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砾岩油藏开发方式研究

时间:2022-08-21 12:56:30

砂砾岩油藏开发方式研究

摘要:盐22块砂砾岩油藏属于多期碎屑流沉积,具有砂体分布不连续、低孔、特低渗的储层特征,本文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通过建立该区的地质模型,研究了连通体渗透率级差、合采井段长度在一套层系开发中的效果评价,研究成果对该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砂砾岩油藏 数值模拟 开发方式

盐家油田地理位置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构造位置上处于济阳坳陷的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北侧。盐22块位于陡坡带东段盐16古冲沟的前方(图2-1-1),目的层为沙河街组沙四上砂砾岩体,其油藏属深层砂砾岩体岩性油藏。盐22块砂体平均孔隙度10%,平均渗透率6.3×10-3μm2,属于低孔、特低渗的砂砾岩储层。

盐22块深层砂砾岩体油藏属于多期碎屑流沉积物的水下快速堆积,横向变化快、储层埋藏较深(在3000m以下)。按照储层预测,发育43个连通体,其中两个解释为干层。41个有流体储集的连通体,面积0.17~3.54km2、有效厚度0.8~33.9m、石油地质储量1.6~161×104t,差别比较明显。

具有油气储集的41个连通体空间展布错综复杂,纵向平均叠合程度低,不仅平面展布面积大小差异大,而且砂砾岩体厚度、有效厚度差别明显。适用于整装油藏、普通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层系划分方式难于适应深层砂砾岩体油藏,因此须建立适合深层砂砾岩体油藏的连通体组合开发模式。

从连通体分类结果看,一类连通体15个,储量1225×104t,占总储量74.2%,二类连通体8个,储量210×104t,占总储量12.7%,三类连通体18个,储量217×104t,占总储量13.1%。一类连通体分布面积大,多数可以设计完整的注采井组,二、三类连通体因为展布面积小,无法形成完整的注采井组。从生产井压裂增产措施角度考虑,二类、三类连通体因为厚度小,不适合于整体压裂,因此,在现有技术手段和经济因素条件下,建议以一类连通体为研究对象进行连通体组合开发模式研究。

1、数值模拟参数选取:

在地质模型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深层砂砾岩体油藏开发政策界限。模型网络步长40m×40m×5m,网格节点61×72×219=961848个,模型范围内包含15个一类连通体,地质储量1225×104t(见图1)。

图1 盐22块地质模型

利用相对渗透率资料、高压物性资料、启动压力梯度资料对模型进行修正,选用区块2005年9月至2012年8月的动态数据,总井数18口,其中油井16口,水井2口,模型内累计产油10.08×104t,累计产水4.33×104t,区块综合含水34.28%。

根据储层渗透率与启动压力梯度的关系式:,结合模型渗透率,区块累积采油量,针对不同的连通体,修正渗透率和启动压力梯度,来拟合历史动态数据。

2、连通体渗透率级差大于1.5影响开发效果评价:

以盐22-x47井组为研究对象,进行渗透率级差影响因素【1-2】研究。该井组纵向钻遇5个一类连通体,渗透率级差1.88。选用5个连通体,研究渗透率级差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各连通体具有相同有效砂砾岩厚度、采用相同生产压差(12MPa),两两组合的方式生产,级差1.03-1.88。

计算结果显示,当渗透率级差大于1.5以后,15年采出程度下降开始加速,说明一类连通体在进行组合开发时,渗透率级差应该控制在1.5以内(图1)。

根据这一研究成果,较密集叠合区及单一发育区域内连通体可以一起开发,而密集叠合区须进行分组合开发。

因此,深层砂砾岩体油藏连通体组合开发模式为:根据连通体平面、纵向叠置关系划分组合区域,每个区域可包含三个一类连通体,采用合采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采油速度。

将密集区内的一类连通进行分组,可划分为两个组合,每个组合内渗透率级差1.01-1.4。

3、合采生产井段大于120m影响开发效果评价

密集区细分后,每一个组合内生产井段长81.3-262.5m,井段较长会造成合采时上下生产压差差别较大,影响开发效果。

计算结果显示,当生产井段长大于120m,15年末采出程度降低幅度开始加大,因此,需要在连通体叠和厚度大的区域进行进一步细分。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可将盐22深层砂砾岩体油藏一类连通体划分为四个组合,其中密集叠和区的组合二在局部区域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两个组合。

4、一套井网接替开发经济效益评价:

深层砂砾岩体油藏一类连通体组合后,纵向上可划分为1-3个组合。以盐22-x47井组为例,研究纵向多个组合存在的情况下的生产方式,设计多套井网同时开采和一套井网接替上返生产两种方式。通过对比两种方案的累计现金流量,在目前油价60$/bbl的情况下,一套井网接替上返开采,其经济效益要好于多套井网同时开采。

每套井网在生产7-9年时净现金流量达到最大值,此时单井平均日产油在1.7t/d左右,因此,一套井网接替上返时机为生产时间7-9年,单井平均日产油低于1.7t/d。

5、结论:

通过研究了不同渗透率级别的连通体纵向组合模式,建立各类组合模型,进行了连通体组合个数优化、物性差别连通体组合形式的优化,并根据已投产油水井验证组合开发效果的可靠性和开发优势。

参考文献

[1]胡复唐等,砂砾盐油藏开发模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26-28.

[2]邓强,侯加根,唐衔.影响低渗透砂砾岩油藏初期产能的地质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17(3):95-96,97.

上一篇:纯26区块施工钻井液技术 下一篇:樊154平2井钻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