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 浓缩旧日情怀

时间:2022-08-21 12:19:38

这是一家开在上海最繁华地段徐家汇美罗城的地 下餐厅 , 曾经 , 它被断言不会长久 , 而事实是 , 它不 但长久 , 而且日益兴隆。来这里用餐的人们 , 放松了 紧绷的神经、舒缓了疲惫的心灵 , 似乎一切节奏都在 不知不觉中放慢。人们不仅是在用餐 , 更是在享受环境 , 享受那久违的老上海弄堂里的石库门风情。

“Morning Shanghai, 上海早晨 , 是不是很有朝气 ? 想象着老上海的早 晨 , 穿着长衫的人们沐浴着清晨的阳 光从石库门中走出来 , 开始新一天的 生活。多好的感觉啊 , 是不是 ?”

面前的刘奇 , 正是那家地下餐厅 “ 上海早晨 ” 的老板。第一眼看上 去 , 似乎有些不苟言笑 , 可是聊起来 , 却发现他是如此健谈 , 时而流露的会 心微笑让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

繁华旧事的重现

上世纪 80 年代 , 刘奇曾经留学 日本 , 学习和餐饮业毫不相关的美容 美发。学成之后 , 兴趣却不在于此。 “ 觉得自己在开餐厅方面还是有些灵 感的 , 呵呵。” 兴趣指引 , 刘奇兴致勃勃地转行了 , 而且 , 转得意兴勃勃 , 一发不可收。

回国后 , 先是“ 上海老站 ”, 开 在火车里的餐厅 , 而且是慈禧太后坐 过的名人列车。仅凭这慈禧的招牌 , 这“ 上海老站 ” 的名字 , 就可以吸 引多少人趋之若鹜 , 品出多少曾经的 沧桑与风情 , 让人感慨这号称“ 半路 出家”的刘奇的确有着不一般的创意。

不久 , 由于一些原因 , 刘奇离开 了 “ 上海老站 ”, 可是灵感却依然追 随着他。老上海的味道 , 在他心里有着 深深的烙印 , 怀念儿时那深深的弄堂、 那咿呀的老唱片、那厚实的石库门……点滴酝酿中,“上海早晨”诞生了。

被清水砖墙、石库门、木格子门窗环绕的大堂里,爵士乐轻轻缭绕,穿着长袍马褂的服务生托着地道的上海本帮菜来回穿梭。环顾四周,1938年的大上海地图、如假包换的“天厨味精”广告牌、明星海报月历牌……一一诉说着曾经的岁月、往昔的风情。包间里,上世纪40年代的华生电扇、50年代的熊猫收音机、三四十年代大户人家的典型摆设,让老上海人犹如回到了年轻韶华的岁月,让年轻人仿佛亲身领略了繁华的上海旧事。

新潮的外表怀旧的心

“嗯,是啊,好像是有点矛盾。”谈到一个如此时尚的他为什么设计的作品都充满了浓郁的怀旧风情,刘奇自己也有点迷惑。

时髦的黑色夹克衫,黑红相间的眼镜,简简单单的装饰却足以显示他的品位。曾经有朋友说刘奇不像是搞创意的,他笑笑说大概是因为自己的打扮比较中规中矩吧。很多年轻人夸张怪异的装扮不是他的风格,一些繁琐复杂的装饰也不是他的挚爱,在他看来,简洁就是美。“一个很大的台子,上面只放一支花,这就是美啊。”

刘奇喜欢收集古董,可是他不会因为一件物品高贵或华美而去收藏。“我要收藏的东西不一定值钱,但是一定有吸引力,因为它是外面没有的,它是惟一的。人们看了,会感兴趣、会觉得地道。”

刘奇举例说,“如果你对客人说,这是明朝的花瓶,客人不懂,怎么会感兴趣?可是如果他见到一架风车,却会惊喜兴奋地告诉儿子:‘这是爸爸小时候踩过的啊!’因为他熟悉,所以他感到亲切,找到了归宿感。”

说到最后,还是扣在了怀旧的情愫上。

“就是要做独一无二”

采访之前曾经看过一篇关于刘奇的访谈文章,文章最后,刘奇说:“年底我的第三家店会开张,到时它的设计一样会让人大吃一惊!”果不其然,这第三个惊喜是一家纯粹农家风格的餐厅。

农家饭庄如今不少,所以刘奇不会让他的作品流于俗套,他说自己一向喜欢追求独一无二。这家刚刚开业的“新农村饭庄”只经营地地道道的上海郊区农家菜,他搜罗来上海各个郊县的特色菜肴,马桥豆腐干、青浦膀皮鱼、南汇酱油虾、本地白切鸡……网罗来各种农家道具,石磨、风车、斑驳的木柜……耳边缭绕的或是江南丝竹,或是古筝评弹。

“听着小曲,喝着小酒,品着小菜,是不是很惬意的享受?”说这话的刘奇,眼神里有一种神往、一种欣慰。

采访中,刘奇经常会讲到2007年的安排、未来的计划。他说要带员工去郊外度假休闲、他说他要进行第四家店的筹备,末了,他还着重补充说:“一年一家店,可不是虚荣啊,而是真的有灵感!”自信之情溢于言表。

而据他透露,这第四个惊喜将是一家工厂风格的餐厅。“工人阶级领导一切嘛,呵呵。工厂里的故事很多、很有味道,而且现在还没有这种风格的餐厅。所以,我要做工厂!”

不妨设想,刘奇的“工厂餐厅”中,是不是会有那久已不见的搪瓷大碗搪瓷杯?服务员会不会穿着工装背带裤、戴着纺织女工帽?而菜系,又会是怎样的独一无二呢?

上一篇:刘鑫洋 可以年轻 可以成熟 下一篇:吴英娜 像猫一样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