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与交流

时间:2022-08-21 05:04:41

提要:讨价还价是我们经常进行的一项活动,尽管我们自己可能意识不到。如何避免失败的讨价还价,不要被别人威胁,其中大有学问

我们为什么不能时常有效地和别人进行讨价还价?某项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讨价还价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威胁和交流。

当你要求老板给加薪时,或在市场上交易时,每一次我们试图和别人达成一项协议的场合中,都会遭遇到讨价还价,比如和朋友选择去哪家饭店吃饭,或者看哪个电视频道。讨价还价显然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能够给我们的每日生活带来巨大的利益。

在一项经典社会学心理研究中,实验的倡导者Deutsch和Krauss,专门调查了讨价还价中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我们如何和对方交流,以及我们如何适时的给予对方威胁。

这一实验于1962年设立,研究者们利用了一个迫使两个人相互讨价还价的游戏。实验倡导者们设计的心理学研究,每一项研究都有一个故事,而其中的一个故事主要讲述了两家卡车运货公司间的事情……

实验一:卡车运货

在游戏中,测试者需要经营一个卡车运货公司。游戏的目标和现实生活中一样:必须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像现实中的卡车货运公司一样,测试者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尽可能多的货物运达目的地。但是在这个游戏中只有一个起点,一个终点和一位竞争对手。看上去这是一个颇为简单的游戏。

接下来,实验开始了。卡车货运路线的地图给了测试者一个两难的抉择。两位测试者分别拥有“Acme”和“Bolt”卡车货运公司。两人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测试者前往目的地的路线有两条,一条短,一条长。测试者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越长,利润就越少。不幸的是,较短的路线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它是单行道。在同一时间两位测试者中,只有一个可以穿过那条路到达目的地。

看起来测试者之间,需要与对手达成某种协议来共享这条单行道,这样两人才能都赚钱。不过,如何做到这一点则是另一个谜,因为在实验过程中,两位测试参与者都没有交流的机会。测试者们会单独坐在一个小隔间里,而在那里只能看到一个表示自己拥有的“卡车”控制箱,以及实验者。

产生威胁的大门

实验开始了,两位测试者之间,只能依靠间接交流。每个人所控制单行道上,靠近自己这一端有一扇大门。不过,这扇大门在卡车上了主干道之后将被关上。这是对测试者的威胁。而实验者又“火上浇油”地告诉测试者们,只需管自己多赚钱,而无需顾忌另一个人的利润。

一旦实验开始,测试者们不久就会发现自己根本赚不了什么钱。在多次实验中,两位测试者都关闭自己的大门,迫使双方的卡车都绕道而行。这条路比单行道远50%,这就意味着在路途上总体是亏损的。接着,实验又重来了一次,这次双方的卡车在单行道上迎头相遇,双方不得不掉头,从而损失了时间和金钱。

又进行了几次相同的实验,也没好到哪里去。测试者偶尔可以在路途中赚点小钱,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亏损告终。大量时间都花费在更远的路线上,或者是从单行道掉头回来的路上,而不是在主干道上高兴地边前进边赚钱。

实验的最后,研究人员公布了测试者们所赚的利润:零。原来卡车货运公司并不是这么好经营的。

不同类型威胁的比较

接下来,假设你是测试者,你处在三种不同的实验情境中的其中一种。其他两种情境与你经历的情境区别在于,其中一种情境是:双方所控制的单行道上,都没有大门,而另一种情境是只有一位测试者,能控制仅有的一扇大门。

试图猜测一下,你所参与的一种情境,有双方威胁组——你们两人都能威胁到对方。还有一种情境中是单方威胁组——只有一方可以威胁到对方。而在最后一种情境中没有任何威胁。这三种情境中,哪种情境能获得最多的利润,哪种情境获得的利润最少呢?

最后发现,在将双方得分加起来的时候,你所处的有双方威胁的情境组赢得了最少的利润,排在第二的是单方威胁情境组,而利润最丰厚的是无威胁情境组。

这是让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虽然在单方威胁情境中拥有威胁,即掌握大门控制权的那个人的利润高于没有大门控制权的那个人,但是他们在个人和总体上仍然好过于双方都有威胁的情况。这个实验说明拥有威胁导致了糟糕的结果,单方威胁要优于双方威胁。

实验二:交流的界线

是不是一点点交流就大有帮助呢?讨价还价就是要通过协商来达成一个折中方案——既然这样,交流不是显然会有所帮助吗?

为了验证交流的作用,Deutsch和Krauss(1962)又组织了第二个实验。它和第一个实验除了测试者可以通过耳机相互通话外,其他方面都完全一样。然而,允许双方交流并没有使实验结果发生显著变化,双方说话并不影响他们赚钱的多少。换句话说,那些相互交流并没有让测试者们达成更好的共识。

第二项实验中的测试者们表明,他们明显不如平时那么健谈。是否可能是情境约束导致了沟通障碍,因此使双方很少有交涉呢?

实验三:被迫交流

Deutsch和Krauss决定在第三个实验里验证被迫交流的作用。实验过程又是和之前一样,但是现在要求20组测试者们与对方相互交谈。如果他们中的一组不进行交谈,那么实验者会友好地提醒他们说些话。他们可以谈论任何东西,只要说话就行。

结果终于显示交流取得了一些成功。单方威胁情境组的表现和无威胁情境组的表现接近(记住,无威胁情境组表现最好)。和没有交流时相比,被迫交流对于无威胁情境无明显影响,而且也没有有效地改进双方相互被威胁的情况。似乎人们在双方均有威胁的时候仍然过于争强好胜,以至于很难避免双方的亏损。

威胁导致怨恨

关于这项研究最为令人意外的是,在双方威胁情境中,双方测试者的表现都相当糟糕。通过这个实验表明,即使是被迫交流也不能克服人们的好胜之心。Deutsch和Krauss对此给出了这个有趣的解释。

试图想象一下我们的邻居,友好地请你在他们出去度假的时候给他们的植物浇水,看上去同意他们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然而换一种情境,如果他们让你给他们的植物浇水,否则他们就在外出度假的时候把电视机音量开到最大,这肯定会让你很生气。你突然开始痛恨他们了。在没有被威胁的情况下做出让步在别人看来是乐于助人的,但是强迫似乎会让自己遭到别人的拒绝。

上一篇:水,生命的载体 下一篇:自动售货机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