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汁饮的原材料保鲜技术研究

时间:2022-08-21 04:30:24

五汁饮的原材料保鲜技术研究

作者:詹晓如,胡小玲,郑小吉

【摘要】

五汁饮主要由梨汁、鲜麦门冬汁、鲜芦根汁、荸荠汁、藕汁(甘蔗)组成,其原材料鲜麦冬、鲜芦根、莲藕、荸荠、甘蔗,由于受季节影响和保存的限制,导致供应困难。文章研究其原材料保鲜技术以缓解临床用鲜药问题,为开发古老名方五汁饮打下基础。

【关键词】 五汁饮 麦冬 芦根 荸荠 保鲜

中医应用鲜药榨汁 治疗 疾病具有悠久的 历史 。中药用鲜品药汁鲜纯,保持天然药物原有性味,气味俱存,润燥之性远胜于用干品。唐代孙思邈认为,某些药物必须取汁使用,才能产生最佳治疗作用,清代石青棠指出:“病有燥湿,药有燥润。凡质地柔软有汁有油者皆润,体质干脆,无汁无油者皆燥”。阐明饱含 自然 汁液的药物为润性,能除燥病。中医临床应用鲜药与他药配伍治疗外感等时疫,成为一种传统的用药特色。历代医家明确指出,鲜、干品的药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干品药不可任意代替鲜药。 现代 研究表明,生姜、地黄、石斛3种药品的鲜、干品在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具有明显差异[1]。由于鲜品药物来源困难,不易贮存加上市场 经济 等因素,长期以来鲜药的应用近乎失传。为弘扬中医鲜药疗法,我们对五汁饮原材料鲜麦冬、鲜芦根、莲藕、荸荠、甘蔗进行系列保鲜研究。

1 芦根保鲜方法

鲜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m的新鲜根茎,芦根生长水中,表面水分较多,放置阴凉通风处,晾干表面水分,按每袋0.5 kg放置于聚酯/聚乙烯复合薄膜袋中,抽真空热合密封,置于(4~6℃)冷藏室内,进行保鲜。如果短期保存,可将鲜芦根放置阴凉通风处,堆放厚度大约25cm,上面盖上防潮麻袋,防止水分蒸发,每2 d检查并翻动1次。如果梅雨季节,应勤检查及翻动,夏、秋季节应根据干湿程度适量地喷洒清水。一般可以保管15 d左右。

2 鲜藕的保鲜方法

鲜藕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新鲜根状茎。鲜藕在全国各地广有分布,资源广,采挖后,除净节间须根,在平地稍加晾干,选择阴湿通风地方,并排码放,每层之间放3~5 cm厚潮湿细沙,码放厚度一般在50 cm左右,不要码放过多,避免霉烂。莲藕保鲜也可利用现代保鲜法,将莲藕洗净泥土,晾干,装入塑料保鲜膜中,置3~5℃冷库中保存。

3 荸荠的保鲜方法

荸荠为莎草科植物荸荠eleocharis tuberosa的球茎,具有健胃、祛痰、解热等多种功效。荸荠保鲜可采用细沙贮藏,荸荠采收后,在阴凉的房屋内,同砖头砌一个埋藏坑,在坑的底部先铺5~7 cm的细沙,将荸荠球茎排列在沙子上,其上须盖细沙3~4 cm,沙上再依上述方法排放荸荠,依次不断堆叠,但堆叠高度不超过1 m。另外荸荠还可以陶缸贮藏保鲜,陶缸在使用前喷25%多菌灵液进行消毒。在缸底铺一层细土,一层土一层荸荠,直到离缸口20 cm左右,其上封干细土平口。

4 鲜麦冬的保鲜方法

鲜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 ker-gawl的新鲜块根,太平圣惠方中“麦门冬饮子”即以本品为主,用于 治疗 肺胃热盛而引起吐血。鲜麦冬比干品寒性更强,清热之力更强,并能凉血止血,鲜麦冬保鲜方法为采挖的麦冬,除去病烂部位,置平地摊晾3 d左右,使药材表面风干,选含水适量的河沙,按一层河沙一层麦冬进行堆放,在保鲜期间河沙太干时不要浇水,将河沙换掉,每25 d左右翻1遍,及时去除病烂者。麦冬保鲜也可利用 现代 保鲜法,将鲜麦冬晾干表面水分,装入塑料保鲜膜中,置3~5℃冷库中保存。

5 甘蔗的保鲜方法

甘蔗为禾本科植物甘蔗saecharum sinensis roxb的茎杆,具有清热生津、下气润燥等作用。甘蔗保鲜方法为选择无虫眼,无损伤的甘蔗放置于四周无腐杂草、无蚂蚁的地窖中,窖深约2 m,宽约2 m,长约2 m,窖底南高北低,稍倾斜,在最低处挖出出口管沟,埋入出水管、水管内口铺放几片蔗叶拦泥沙防堵口,甘蔗割叶连根挖起平铺窖中,一层甘蔗一层细土,细土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铺到窖满为止,铺完后蔗上填细土约30 cm,并在窖中间堆成凸形,窖周边挖排水沟,本方法可使甘蔗保鲜,不干枯,不霉烂,不变质。

目前人类回归大 自然 呼声日趋高涨,给开发中药鲜药制剂带来机遇,中药鲜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据调查在两千多种药用中草药中,有486种(占22.7%)在传统用法中是以鲜用为主的,它们分属118科,326属[2]。五汁饮研究开发是中药治疗急症的重大课题,为中医口服液疗法提供了一种效高价廉、服用方便、副作用少的新药,五汁饮的原材料保鲜将为五汁饮开发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 参考 文献 】

[1]郝近大.鲜药的研究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

[2]张 昭,萧培根.浅谈鲜用植物药的研究现状及 发展 方向[j].中草药,1998,29(11):781.

上一篇:间苯三酚在产程中应用的研究 下一篇:老年眩晕151例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