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课程资源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时间:2022-08-21 08:05:22

开发课程资源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从儿童的视角出发,阐释的一种学习观。由此可见,课程把学生自身的体验、感悟作为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途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内化,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要满足学生情感体验的要求就必须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单纯的说教、枯燥的教材、封闭的环境、单一的学习模式是绝对不能培养健康、积极的良好品格。只有善于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才能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培养,身心健康得到提升。

《品德与生活教学实施指南》中提到:“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资源的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关系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和课程质量提高的问题。在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广泛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怎样开发资源,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摆在品德与生活任课教师面前的必须高度重视和深入了解的重要课题。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传统观念把课程等同于科目,认为课程是教学内容与进程的结合,课程缺乏弹性及活力。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学生习得经验”“是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建构意义”。课程具有生态性、生成性和动态性。因此,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本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告诉――接受――记忆――复现”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探究――发现――建构――创变”的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方式所带来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两图展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新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是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是学习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而开发课程资源是走进新教学模式的第一步,认识了课程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教师主动地了解课程资源的范围和把握课程资源开发的尺度。

二、用心体会生活,创建学校资源网

品德与生活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课堂从教师扩展到家庭、社^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师再也不能躲在教材里埋头苦干。教师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体验生活之前,要先学会观察,敏感体会,乐于感受,深挖本校、本地区涵盖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建立本校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资源网络,酿造社区、家庭、学校三维互动的教育氛围。

在开展《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之前,教师自己先来一次“赏春活动”:在校园中漫步,听那小鸟在刚吐新芽的树枝上婉转地鸣叫,在那温暖的春光里舒展羽毛,嬉戏追逐。走进公园,感受和煦的春风,体会“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意境;探访花卉市场了解种植的知识。有了这样的直接体验,教师捕捉了“春天来了”这一单元中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如:动植物的变化,天气的变化,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美好的体验等,搭建了《春天来了》单元活动的资源网络,并针对自己对该资源的了解制定了“校园里的春天”“公园里的春天”等小主题,确定了活动的指导方案,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了春天的探秘活动。附图:单元活动《春天来了》资源网。

三、抓住现有资源,确定活动主题

许多品德与生活教师常常会感慨教学资源少。其实,资源是无处不在的,只是它们都是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基于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存在时间、空间、财力、物力、人力方面的实际困难,我们更应该抓住身边现有的资源,结合课程目标来确定活动主题,用最简便的方法实现课程目标,推进课程的正常运作。如开展《我们播种春天》这一主题活动时,城市里的学校可以利用苗圃、公园、学校的空地、种植基地、家庭中的阳台、花盆开展种植活动,通过录像欣赏春耕景象。而地处农村的学校在开展活动时可以发挥农村的优势,让学生到田间地头去参与种植活动,邀请农民家长现场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四、围绕主题目标,灵活选择课程资源

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型。这使本课程内容丰富,且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在选取课程资源的时候应该紧紧围绕主题目标,选择最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使资源服务于目标。课程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如:人员、教材、图书资料、音像材料、家庭和社区的各种物质设施、文化机构等。有形资源往往比较容易被教师开发和利用。而无形资源,如学生的经验、兴趣等由于较隐蔽容易被教师忽视。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围绕主题合理地运用有形或无形的资源能有效地推动课程的发展。如:在《“六一”大策划》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参与“六一”活动的兴趣,让学生能以小主人的姿态自己策划、设计节目。教师从故事资源、图片资源、学校的相关活动资源、儿童的经验资源、音像资源中选择了儿童最有感触的资源:儿童过“六一”的经验和记录着儿童美好经历的“六一”录像,利用儿童曾经的美好体验来激发儿童对未来的期望,有效地激发了儿童开展活动的兴趣;并通过观看录像进一步激发儿童对“六一”活动的向往。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自然资源、社区资源以及儿童的兴趣所在,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营造一种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健康、积极、快乐、有爱心、有创意的生活。让儿童在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及人文社会中去发现、去体验、去领悟,去动手动脑,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关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引入项目招标管理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