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阳泉市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和问题

时间:2022-08-21 07:16:28

当前阳泉市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和问题

摘要:阳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增长长期以来一直依靠投资的带动,特别是面对当前经济转型的机遇和挑战,投资的结构和规模显得更为重要。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紧紧围绕“项目推进年”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加快推行项目建设步伐,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了总量稳步扩大、结构逐步优化的发展态势。但投资增长基础不稳、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瓶颈性问题仍客观存在。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特点;阳泉市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投资运行的主要特点

在上半年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中,一、二、三产的投资占比分别为3.6%、50.8%和45.6%,第二产业增速大幅提高,占比比上年明显上升,具体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业投资结构趋向合理。今年以来,全市非煤工业投资明显超过煤炭工业投资,扭转了长期以来煤炭投资为主体的格局,且新兴产业投资同步加快。

1.非煤工业投资增速加快。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中,非煤产业投资完成59.2亿元,同比增长75.7%,增幅比上年提高20.4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131.4%,拉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40.6个百分点。非煤工业投资中,化工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最快,增幅分别达到112.5%和96.0%。煤炭工业投资完成23.0亿元,同比下降21.1%,增幅比上年回落10.4个百分点。

2.新兴产业投资增长迅猛。全市除煤炭、炼焦、冶金、电力等传统产业以外的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7.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3.6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投资高76.9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61.4%,同比提高22.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长41.7个百分点。

(二)民间投资增势强劲。全市今年的民间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不仅增幅高于上年,而且投资的行业面明显扩大。

1.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有所提高。今年上半年。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同比增长29.0%,在上年43.2%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速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6.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55.4%,民间投资的贡献率也明显提高达67.8%,拉动全市全社会投资增长15.3个百分点。

2.涉足行业范围扩大。随着政府一系列扩大和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全市民间投资发展快,规模大,范围广,贡献高,成效显著。上半年,民间投资在高速增长的基础上,行业已涉及到农业、非金属矿物质业、房地产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等17大门类、47个行业。

(三)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转型跨越发展奠定基础保障。

1.基础产业投资快速增加。以城镇化建设为重点的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和用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保护、水利与环境治理业投资增势强劲,全市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28.2%,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同比增长273.3%, 水利业投资0.6同比增长90.7%。

2.公路网络初具规模,投资有所减缓。经过多年的建设,全市的城乡道路建设大大加快,初步规划和形成了密度较高的公路网络,总体框架基本建成并初具规模,公路大规模建设时期已经过去,今后恢复高速增长难度加大,上半年,公路建设投资下降35.1%。

(四)建设资金到位充足。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4.5%,高于投资增速2个百分点。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增长21.5%,占到位资金的比重高达82.2%,自筹资金仍是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国家预算资金增长36.2%,占比3.2%;国内贷款增长31.1%,占比5.6%;其他资金增长48.1%,占比9.0%。

二、当前投资需关注的问题

虽然投资保持了较高速的增长,结构进一步趋于优化,但仍存在几个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并予以解决。

(一)项目平均规模偏小。上半年,全市项目平均建设规模只有3500万元,同比下降4.2%。新开工项目平均建设规模2700万元,同比下降8.8%。整体项目规模下降和新开工项目规模偏小,对投资增长后劲有一定影响。

(二)内涵效益型投资增速不强。根据投资性质的不同,一般将新建、扩建投资界定为规模扩张型投资,将改建投资界定为内涵效益型投资。从近年来全市投资情况看,新建、扩建投资比重越来越高,占到73.2%,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比重越来越低,表明投资尚未完全从“高速度、规模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投资仍然依赖于资源性产业。全市一半以上的建设项目以煤电为主或依赖煤电资源,这样的投资结构一是决定了我市今后的经济发展仍受制于煤电行业的市场;二是当前煤炭、电力市场的疲乏,部分建设项目出现等、停、看的观望态度,投资进度放慢,延缓了投产时间,这样给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带来较多压力。

(四)投资增长基础不稳,拆迁、审批进度缓慢。一是征地拆迁实施难度加大,征地拆迁进度整体缓慢;部分急需用地项目采取“协议搬迁”等方式实施,程序规范、成本控制和统筹推进有所弱化,成本持续上涨,项目落地难度大,影响工程实施进度和项目落地。二是审批环节制约突出;部分项目规划、环评等手续办理缓慢,制约因素较多,项目落地进度亟待加快。

三、几点建议

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

(一)确保建设资金的有效供给。在资金上给建设项目最大支持,建立健全合理规范的投融资体系,积极推进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方式多样化,扩展投融资渠道。

(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针对地理环境较差,沟多坡多的实际,我们要奋力打造良好的建设平台,保证好项目有好的投资环境;其次,发改、土地、环评、规划等部门要在项目审批、立项等环节大开绿灯,加快效率,要创新性的开展工作,保证建设者和建设单位从始至终一路畅通。

(三)加快建设项目的整体推进。主要是加快审批进度,专项研究解决前期手续缓慢、征地拆迁滞后、资金落实困难、规划方案不稳定等共性问题。确保新开工项目具备相应条件并尽早动工。

上一篇: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思考农村欠发达地区发展方式... 下一篇:重庆市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