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细分市场“隐形冠军”

时间:2022-08-21 04:27:16

打造细分市场“隐形冠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鼓励民营企业成为创新创业的骨干力量,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细分市场“单打冠军”、“隐形冠军”,夯实我省制造强省建设的基础。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省涌现出诸多像南京科润这样的优秀民营企业,它们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华丽转身。而完成跨越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其牵住了企业转型发展的“牛鼻子”,在转型升级中找准并抓住了“三个关键”:

技术创新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健全的研发管理体系、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和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三大引擎”。一是建立高层次研发平台。致力于先进工艺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在行业内首创企业研究院模式,将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应用技术、实验检测等功能全面整合,组建工业介质研究院。二是积极承接重大科研项目。积极争取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重大课题和产业化项目,锻炼研发队伍,提升研发能力。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为整合各类资源、形成综合优势,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现研发资源优势互补共享。

模式创新是企业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的关键。智能化管理、模式创新、定制化服务成为企业牢牢占据行业“微笑曲线”两端的“三大法宝”。一是构建智能化协同研发系统。建立PLM研发管理系统,创立“项目立项-产品设计和开发-产品应用-产品生产”的产品研发流程,通过在线视频会议系统为企业和客户搭建即时沟通交流平台,加强市场开发和远程协同工作效率。二是创新商业模式。顺应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强化后端的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和市场对接等服务要素,从为客户单纯提品向提供工业介质产品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实行定制化生产模式。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优化工业工艺,有针对性地提供工业介质产品,推动产品制造向大规模定制化模式转变。

人才培养是企业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高层次人才队伍、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和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成为企业选人用人留人的“三大保障”。一是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先后建成“江苏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部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外引内培”打造优秀人才团队。二是实施差异化的人才激励政策。通过提供高端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购房免息借款等政策吸引海归及国内高层次人才。关注“外引”同时注重“内培”,促进不同层级人才的专业技能提升,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培育高级蓝领工程师。三是营造积极向上与舒适和谐的人才成长环境。用股权激励人、用文化感染人、用感情留住人,企业和人才在成长中合作、在合作中成熟、在成熟中融合,人才的价值和团队的力量彰显无遗。

“十三五”期间我省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一中心、一基地”建设不仅需要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和带动,更需要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践中发挥好生力军的作用。

“四大建设”推进制造强省步伐。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全国经济环境均在发生深刻变化,我省应当坚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全面推进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核心要义就是要推进“四大建设”: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苏南地区加快打造全球知名的高端装备制造示范基地与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引领发展区,苏中地区重点建设优势产业集聚区与全国装备制造业带动发展区,苏北地区重点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示范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以新机制、新模式组建一批跨领域、跨地区的机械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突破一批基础研究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扩散,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建设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之路,推动装备设计开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加大力度建设智能型车间与智能化工厂,逐步建立起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生命周期全覆盖的智能制造综合体系;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国际知名质量品牌的大中小微型企业,做大做强行业领军型企业,做特做精行业“小巨人”企业,带动更多专业核心技术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小微企业,形成大、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均衡协调发展新格局、新机制。努力实现我省制造业“由大变强”,由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江苏智造”转型。

“四个转变”培育行业单项冠军。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突破,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要有更加合理的政策体系、更加科学的政策内容以及更加有效的政策执行机制,促进我省制造业能力和绩效的提升,具体而言,要实现“四个转变”:科技政策由重点突破到全面创新转变,在强化对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进行扶持的同时,发挥重点项目的关联效应和辐射效应,加大对于全社会创新的“普惠制”扶持力度,重点提供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政策支持;产业政策由产业扶持到培育生态转变,改变原有产业界限的划分,加强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产业链、产业网联系和技术合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普惠、高效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协会、商会等市场中介组织以及企业间组织的作用;市场政策由激励投资到优化环境转变,改变过去重投资而忽略服务和环境的政策支持,综合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容量和市场空间等因素,制定引导和服务促进区域制造业合理布局和快速升级的政策,鼓励错位发展和多元创新;人才政策由精英人才向通用人才转变,由过去单纯重视精英型高端研发人才,转向同时关注工程师、高技能工人和一般产业工人通用技能提升的政策导向,构建由企业、技术学校、高校和中介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的终身学习体系,形成覆盖制造业产业体系从创业到成长全过程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个支持”优化中小企业服务。在全社会更加注重质量、效益和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基于互联网的新兴技术范式的快速传播,公众制造和社会化创新的氛围逐步形成,使得大企业不再是产业竞争力的唯一载体,中小企业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优势得以发挥,为我省制造业向更加多元化的能力提升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多措并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尤为重要,操作层面要做到“四个支持”: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方式创新,由重服务个体向服务体系建设转变,建立中小企业公共信息平台,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资产重组等方式形成产业联盟;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创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不断扩大企业信贷抵押担保物范围,鼓励地方政府设立各类创业投资基金、企业创新项目研发基金、科研成果转化启动基金等新的融资模式,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到海外市场上市融资;支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以创新驱动为目标,推动传统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加快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向社会开放,完善支持创新创业的风险投资体系;支持鼓励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条件推动中小企业向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鼓励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支持有实力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布局海外市场。

(作者单位:省政府研究室,省经信委)

上一篇:军队采购中电子商务企业应用模式探析 下一篇: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