尔金的理论著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通过分析托尔金最重要的理论专著《论童话故事》来解读托尔金的创作思想,以具体小说内容为依据,详细剖析托尔金在其童话世界中对“第二世界”的建构、对故事内在一致性的锤炼。

【关键词】 托尔金;《论童话故事》;真实

21世纪初,大陆有关托尔金的学术研究刚刚起步,如今相关评论文章有近千篇,但多是对托尔金《魔戒》系列小说文化背景和主题的探讨与评价,而对托尔金的创作理论与具体实践关注较少。在这一方面研究较为透彻的只有舒伟《走进童话奇境:中西童话文学新论》一书。本文正是沿着舒伟的研究方向,参照托尔金理论著作《论童话故事》,以具体小说创作为依据,关注作品的精神意义,剖析托尔金的童话诗学观,展现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

(一)、“童话”

托尔金这一篇著作叫作On Fairy Stories,翻译成中文为《论童话故事》。但采用“童话”二字其实甚为不妥,容易给人错解和误导。《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童话”二字的定义是这样的:“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的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如此一来,托尔金就变成了一位热心于儿童教育事业的理论家,着实好笑!2001年11月《魔戒》(中译本)第一版发行,广大读者(包括专业学者)对这部书的第一印象大多都停留在“这是一个好看的童话故事”上,当年译林出版社为吸引儿童读者还专门配上了儿童插画。翻开那个版本的《魔戒》,原著中的地图、年表、编年史等都被删除,满纸能看到的是“小矮人”、“小精灵”、“大人族”这样的字眼,让人不禁联想起《白雪公主》和《蓝精灵》中的场景。

《论童话故事》中托尔金首先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童话”(What is fairy-story?),由此展开了关于“童话”定义和真实性的思考。这些思考是建立在托尔金的创作和日常生活体验基础上的。在书中,托尔金坚决否定了fairy stories与“儿童”(children)之间的必然联系。虽然人们普遍觉得fairy stories的受众应该是儿童,但托尔金却认为二者之间这种看似理所当然的搭配其实是很不公平的。一方面,儿童在自己究竟该选择什么读物上面没有多少自,所谓的“童话”都是由成人世界讲述、编纂并“献给”儿童的。小孩子的知识世界太窄了,他们没办法自己做出选择。另一方面,fairy stories仅仅代表一种接受的口味(taste),这种喜好是与生俱来的,而不会随年龄增减,只有一部分儿童和成人会对这种口味“感冒”。《哈比人历险记》的接受情况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刘易斯在30年代末评论这本薄薄的小说时说,“这本书之所以称作童书,是因为它可以在童年时读第一次,之后会一读再读。”的确,《哈比人历险记》赢得了许多成年人的青睐。

相对于《哈比人历险记》来说,《魔戒》三部曲、《精灵宝钻》和《胡林的儿女》这一系列的中土叙事,在气质上更接近史诗。在《精灵宝钻》中,托尔金由创始者“伊路瓦塔”(惟一者“埃如”)讲起,讲述了世界的成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世界一次次被毁灭和重建,浩瀚的时空里,日月诞生了,精灵诞生了,人类诞生了。于是有了贝伦和露西安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有了泪雨之战后英雄被诅咒的命运,更有了“魔戒圣战”里善恶之间持久的征服与反抗,进而引出了许多重大的主题,比如命运、死亡、选择、欲望和怜悯。如此恢弘的叙事和深刻的意蕴同《荷马史诗》和“圣经”故事比较起来,也丝毫不显逊色。

(二)、“Is it true?”

在成人们给孩童讲fairy stories的时候,小孩子经常会问一个问题,“这是真的吗?”(“Is it true?”)这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成人对孩子的回答必然会是肯定的,“对,这当然是真的。”但我们给自己的答案却恰恰相反。这一现象让托尔金意识到,对“真实性”的质疑是很多人轻视fairy stories的重要原因。

对此,托尔金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即“第二世界”(a secondary world)理论。他认为在现实世界(“第一世界”)之外,人们可以通过幻想(Fantasy)创造出另一个世界,即“第二世界”。这种“次创造”(sub-creation)的过程是神奇又异常艰辛的,因为“第二世界”虽不同于现实世界,但也时时反映着现实世界,其内在一致性的真实感(the inner consistency of reality)是很难达到的。

一方面,“第二世界”有其自身存在的规则和意志,它自我解释,自成系统。要想进入这个世界,读者必须怀抱一颗“童心”,相信书中讲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这时,现实的种种反而退而成为“次创造”,“怀疑”被悬置起来,否则“你”将很难被这个世界容忍和接纳。

托尔金认为fairy stories有三种元素,分别是超自然(supernatural)的神秘、魔法(magical)、对人的批判(sorn)和同情(pity)。《魔戒》故事里大批怪异神奇的形象就属于超自然力量,比如挥着双翼的龙、拿着火焰长鞭的炎魔。托尔金认为“魔怪并非什么莫名其妙的艺术败笔;魔怪是重要的,是与叙事诗的深层思想密切相关的,它使诗歌获得了崇高的格调和极大地深刻性。”这些形象的塑造和存在对整个故事的讲述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对托尔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故事的讲述方式,而是怎样“真实”地把一个“奇境”展现出来。此外魔法代表着一个世界的规则和行为方式,它是异常严肃不容嘲笑的,也是不必做过多解释的。

另一方面,对“第二世界”的幻想和对现实真理的追求之间决不可以发生冲突。相反,越有现实智慧的人,其想象的能力会越高。而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无所事事的人,他的想象力也是匮乏甚至停滞的。两个世界里,终究有一些东西是共通的,那就是“人性”(personality)。但人性却是很难把握和描述的。描述的太多,故事会像“旅行游记”(travellers's tales)或“动物寓言”(pure "Beast-fable")一样,太执着于说教,离现实靠得太近;而对现实描述太少的话,故事会变得像做“梦”(dream)一样轻浮飘渺没有根基。托尔金讨厌任何形式的寓言,坚决否认自己作品中有对现实的影射,也对有些作家声称自己的故事源于梦境深表怀疑。

笔者认为《魔戒》中作者对内在一致性把握最好的形象是“树胡子”(Treebeard)。树胡子兼具了人和树的形态,是一种连不死的精灵都感觉古老和陌生的生物。与这种古老事物对视是一件神奇的事情,皮聘对此深有感触,“你会觉得那(双眼睛)身后似乎有着十分深邃的古井,装满了远古以来的记忆和长久、缓慢、坚定的思维;但是它们表面却是闪烁着现世的波澜。”“树胡子”既带领读者走进无边的奇境之中,又无时无刻不让人对现实生命心生敬畏,“世界在改变;我从流水感觉到,我从大地感觉到,我也从空气中嗅到。”虽然读者们都没真正见到过“树胡子”,但有关他的描述常常能给人带来持续的震撼,这种“真实感”是由心底涌现的。“第二世界”俨然展现了比现实世界诸多表象更高层次的真实。或许当我们再次面对森林的时候,会愿意去相信那里面生活着许多“树胡子”,他们的名字随时光流逝变得越来越长,就像是一段娓娓道来的故事。

但这种对“第二世界”的建构、对故事内在一致性的锤炼,单单依靠一个人的“幻想”和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托尔金曾向朋友表达过自己的心愿,想自己创造一个神话!英格兰没有自己的史诗,就像一个人没有过去一样可怜,所以这个野心勃勃的人梦想自己创造一棵完整的“故事树”。但他也一定明白,这是几乎不可能的。正如《魔戒》中的精灵女皇凯兰崔尔在歌谣中唱到的,“树叶落入水中,长河流入永夜”,托尔金的故事也只是在为“故事之树”添枝加叶而已。

结语

从1954年8月《魔戒再现》出版发行开始,人们对这部书的评价就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美国著名文艺评论家埃德温-威尔逊(Edmund Wilson)认为《魔戒》是"青少年的垃圾"。埃德温·缪尔(Edwin Muir)评论说:"令人惊讶的是,所有的角色都是乔装成人英雄的男孩。"学术界当时对其的态度也多是"含混的沉默,或策略的拒绝"。当然也有许多人为托尔金献出了溢美之词:刘易斯认为《魔戒》是"前无古人"的"旷世之作";A.E.彻里曼说《魔戒》是"一部令人惊叹的著作,它不仅为世界文学,而且为其历史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W.H.Anden认为托尔金的创作超过了弥尔顿(Milton)。由此可知,这是一部毁誉参半的作品。

其实声讨之词多集中在一个问题上面,即认为《魔戒》是服务于孩童的幼稚"童话",其故事内容虚无缥缈没有真实性可言。面对这些指责和质疑,《论童话故事》等理论著作就显得弥足珍贵,成为大众理解托尔金奇幻世界的重要渠道,而托尔金在书中思考的种种也成为人们评价托尔金作品时不可回避的背景资料。

参考文献

[1] Tolkien J R R.The Tolkien Reader.New York:Ballantine,1966

[2] J.R.R.托尔金.精灵宝钻:魔戒起源.李尧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5

[3] J.R.R.托尔金.胡林的儿女.马骁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5

[4] 佚名.埃达.石琴娥 斯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8

[5] 佚名.贝奥武夫:英格兰史诗.陈才宇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6] 巴沙姆 布朗森.指环王与哲学.金旼旼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6

[7] White,M.魔戒的铸造者:托尔金传.吴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1

[8] 舒伟.走进童话奇境:中西童话文学新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9

上一篇:基于传承地域文化和反映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教... 下一篇:从等效论看音乐剧电影《悲惨世界》的字幕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