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艺术人生》节目形态

时间:2022-08-21 06:55:13

析《艺术人生》节目形态

《艺术人生》归属于哪种节目类型,似乎很难界定。

她是“戏剧类”吗?

从演播室设计可以看出《艺术人生》具有一些舞台剧的特点,确切地说有点像小剧场。舞美设计慕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在设计理念上追求“静”的观剧氛围:深蓝色的丝绒庄重肃穆,因为本身有重量感,所以垂挂起来很像舞台的边幕。“中戏黑匣子”是一个诞生戏剧明星的地方,令许多毕业生终生难忘,我也是如此。那是一个通体都被涂成黑色的小剧场,置身其中,你能很快地进入情境,静静地看戏、投入地演戏,观众能心无旁骛地近距离感受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情感跌宕;演员能直面观众,投入角色,不受环境的干扰。而这样一种观演关系,放在灯光闪烁、纷繁花哨的布景里恐怕很难建立。

为了调和蓝色丝绒的肃穆和典雅,设计师大胆地把舞台主色调设计成红色,火爆、开放、夺目,如此单纯的大红大蓝的对比,让人在沉静中躁动着热情,在热情中始终伴随着理智。恰恰很多时候,主持人和嘉宾都在以这样一种恰似红蓝色调的激情与理智中讲述着自己的心路历程。舞美设计和整个现场如此契合,真是难得。满眼看多了越来越浮躁艳俗的演播室,《艺术人生》舞美设计的优雅和凝重能让人建立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贴近感。

之所以归属于“戏剧类”,一定少不了故事和人物这两大要素。《艺术人生》侧重“人生”多于“艺术”,节目中很难听到关于艺术创作和艺术观念的探讨,而大多是在讲述明星背后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最吸引观众的也莫过于此。那些走下“神坛”的明星们褪去了华彩的外衣,还原成普通人,他们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或是隐私呢?故事元素构成节目主体,悬念吊足了观众胃口,一个真实、鲜明、充满个性的人物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有人说,戏剧作品要想做到好看的捷径就是制造悬念,这一点,影视远比戏剧做得好,《艺术人生》做到了。

悬念、故事、人物、剧场、观众等戏剧元素在《艺术人生》中都能找到。

我觉得《艺术人生》就是“一个人的戏剧演出”,主持人只是观众之一,是一个演员用叙述的方式,或者说垂直表演的方式说出台词,给我们讲述了他扮演的人生角色中的一个个充满悬念、精彩动人的故事。有时我很难区分台上的嘉宾是演员还是角色,他们很多时候都是在双重身份中反复地跳进跳出。

她是“纪实类”节目吗?

有专家在解释纪实类节目内容时,提到了新闻类、人物专题、文化专题。

《艺术人生》曾经不断邀请一些热点人物参与,借助热点人物不断制造节目的热点和焦点,使节目因此具有了较强的新闻敏感性。

《无间道》热播时,邀请全剧主创包括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杜汶泽、陈慧琳等来到现场继续热炒;童自荣参与节目录制,使得他与乔榛、丁建华的纠纷不断升级;李亚鹏做客节目,初次面对媒体袒露了和影星周迅的恋情,如此的花边新闻足够娱乐圈炒一阵子的。我以为,这些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

说《艺术人生》是人物专题或文化专题,就更贴切了。

我们有些生硬地套用一些概念,绝不是想自圆其说,或矫情地非要对号入座,只是想分析《艺术人生》兼收并蓄了几乎所有的节目形态,她是如何使用并达成和谐统一的? 是为学习并借鉴。

《艺术人生》制片人王峥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会看大量的国外包括港台的电视节目,包括看内地的电视节目。可能有人认为一个栏目应该固守一定的制作方式,但我们的节目一定要是开放式的,要兼容并蓄,我们会渴望看到各种电视节目,把各种电视节目最好的制作手段拿到我们的电视节目当中来。《艺术人生》不是单纯的谈话类节目,而是现场节目,可以吸收很多节目手段。我们的极端制作定位要准确,内容要鲜明,但是方式一定要好看,要符合电视节目的发展。”

接下来我思考的是,她是综艺娱乐节目吗?

我的回答又是肯定的。

节目中,朱军曾穿起长袍和巩汉林说过相声;和李琼、张也唱过歌;吹过非常专业的单簧管。可以说,很多时候,他是用表演和主持两种方式做着主持工作,虽有卖弄之嫌,但对现场录像和节目效果来说,却是一种用艺术的手段最快地激发和调动嘉宾的方式。

《艺术人生》难道真的是为了让那些闲赋在家,很少拍戏,稿酬很低,故事很多,非常有观众缘的老艺术家们来现场抖落一些陈年旧事,做一次深刻的人生总结,激励一下越来越不知天高地厚的晚辈们吗?当然不是,我觉得《艺术人生》的确具有一定的励志作用,但也做得很综艺、很娱乐。

蔡琴一期中她好像唱了三首歌,据说录像现场唱了五首,其他嘉宾也或多或少会在节目中有一些精彩的表演,朱军和王峥都是做文艺节目出身的,在《艺术人生》中总能看到一些综艺的影子。

艺术人生也曾想办法做得娱乐一些,节目组邀请过台湾策划人撰写解说词。记得最夸张的一次是英达在场上表演做饭,碗掉到锅里,引起观众哄堂大笑,这种方式虽然有些恶俗,但《艺术人生》也不敢在娱乐风尚下硬撑着,只能进行一些尝试。尽管有的观众会反感,但《艺术人生》创新了,实践了,无非是想用娱乐的方式增加可视性,没什么可指责的。至于手段,以后会同样积累更多经验的。

对于节目素材,编导们更是为了节目呈现的需要而进行大胆的取舍,主持人积极地进行煽动和引导,为的是挖出来的内容更有收视,更有卖点,因为他们一定深深地懂得,这是在做节目。

除了戏剧类、纪实类、综艺娱乐类,第四种应是电视艺术片。

录像现场每每都会响起悠扬的钢琴声,几乎全是即兴之作,钢琴伴奏孟军曾说过:“不想成为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第三者!”琴声总能和场上的氛围相契合,并添了几分诗意。

朱军有时拿捏的腔调会把台本以诗歌的形式朗诵出来,他说话字正腔圆,吐字归音很标准,语法逻辑很严谨,这恰恰是我不喜欢的,不知道朱军生活中是否也会如此假模假式,如此拿腔作调。反倒很喜欢崔永元《实话实说》里有些”水”的状态,大概因为没有受过专业主持训练,倒让崔永元的话听起来更像谈话和聊天,更贴近,不像朗诵。

第五种类型是谈话节目,也就是交心的谈话节目。

其实很难给《艺术人生》归类,索性就说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吧,她智慧地运用着一切可以运用的节目形态。

著名电视策划人胡智锋曾归纳了电视有“八化”,他极力主张要搞活并不断提升:

宣传“话题化”,即把歌颂的东西变成老百姓能议论的东西;

话题“故事化”;

故事“人物化”;

人物“细节化”;

细节“情感化”;

情感“趣味化”;

趣味“个性化”;

个性“观点化”。

心想制片人王峥一定是得到了恩师胡智锋的真传,以上“八化”《艺术人生》都做到了,尽管没有确认属于她的节目类型,但关于节目类型的研究和探讨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刚刚开始。

(作者单位:潇影电影集团)

上一篇:艺术高职院校英语多媒体教学探微 下一篇:产品设计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