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更好更快发展

时间:2022-08-21 06:17:31

荔波: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更好更快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方式为主线,以生态经济为主导,以园区驱动、产业撬动、开放带动、区域互动为引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实施,形成一、二、三产业竞相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在新坐标上实现历史性跨越。

荔波县作为贵州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全省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践进程中,必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紧紧结合县情实际,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矿产资源优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方式为主线,以生态经济为主导,以园区驱动、产业撬动、开放带动、区域互动为引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实施,形成一、二、三产业竞相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在新坐标上实现历史性跨越。

园区驱动:狠抓载体建设,做好园区经营文章

荔波位于贵州省最南端,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是两省区、三地州、五县份的交汇外,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内陆通往南部沿海古驿道上的重镇。随着荔波机场正式通航、麻驾高速公路即将开通,加之“两高”南下大通道分置县境两侧,荔波如今的区位优势更为明显,形成承接“两广”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拓展园区经营、构筑产业基地、突破工业“瓶颈”具有独特的条件和空间。但长期以来,区域性工业规划布局中荔波几乎处于盲点,工业一直处于“短板”状况。

在“工业强省”战略引领下,荔波可积极探索既可兼顾生态效益又能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主业突出、特色鲜明、功能配套”的原则,重点规划建设甲良特色产业聚集区、瑶庆产业聚集区和空港综合物流基地,推动形成“两区一基地”的新兴产业区域,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产业园区流动和集中,着力把“两区一基地”建成企业发展的最佳平台、产业培育的“孵化器”、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产业撬动:突出主导产业,做好市场主体培育文章

首先是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增强支撑作用。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延伸旅游、煤炭、水电三大支柱产业链。一是毫不动摇地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以世界自然遗产顶级品牌为依托,突破传统旅游开发路径的制约,以投入市场化、资源资本化为路径,加快实施大、小七孔纵深开发、水春河立体开发等一批重点项目,争取茂兰喀斯特森林、佳荣桫椤河、捞村大峡谷开发取得实厨性进展,全面提升景区品质和容量,实现县内“景区一体化、旅游大循环”,确保“十二五”期末实际入境旅游人数突破1 00万人;同时,顺势推进城镇配套建设、宾馆酒店开发,拉动旅游商品、康体娱乐、物流运输、商务贸易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二是下大力气优化提升煤炭工业,必须朝着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对合法矿井进行彻底改造和配套建设,促使“煤老板”向“企业家”转变、“矿山”向“工业园区”提升。同时,引进大集团、大企业参与煤炭资源开发,探索发展新型煤化工,努力延伸煤炭产业链,在新一轮煤矿整合中实现集团化、公司化管理新跨越。三是加快县境流域的水电梯级开发。荔波拥有10公里以上河流20多条,流域面积4160平方公里,水力理论蕴藏量34.9万kw,可开发量24.6万KW。抓住深入实施“西电东送”的战略机遇,以特许经营权转让等方式,积极引进战略投资商,全力促进平林、拉刚和大七孔二期水电站落地实施,继续壮大电力支柱产业。

其次则是要培育壮大五大特色产业,构建生态经济产业群。加强内引外联,强化引导服务,不断发展壮大经果林、青梅、糖蔗、畜牧业、新兴产业等特色产业。一是围绕旅游打造105亩精品水果基地。以“185工程”为抓手,设立经果林发展基金,建立土地流转激励机制,采取“经果林下田、‘185’上山”推进模式,促进种植基地公司化,搭建果蔬包装加工集散综合服务平台。突出打造以经果林、商品蔬菜为主的樟江生态经济带。二是引进企业拓展青梅深加工。采取引进龙头企业和新技术开发青梅系列产品,加之以“万亩梅原”旅游品牌的整体运作,必将嬗变为“一梅花开、万紫千红”以梅资源为纽带的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综合效果。三是因地制宜引领糖蔗产业良性发展。通过多年对糖蔗适应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实践,荔波蔗糖面积已稳定在1.8万亩,投资近2亿元的制糖龙头企业也即将建成,继续加大对糖蔗产业的扶持和引导,一定能实现蔗农增收、经济增长的预期。四是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利用草场资源优势,以养殖大户扩张和深加工为突破口,围绕旅游发展生态肉类食品,逐步把畜牧业培育成为后续支柱产业。五是承接搞活新兴产业。紧紧抓住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做好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嫁接,重点承接发展电子、轻纺、玩具、新材料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互促发展。

开放带动:加强项目建设,做好招商引资文章

通过扩大开放,强化项目运作,加强招商引资,力争在更广阔空间获取资金项目、市场空间、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首先是打好项目投资攻坚战。牢固树立抓发展就是抓投资、抓投资就是抓项目的理念,按照“上争、外引、内聚”的思路,精心策划、筛选、包装、编制优势项目,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可行性。坚持一手向上争取列入全州、全省和国家项目计划盘子,获取更多项目资金,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一手以“三大支柱产业”为依托,围绕县内资源优势,对外狠抓招商引资,用资源换技术,用产权换资金,用存量换增量,以“外资”激活“内源”,努力落实1―3户上市公司,集聚产业发展要素,增强发展后劲,拓展发展空间。

其次是深入推进开放式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转型、经济跨越、总量扩张的重大举措,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建立全民“大招商、招大商”的激励机制。借助机场通航、麻驾高速公路即将开通等有利条件,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途径,全力推进优势资源战略招商、建设园区集中招商、围绕特色产业配套招商、发动企业以商招商,大力吸引战略投资商前来荔波投资兴业,确保每年引来投资上亿元项目6个以上。同时以更大力度面向央企招商,通过积极开展“进央企、走百强”招商行动,大力推介世界遗产资源,使世界级资源与知名企业联姻,实现优强联合发展。

最后则是积极拓展投融资渠道。大力实施旅游品牌带动战略,突出经营城市理念,探索有利于城市建设的融资渠道,着力经营好土地、资源、城市品牌三大要素,实现以地聚财,滚动发展,形成旅游与城建互动发展的良性机制。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多渠道搭建融资平台,大力引进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探索引入BT、BOT、TOT等融资模式,重点选择城区道路、旅游公路以及1-2个条件适宜的景区采取BT融资方式开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形式多样化,切实解决好城乡建设钱从哪里来、建设如何快的问题。

区域互动:深化区域合作,做好互助共赢文章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进区域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达到互利共赢,是发展大势所趋。特别是开放度、互动性较强的旅游业,推出跨区域的旅游线路,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精品,是提高整体实力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荔波生态优势突出、山水人文汇聚,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大世界级品牌,是贵州最具有条件创造“旅游奇迹”的县。加强区域合作、突破行政区域界限,是荔波打响旅游品牌和实现经济规模扩张的必由之路。一是加快推动区域性品牌共建。荔波与世界最大大射电望远镜项目落户的平塘、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三都相距1 00百公里左右,通过统一规划,联动开发,共同打造集世界自然遗产、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及水族民族风情于一体,具有世界级资源价值的“旅游金三角”,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旅游区。二是加强与客源地的深化合作。面向京沪、两广、川渝等主体客源地的市、县、区,创造条件缔结友好城市关系,构筑旅游市场开发支点,形成旅游产品开发、目的地营销、旅游战略组织等协作机制,实现旅游跨区域的产品互动、市场互动、营销互动、管理互动,开创旅游区域性合作互促、互补、互兴的生动格局。三是在区域合作中提升竞争优势。通过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的连接和荔波机场航班的加密,争取黔中经济区发展的辐射带动,积极融入贵州省东南部特色经济区,注重市场流通的合作,消除地方保护,打破地区封锁j制止不良竞争,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与周边县市项目申报的合作,牢固树立区域协同发展的理念,推动衔接沟通,力争更多跨区域基础建设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的计划笼子,努力扩大区域合作成果。同时关注“珠三角”产业转移,主动融入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区域,借势发展,借梯登高,拓展招商引资的广度和深度。

上一篇:政银联袂,激活“归雁经济” 下一篇:万山:大气魄大手笔抓大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