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英语四级完型填空的应试技巧

时间:2022-08-21 10:13:17

谈大学英语四级完型填空的应试技巧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四级完型填空的题型、大纲要求和考生常犯错误介绍和分析,论述了大学英语四级完型的答题技巧。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完型填空 应试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31-01

一、完形填空题型综述

四级完形填空是一种在语篇层面上对语言知识进行测试的题型。干扰项的设计体现了考试大纲评价目标的规定,考查学生能否正确应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是否有较好的语感,是一种注重应用的综合题型。

二、大纲要求

四级完型填空测试学生各个层面的语言理解能力及运用能力。短文长度为220~250词,内容为学生所熟悉的题材。这部分的分值比例为10%,考试时间为15分钟。

完型填空部分的短文有20个空白,空白处所删去的词既有实词也有虚词,每个空白为一题,每题有四个选择项。要求考生选择一个最佳答案,使短文的意思和结构完整。

三、测试点剖析

知识面:社会生活常识、文化知识和科普知识。

语言基本功: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和阅读能力。

综合运用能力:分析能力、推断能力和驾驭语篇能力。

四、完形填空要求考生有较高的语言知识和能力

(一)阅读理解能力。完形填空作为语篇层次上的词汇语法填空,必须以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前提。

(二)整体语感和语篇分析能力。完形填空是语篇层次上的完句填空,短文在结构和意义上都是一个整体,它对考生的整体语感和语篇分析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三)句法结构知识。四级考试中的完形填空虽大多为词汇题,但句子和文章的理解,有时少不了一定的句法结构分析。

(四)词汇知识。包括词汇量、构词知识,近义词辨析、语义的内涵、外延、联想和搭配等。

(五)句型搭配知识。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惯用句型,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之间的搭配及其与介词的习惯搭配等。

五、考生常犯错误分析

首先是基础知识掌握方面的问题,例如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薄弱、固定词组和固定搭配不准确等。

其次是语言应用能力方面的不足。考生在阅读词汇题型中对于相同的知识点的处理比完型填空中要强得多。这说明很大一部分考生并不是语法或基础词汇知识薄弱,而是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在功能语法方面的训练,即应用语言的能力不足,从而在语篇层面上尚未形成较好的意义整合的能力,还只是停留在补全单句结构以及单句理解的层次上。

因此,在做完型填空时,考生一定要从上下文语境入手,重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六、命题规律小结

(一)四级完型填空文章的体裁及趋向分析。四级完型填空所选文章的体裁多是观点鲜明、条理清楚的说明文或议论文。题型改革后科普说明文数量增多。文章内容都涉及社会生活、科普知识方面。原四级题型多是议论文和记叙文,但新题型出现后,关于科学发现、新发明等科普知识的说明文占大多数,看来选择科普题材应该是以后四级完型填空文章的基本趋势,但仍然会有社会生活题材作为替换。

(二)四级完型填空考题范围。从近十年的四级真题看,完型填空的考题范围主要有三个方面:词汇(包括词义辨析和搭配)、语篇和语法。

各测试知识点的比例:在实词中,动词和名词依旧占据高比例成为重点;而形容词也是一个考点;副词地位中等。在虚词中,连词依旧是每年都有一道;固定词组比例大幅上升;代词和语法的考查比例明显下降,近两次考试甚至没有涉及。

实词多考查近义词、形近词辨析,这表明实词考点落在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词汇方面,符合完型填空题型注重语言应用的特点。这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中要格外关注词与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注重应用。而比例调整后的虚词只有连词没有削减,这正好符合完型填空侧重语篇意义黏连的特点。因此,从根本上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才是做好完型填空、决胜四级的关键。

七、步骤和方法

采用三步答题法,将时间分配为:15分钟=通读skimming(3分钟)+答题(10分钟,半分钟一道)+回顾review(2分钟)。

1.第一步,快速通览全文,把握短文主题和要点;第二步,逐题解答,但碰到较难确定答案的个别试题先暂时不选;第三步,检查并确定几个较难空缺的答案。

2.立足本句,不忘全文。解答每一道试题时,在分析空缺所在句子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及全文的主题,这正是完形填空与单句填空不同的地方。

3.体会情景,顺理成章。把握文章发展的基本线索。在解题过程中,设法把自己置身于短文所构造的情景或短文扩展的写作思路之中。往往能顺理成章,比较准确有把握地确定每一空缺该填的内容。

4.注意句法结构分析。所选答案为词汇语义题时,仍可借助句法结构提供一定的选题信息。

5.注意词汇的句型搭配和逻辑上的语义搭配。尤其是动词,不同的动词虽然语义相近也往往存在动词句型上的差别,所以即使是涉及同义词的辨析,也经常可通过不同的句型搭配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动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相互之间的搭配,在逻辑语义上常有一定的限制,答题时不要忘了利用这些语义搭配上的限制。

上一篇:从合作原则的违反到语意解读 下一篇:英语对学习德语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