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旅游开发探讨

时间:2022-08-21 05:40:19

客家围屋旅游开发探讨

[摘要]客家围屋旅游资源丰富,并且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但却存在开发不充分,客源开拓不够力,主题不突出,管理较混乱等诸多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在保护的前提下精心开发,和谐开发,对外加强宣传营销,对内加强管理,创新机制等措施。

[关键词]客家围屋;旅游;开发状况;对策

客家围屋主要是指分布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客家人聚居之地的民居建筑,其典型代表为闽西的圆形土楼、赣南的围屋、粤东北的围龙屋。客家围屋是客家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有很高的科学技术和美学艺术价值。从旅游开发角度而言,围屋资源丰富,分布既广泛又集中,富有特色的围屋在赣南、粤东北星罗棋布,而最集中的闽西永定县有最著名的土楼360座。其次,围屋具备知名度高,可观赏性强,文化内涵深厚等特点,在客家旅游开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客家围屋旅游开发现状并不理想,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客家围屋旅游开发所存在的问题

1.客家围屋旅游资源开发很不充分

客家围屋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开发时间短,开发历史不长,还处于粗放型的低级开发阶段。客家围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蜚声中外,直到1991年永定县才成立旅游局,振成楼楼主林日耕成为永定土楼第一位导游,开起了土楼风味饭店,兼营旅游商品和土特产,推开洪坑村发展旅游经济的大门。直到2008年,福建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永定县的土楼旅游才开始真正热起来。直至现在,拥有中国客家围屋第一县称号的龙南,已开发的围屋旅游景点数量依然不多,还没有一条旅游项目很丰富很成型的围屋旅游线路。许多的围屋资源仍“养在深闺无人识”。

2.客家围屋旅游客源开拓不够力

客家旅游拥有广阔的客源市场,全球客家人总数约8000万,海外客家人高达1000多万,主要分布于台港澳、东南亚、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现实的情况怎么样呢?据永定县旅游局统计,2009年共接待游客2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08亿元,2010年1月~2010年5月共接待游客破100万人次,旅游收入7.24亿元,土楼在2010年1月~2010年6月接待游客31.75万人次, 2010年在永定县过夜的旅游人数为34.55万人次,不到全部游客的六分之一。分析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客家旅游中围屋旅游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游客多为周边县市的短途游客。福建省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省接待的一日游游客占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的40.1﹪,在永定县过夜的游客比例远低于全省平均比例。2010年,龙岩市接待入境游客仅2.24万人次,位列福建省倒数第二名,与厦门市155万人次相比,可谓天壤之别。由此,我们可以认定,客家旅游中,京沪江浙及海外旅游发达地区的游客为数不多,还具有广阔的开拓空间。另外一个事实也可以佐证,2008年龙南开展“客家文化年”活动,并举办了第一届“客家围屋文化节”,提出一个“龙南人游龙南”的口号,而且是政府公务员先行垂范。

3.客家围屋旅游主题不突出,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薄

各县市制定旅游规划时,片面追求点多面广,以致主题分散。如永定县的旅游曾提出“一城三组团”,即“客家文化城”、“东部土楼文化旅游组团”、“西部休闲度假旅游组团”、“北部生态农业旅游组团”,在对外宣传时面面俱到,而没有特别突出“土楼旅游”品牌。各地在产品开发和线路编排上又未做到规模性开发和综合性开发。游客活动只停留于散点的观赏,或看振成楼,或看承启楼,或看遗经楼。尽管每座土楼、围屋都有其不同的形式、特点,有其特定的历史与文化,如果导游不讲究艺术与技巧,游客就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认为客家围屋就那么回事,大同小异。另外,各种民俗节目的表演也流于形式,场面单薄稀疏,游客参与度低,互动娱乐功能不足。

4.客家围屋旅游管理较为混乱

资源一旦变为商品,就必然产生许多的利益冲突和纠葛。以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为例。永定县1991年成立旅游局,1995年下设客家土楼旅游开发公司,2008年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整个洪坑村作为民俗文化村景点发展旅游,2011年成为国家5A级景区,土楼门票由最初的5元一路涨到现在的90元。政府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和旅游开发的主导者,举措不当引起了许多问题。由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洪坑村不得建设新房,已有的水泥洋房也被涂成土黄色,村民的住房要求被严重压制,新的安置选址一拖再拖,竟达十年之久。近年来政府对旅游开发建设投入不低,也陆续征收了部分田地用以建设票务中心和停车场所,但征地补偿费的标准过低又引起村民的很不信任。旅游开发中,村民对自己的就业、收入又不满意。村民在旅游公司中主要从事清洁、安保工作,无法参与公司的高层管理;许多村民费心尽力无法考取导游资格证,质疑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公平与公正,以致许多妇女非法从事无证导游工作,私设摊点经营商品;而商业经营的限制,商业摊点的设定,不时引起村民与旅游公司的激烈冲突与对抗。旅游公司的门票收入在2008年前从未向村民分红,公司并不主动向村民公开信息,在村民强烈要求并爆发行动后,2009年每个村民分红300元,2010年分红730元。围屋作为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旅游开发却引起了许多的不和谐。

二、客家围屋旅游开发的原则及对策

1.加强保护

各文物保护单位应大力宣传古民居古村落保护的重大意义,提高村民及各级政府官员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大文物保护执法力度。避免旅游开发性破坏,制定科学合理规划,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尽可能保持围屋村落的原貌,千万避免诸如贴白瓷砖、铺大草坪一类的都市化商业化笑柄。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经费投入。许多的围屋有空壳化趋势,没有什么人居住,更容易毁坏,政府要及时征收,定期检查维护。对损毁严重的围屋及时修缮,整旧如旧,无法修复的围屋则原拆原建。对于并非核心重点的围屋,可改建变更为围屋旅馆,外观必须保持原貌,内部则予以现代化宜居性改造,尤其要改善卫生设施,增设新卫生间,厨房及相应的电器设备。

2.精心开发

制定整体综合开发方案,精心设计旅游线路。针对现在各景点门票高涨,游客直呼玩不起的现象,要改变“门票经济”的观念,提倡餐饮酒店、休闲度假等综合开发和经营管理,延长旅游产业链,改进综合服务配套功能,让游客游有所值。要充分利用围屋这个场所,穿插祭祖、庙会、民俗展演、手工艺制作等活动,既能让游客体验客家文化的独特性、差异性和知识性,也能让游客积极地参与各种活动,充分感受到旅游的趣味,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既使游客对围屋全貌有充分的感受,又让游客可观、可赏、可品、可参与,全方位体验客家生活,感悟客家文化魅力。从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大大增加游客在景点过夜的机率,既体现客家人的热情好客,也体验客家乡村夜景,游客也不会疲于奔波。如此一来,客家围屋旅游的档次、水平就得到了质的提升,旅游收入也成倍增加。

3.加强宣传,积极开拓客源

客家围屋旅游的发展,首先要从战略层面上确定自己的客家文化品牌。以围屋为基本,以围屋为切入口,深入挖掘开发富有魅力的客家文化,使客家民居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等有机融合,整体呈现,从而确立自己产品的特异性、差异性,维持客家文化的整体性。既能有效地吸引非客家旅游人群,也能使海内外客家人尽享熟悉之感、亲切之情,内心油然而生返祖归宗、返璞归真之意境,纠结于心头的寻根问祖之情结得以释然,从而成为最稳定的潜在客源市场。客家围屋旅游发展,还要特别重视整合营销传播的战术策略。整合营销传播是以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为出发点,充分运用各种传播媒体和方法,如举办大型节庆活动、拍摄电视专题片及《土楼春早》一类的电视剧、利用报刊广告、宣传图片、网络技术、编撰旅游指南、诗词小说、设立客家旅游专列等,频繁地与消费者沟通,在消费者脑海中树立围屋旅游的品牌价值。整合营销传播重视消费者,强调建立消费者数据库,掌握该区域的人口结构、旅游心理、旅游习性、旅游满意度及媒体传播渠道,建立维持与个别旅游消费者、与众多旅行社的联系,并经过长期的互动,达到口碑宣传的效果,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4.加强管理,创新机制

政府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政府的职责是倡导旅游开发,制定旅游开发战略规划,有效地监管规范旅游企业行为,创造维护有利于旅游发展的社会环境,实现对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政府鼓励吸引企业来投资开发,或者通过股份转让、股权激励等形式改制成立股份制有限公司。公司则鼓励村民以围屋作为资产入股,或者置换收购、租借围屋,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商业运作管理,更好地吸引外地旅游开发管理的专业人才,并充分利用当地土导游,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队伍。引进知名旅游品牌入驻合作,以扩大宣传,提升形象,以更专业的手法去开展市场推广。

5.重视村民利益,和谐开发

政府发展旅游的根本动因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当地村民的收入既是首要任务,也有重大意义。只有从旅游开发中得到实惠,村民才乐意把自己的围屋作为资源出让,主动参与到围屋旅游开发中来,丰富围屋旅游的内容与文化内涵,如居民家庭的开放、各种民俗活动的表演。围屋的主人是村民,旅游公司要真正把村民当做主人,及时主动地与村民沟通,尽可能吸引安排村民在公司就业,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实践证明,只有村民安居乐业,才能增强村民的主人翁精神,增强村民的自豪感和服务意识,才能展现客家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客家山歌唱得更加欢快,民俗表演更有滋味,才能使游客真正体验到客家文化韵味,感受到围屋人的纯朴热情。只有和谐的氛围,才能给游客留下好印象,景点才会有好口碑,旅游开发这块蛋糕才能做大,围屋旅游才能做成当地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围屋旅游品牌的树立,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更利于围屋的保护,更利于围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汉民.客家土楼民居[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邱国锋.闽粤赣客家古民居旅游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2001,(11)

[3]檀小舒.客家文化与永定土楼旅游资源的深开发[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3,(1)

[4]丘昌泰.地方文化产业的转型与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台湾桃园经验[A].见:钟文典,王建周,王禄平.客家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gz.省略/kjgz/2011-12/14/content_748759.htm 2012-3-18

上一篇:增值税的分类核算 下一篇:简约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