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开放性教学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8-21 09:17:02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开放性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开放性教学是当今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且有利于发展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本文结合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开放性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开放性教学、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封闭性教学走向开放性教学意味着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全面转变,这一转变反应出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每名学生充分发展的渴求。计算机应用基础做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开放性教学的要求就更加的迫切。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该只是狭隘的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巧,而应该是开放的,创新的,可持续的教学,以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培养,这与开放性教学模式相吻合。

传统教学中实践教学比例少,这样会造成学生实践少、对常用软件的操作不十分清楚;甚至不能做到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应用而且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做上机操作,缺乏自主选择,忽略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开放教学的优势

开放性教学的内涵

所谓开放性教学是指所有的教学资源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成这教学的主体,教学性质也向综合型、设计型过渡。学生通过专研教学内容,上机探索实践来完成作业,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开放性教学中,学生有更多时间实践教学内容。由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自学,当有困难才会向教师提问,把老师视为学习的帮助者。由于学生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开放性教学中的随机性。

随机性是指在对学生教学开放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所提出的问题或者学习的激情可能会超越教师的事先设计,课堂效果是随机生成的。上课之前,教师无法预料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课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准备,预想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出应对预案。随机性引发师生间良好的互动,教师只做学生的引导者,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开放性教学中的偶然性。

偶发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出人意料的事情。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学生思维活跃,偶况会不断出现。一旦出现,教师要及时地做出反应,保证课堂教学能有效进行。。

三、开放教学的策略

开放性教学中的开放包括教师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空间,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的开放。这种开放为学生独立性的发展,为学生研究和探索需要的满足提供了便利。

1、教学内容的开放策略

传统教学基本上是由教材内容所组织而成,在课堂教学中要本着“源于教材”的原则。这种教学教材化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教师应该研究透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生活应用,并以教材为参考,采取开放的态度,重置教学内容,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实现“融入职业化”、“面向应用”、“联系生活”。

2、教学空间的开放策略

传统教学都是在课堂中完成。开放性教学要求教师在完成优化教学内容之后,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图书馆、登录网络、去实习基地,了解计算机科学的新发展、新动向,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应用。使得“教”与“学”的重点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还应该进一步的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并把计算机科学渗透到各学科中,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主动的开放性学习。

3、课堂教学的开放策略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学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综合考量。显然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适用所有的教学,而完成有效的教学则需要在可供选择的策略中不断进行监控、调整、和创新。在计算机教学应该突出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目前我们在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几种方法:

(1)任务驱动模式: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以构建主义思想为基础让学生根据任务引导,阶梯式来逐步完成知识的掌握。老师选择与当前学习目标相关的、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需要的、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具有可操作性和情境性的“任务”做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向学生展示,然后把任务分解,由子任务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知识以达到任务完成的目标。

(2)互动式模式: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教学的情感效果,使学生成为能动的学生主体。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感兴趣的、平时常遇到困难的、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内容提取出来,放手让学生去分组拓展讨论、研究、思考、交流,最终实现获得对知识的认识和问题的解决。

(3)发散式模式:要求教师要驾驭教材,实施“精讲”策略,由此实施知识点发展,使学生能举地反三。帮助学生改变思维方向、调节思维度度,从狭窄且封闭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提供更多种对问题解决的角度与方式,使得学生进而对已有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程资源的开放策略

开放式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的结合与互补,使其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在课堂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策略都无法改变老师为主导的械,改革目标只能是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网络课程可以很好的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网络课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真正使得学生点主导地位,教师从旁辅导的新型方式。同时网络课程对于学习能力较强或有进一步学习需要的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它建立起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可以自由的进行沟通讨论。

四、小结

开放性教学这一方式让课程学习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教学成了一种幸福的体验,它不仅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培养了能力,更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信,使得学生们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伟祥.或用信息技术教材营造开放性课堂.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

[2]丁世浩.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8。(4).

[3] 陈忻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刀.中国科技信息,200500).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中不良地基的基础处理方法分析 下一篇:浅析工程项目成本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