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苹果绵蚜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时间:2022-08-21 09:34:27

昭通市苹果绵蚜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摘要:通过多年的定点调查和试验示范,系统掌握了苹果绵蚜发生危害的特点、规律、症状和传播蔓延途径,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苹果绵蚜;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苹果绵蚜Eriosoma larffgemm (Hausmann)又名赤蚜、血色红蚜、白毛虫,属同翅目瘿绵蚜科害虫,是危害昭通苹果产区的主要害虫,以成虫、若虫聚集于苹果树的枝条、剪锯口、树裂缝、叶柄、近地面的主侧根、根蘖等处吸食果树汁液,形成虫瘿,影响树液的流动及氧分的输送,造成苹果减产和树枝枯死,对苹果生产影响极大,成为昭通市苹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 发生特点

传播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是苹果绵蚜快速蔓延的最大特点。据观测表明,1头雌蚜一生可产若蚜数10头,甚至上百头,平均产蚜63~83头。气温在12~15%时,绵蚜平均寿命为25~42d,在平均气温22~25%时的情况下,其繁殖速度最快,每代繁殖时间仅为8天左右。正常年份,1年内苹果绵蚜可发生10~13代,在昭通市内1年最高发生15~16代,最低发生9~10代,且越冬隐蔽性极强。

2 发生规律

自2005年苹果绵蚜传人昭通市以来,已成为昭通苹果的主要害虫,在昭通市10月份部分虫害进入越冬期,翌年1月中下旬,越冬后的第1代虫在7~8℃时就开始活动,3月中下旬O果开花后,若蚜就能进入花蕊内寄生,且各时期匀能迁入花(果)内并定植于果柄、果实梗洼和果核上,形成异地扩散途径之一。无翅孤雌蚜全年的3个迁移活动高峰期,分别在3月下旬~4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上旬和11月下旬~12月下旬。不同株间的迁移也有3个高峰期,但均比1株内的迁移时间推后约1个月,苹果绵蚜在1天内的迁移虫量高峰期在12:00左右,随温度的升高,其活动速度和迁移虫量不断增加。有翅蚜在昭通市内有2个发生期,分别为夏季(5月中旬~6月下旬)和秋季(8月下旬和10月上旬),夏季的翅蚜只能产生无翅孤雌蚜,且量少,秋季产生有翅蚜的虫量多,且可产生性蚜和无翅孤雌蚜,但有翅孤雌蚜的迁飞虫量较少。

3 危害症状

近年来,据观测,苹果绵蚜多以无翅胎生成虫、若虫密集于背光的树干病虫伤疤、剪锯口、裂缝、环剥口、新梢的叶腋、短果枝端的叶群、果柄、果实梗洼以及果树的根部等处进行危害。主要枝干和根部被害部位逐渐形成“小肿瘤”,表面覆盖白色绵毛状物,剥开后为红褪色虫体。枝干部被害隆起形成瘤状突起,后破裂形成大小、深浅不一的畸形伤口。根部受害后肿瘤密集,不能再生新的吸收根系,致使根系腐烂,严重阻碍水分、养分的吸收、输送而导致树势衰弱,影响花芽形成和果品质量。幼树受害后致使树势衰弱、延迟结果,甚至死亡。

4 传播途径

苹果绵蚜传播途径主要是人为近距离传播和远距离传播2种。苹果近距离传播主要是靠果农在果园农事操作时的工具、穿戴的衣帽、果框、果箱及修剪留下的带虫枝条(尤其是苹果套袋时期)传播。另外,夏季有翅蚜的迁飞及1龄若虫的爬行和风力的传送,亦可造成近距离传播。苹果绵蚜远距离传播,主要是苗木、接穗、果实及其它包装物、调运传播,其中虫苗和接穗的调运是最危险的传播途径。

5 综合防治

5.1 加强检疫

建立苹果苗木接穗繁育基地,提供健康的苗木和接穗。对苗木、接穗和果实认真实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严禁从苹果绵蚜疫区调运苗木、接穗。对外销苗,用48%乐斯本乳油进行苗木消毒处理,确保外销苗木带虫率为零。

5.2 农业防治

加强果园土、肥、水的管理,科学修剪,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提高果树抗病虫能力。休眠期刮出老翘树皮,结合冬剪,剪除萌蘖枝、病虫枝(对于有蚜小蜂的寄生枝条,在剪除时应注意保存在园中,为来年蚜小蜂成虫羽化后及时发挥对苹果绵蚜的控制作用),及时除掉受害枝条上的苹果绵蚜群落,清除果园内残枝落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降低虫口密度,清除越冬幼虫。冬翻树盘,消灭隐蔽在根际表层的越冬若虫,减少苹果绵蚜的越冬基数。另外,据昭通市的实际情况,可通过果园中种植不同比例的鸭茅草、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增加果园植被多样化,有效控制苹果绵蚜的发生与为害。

5.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常见的苹果绵蚜天敌有:苹果蚜小蜂(日光蜂)、柄腹小蜂、蚜茧蜂等均可寄生于绵蚜体内。蚜小蜂在昭通市7~8月份为繁殖高峰期,寄生率可达65%以上,有条件的果园可开展蚜小蜂繁殖技术。此外,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黄足肥螋等捕食性天敌,对控制苹果绵蚜的数量和为害也能起很大的作用。因此,增加果园害虫的天敌昆虫种类和数量,调节天敌昆虫发生时期,有效抑制了果园中苹果绵蚜的发生与为害。保护天敌,生产上应选择高效、低毒生物性农药,并错开天敌发生高峰期施药,以免杀伤天敌。

5.4 化学防治

针对苹果绵蚜发生代次多、危害大的特点,抓住适期开展防治是关键,在不同时期结合苹果绵蚜的习性特点,应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时期大面积防治,可有效防控苹果绵蚜的发生及危害。发芽至开花前(1月中下旬)苹果绵蚜越冬后尚未迁移前,采用“人工抹杀”的方法,对剪锯口、伤口、结疤等苹果绵蚜主要越冬场所,用药泥(1000倍液乐斯本乳油拌土),或药液涂刷(48%乐斯本1000倍液、40%蚜灭磷1000倍液),或用泥抹杀。果树发芽开花前全株喷施50以上Be石硫合剂,彻底降低苹果绵蚜基数,该时期防治是1年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落花后幼果期(4月中下旬)为苹果绵蚜第1代虫迁移、扩散高峰期,也是种群数量逐渐上升的始期。可选择杀虫剂:48%乐斯本1500倍液、3%虫克乳油1200~1500倍液、40%蚜灭磷乳油1500倍液统一进行1次药液喷雾。药后15d,对于重发生的果树也可用40%蚜灭磷乳油5倍液涂刷主干或侧枝。对根部的苹果绵蚜发生的果树,应先把根部5~10cm的表层土扒开,再施用48%乐斯本800~1000倍液乳油灌根后覆土,若用塑料膜覆盖效果更佳。此时期防治,可有效减轻或避免苹果绵蚜种群高峰的发生与为害。

采果前(6月中下旬)为苹果绵蚜快速增长前期,可选择杀虫剂48%乐斯本1500倍液、3%虫克乳油1200~1500倍液、75%删虫1000倍液进行第2次药液喷雾,药后15d进行1次挑治。此时期防治可保证采果时苹果绵蚜的为害降到最轻。

采果后(10月下旬~11月上旬)对于重发生的果园,可选择杀虫剂48%乐斯本1500倍液、40%蚜灭磷乳油1500倍液进行第3次药液喷雾。对剪锯口、伤口、结疤等苹果绵蚜主要越冬场所,采用人工抹杀的方法,此次防治虽是采果后的措施,有利于保护花芽,降低越冬虫源基数。

上一篇:用音乐片设计微电流检测器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榆叶梅的养护管理和修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