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说连载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时间:2022-08-21 06:09:13

以“小说连载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近几年,笔者一直在初三语文教师这个岗位上“逗留”,对新接手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兴趣一无所知,如何让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尽快接轨,让他们在初三由“半成品”升级成“精品”,一直是笔者最头痛的问题。尤其是在写作指导方面,尽管自己苦口婆心地反复向学生讲写作的重要性和自己近年来悟出的所谓“写作宝典”,可学生神情间对写作的厌倦与反感还是毕露无遗。交上来的作文,五十多人,可圈可点的没有几篇,只好硬着头皮,拿起“激励性批语”的武器隔靴骚痒地写上几句评语。为此,笔者想到了以“小说连载”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小说连载”如一部精彩的电视连续剧,每天看一点,却不会觉得麻烦,原因就在于人们总是对故事的结局充满好奇。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但文无定法,教无定规。通过进一步梳理思路,笔者为这个设想找到了理论根据,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条: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最难的就是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小说连载法”这种学生从未尝试过的“玩作文”的方法,最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2.写作最核心的能力是叙事能力。初中阶段对学生的写作要求之一就是加强学生对叙事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不会构思,叙事不清,是学生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而“小说连载”恰好切中这一点。

3.“小说连载”可使平日零散、间断的写作训练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小说连载”并非只要求写小说,当然更不反对写小说。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写作拥有主动出击的权力,不必在作文课上等待教师的选题,在平日里就可延续构思,为写作训练赢得更多的心理时间。

4.能更好地让学生得到创作的愉悦体验。学生的作文以前常常只有一个读者——教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分数。如果教师不欣赏他的文章,就意味着他创作的失败。分数是无法量化出学生在写作中的创作愉悦感的。而“小说连载”将学生作文由“1个读者”变为“N个读者”——全体同学,甚至更多。在这种训练方法中,评定一个学生习作好坏的标准是看有多少读者喜欢读他的作品,给了怎样的评价。

带着这个坚定的想法笔者走进教室,当和学生说明之后,学生的反应是惊讶和疑惑。笔者向学生作了如下说明:

第一,小说连载,以叙事为主,内容可以记实,也可虚构。重在一个“连”字上。

第二,写作以章为单位,每章字数在千字左右,上不封顶。

第三,每次写作开始与完成时间不定。什么时间写完什么时间交,什么时候想写就取走习作簿去写,以一周为期限。

第四,写完之后先让其他同学阅读。读者可在后面以笔名的方式随意评论,留言越多者,说明读者越多,人气越旺。

第五,以后每周的作文课变为交流课,同学之间互相阅读作品。并要以笔名的方式在所阅习作后面留下自己的评论。

第一周,学生怀着新奇的心情,写下了自己的习作。可以看出,万事开头难,很多学生为选题踌躇半天。在内容方面,显得有些独立,且习惯性地交了作业。笔者说:“你们作文的第一个读者应该是同学、父母,或其他人,我要读的是有留言的作文!”

第二周作文课,笔者在表扬了其中几篇优秀的习作之后,宣布进入交流,同学们开始展开互相阅读,留言逐渐增多。

到第四周时,班里的写作兴趣开始升温。课代表昨天才交了作文,第二天有学生就来要,说又有了新故事,“想快点写下来,怕等到本子发下来时就忘了。”

真正的高潮是在第七周,一天数学教师气呼呼地对笔者说:“你们班的学生真不像话,我在上面讲课,他们在下面写小说!”

通过一学期的摸索实验,此法可以说取得很大的成功。最大的收获是解决了学生不愿意作文的问题,学生的写作表现欲得到大大释放。学生之间的交流大大加强,甚至出现了本班学生的作文在别的班级传看的现象。作文内容更加贴近了生活,并较快地形成了各自的作文风格。更为可喜的是课余时间学生喜欢捧书阅读了,保证了写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当然,在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了许多问题。首先,有的学生作文在文风上出现了一些不良的倾向,武侠化、言情化、网络文学气息太浓。其次,每章内容无主题、无意义现象较为严重,流于片面的情节化。再次,呈现较为明显的“长跑现象”,随着写作时间的延伸,学生作品之间的数量与质量的差距与日俱增。在实践中,笔者提出了如下几个解决意见:

1.要给学生一个积极正面的阅读导向。在“连载”进行一段时期后,学生必然会向一些文学作品寻求帮助。而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往往是那些武侠、言情和网络文学的东西,这样会使他们的写作走上求新、求怪、求刺激的误区。所以必须把学生的阅读目光引向一些经典著作,避免走向低俗。

2.对每个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跟进。实行开放式作文训练,势必会使作文教学显得有些“乱”。由于学生写作基础参差不齐,写作数量与质量存在差距势必难免。教师要由整齐划一面对面的教授,改成点对点个别指导,工作量必然要加大。但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跟进,才能使写作训练落到实处。

3.小说连载作为一种尝试,不能对学生作品求全责备。给学生的写作留点成长的空间。“小说连载法”重在营造一种氛围,学生的作品难免稚嫩,要及时对学生的构思加以修正和提高。教师在这种训练模式中的作用应定位为一个“园丁”,要对每个学生创作的“小苗”予以呵护,尽可能地让它长得更高更壮。

上一篇:让主题班会伴学生顺利走过初中生活 下一篇:浅谈作文评讲八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