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愚内智,数学课堂中的别样智慧

时间:2022-08-21 06:35:21

外愚内智,数学课堂中的别样智慧

数学课堂是需要聪明和智慧的,但教师的教学机智不应只体现在充满智慧的循循善诱上,有时教师的教学机智要依赖糊涂才能得以体现,教师要做一个外愚内智的人。这是为了把探索、发现的机会留给学生,把成功的喜悦留给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从而真正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它是数学课堂中的别样智慧。

一、敢于示弱,蹲下身子造氛围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胜心,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以“知识拥有者”的身份自居,如果教师刻意展示和自我表露,学生有时就会感到教师的强大光环,引起防卫心理,拉大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因此,教师必须学会示弱,“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让他们在心理上有安全感。

如在教学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低年级学生很容易用错数量单位,如果仅让学生填单位,学生做多了便会缺乏兴趣。于是我主动示弱,故意设置错例,让学生读一读教师小时候写的一篇日记。日记中写道:“星期一早上,我从3平方厘米的床上起来,取出长15米的牙刷,在1平方米的大门牙上刷牙。然后,端起底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碗,举起2米长的筷子吃早饭。吃完饭,来到学校参加升旗仪式,我看到4平方分米的五星红旗在旗杆上飘扬,心里真高兴呀!最后,我来到地面面积约56平方厘米的教室,打开了封面约3平方米的数学课本开始学习。”学生看后捧腹大笑,教师故作惊讶:“老师写错了吗?错在哪里啊?你们帮老师改改行吗?”

帮教师改错,学生十分乐意,积极学习的情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这样,我主动示弱,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不仅感觉到自己“有用武之地”,而且通过训练准确地运用数量单位解决问题。

二、假装不解,激发欲望急探究

心中有解,假装不解。教学中,如果教师醉心于以自我表露呈现问题正确的答案,就会淡化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的“好意告诉”便会遮蔽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有时要假装不解,为学生搭建一个参与互动的平台,学生就会觉得自己聪明,产生急于探究的心理。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探究后汇报。

师:你们想到了什么好办法来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我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图形剪开,将左边的三角形拼到右边去,正好是个长方形。它的长是7厘米,宽是4厘米,所以面积是28平方厘米。

生:我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点将它拉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没变,它的长是7厘米,宽是5厘米,所以面积是35平方厘米。

师(故作糊涂状):老师觉得两种算法都挺有道理的,可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会有两个不同的答案呢?

一位学生走上讲台,拿着平行四边形木框架边演示边说理由,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另一些学生不服,嚷着:“面积变了!面积变了!”

师(疑惑不解):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没变,它的面积怎么变了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变化呢?

教师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学生借助学具反复操作,终于发现由于平行四边形的高发生了变化,面积也跟着变化。我不怕学生出错而刻意回避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假装不解凸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探究意犹未尽,参与欲望很强。

三、善于偷懒,发挥潜能促思考

“懒”是一种教育智慧。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偷懒,大胆放手,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进行数学思考。

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偷懒”的问题。

出示问题:我校近日要组织学生看电影,我校有学生950人,教师27人,影剧院售票处写着:成人票每张8元,学生票每张4元,团体票(30人或30人以上)每张6元,请你帮老师设计一种最佳购票方案,算出购票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这样老师晚上不用加班了。

学生发现可以帮教师解决问题,一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对难题进行了仔细揣摩,得出了两种答案。

生:950×4+27×8=4016(元)。

生:(950-3)×4+(27+3)×6=3968(元)。

师:老师认为两种方法都不错,帮老师选一选哪一种是最佳购票方案?

生:就是用钱最少的那一种。

师: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教师有27人离购团体票还差3人,如多买3张,购买团体票要用3968元,这样用钱最少还可以余出三张票送给其他人。

师:你帮老师考虑得真周到,老师谢谢你了!

这样,教师“偷懒”,学生大胆参与,大胆发言,学得轻松,学得有成就感。

四、故作糊涂,放低姿态做学生

难得糊涂,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可以适时、适度地故作糊涂,放低姿态做学生的“学生”,让学生来教你,满足学生求知探新的成功欲望,让学生理清思路,讲清方法。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课时,学生通过探究总结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为此,我把性质背诵一遍给学生听。在背诵过程中,我故意把“零除外”这几个字漏掉,然后询问学生:“老师背得怎样?”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漏掉了‘零除外’这几个字。”我趁机追问:“那为什么要加上‘零除外’这几个字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发现如果没这几个字,这个性质就不成立了。这样,教师的“糊涂”,成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策略,同时体现了教师大智若愚的教学智慧。

外愚内智,数学课堂中的别样智慧,这体现了教师驾驭数学课堂的高超技艺。我们的数学课堂在洋溢机智的同时,要做一个外愚内智的教师,真正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王彬)

上一篇:“没有用到”不等于“没有用处” 下一篇:一条陌生人的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