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白纸“活”课堂,一张图片“活”思维

时间:2022-08-21 11:22:11

一张白纸“活”课堂,一张图片“活”思维

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是语文教学课改实践中的重要平台。教学过程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参与,需要教师引燃孩子们思维的闪光点。所以一张大白纸和几沓万能贴,或者音乐、图片则被有效利用于课堂,从而完成互动性的探索,达到高效的学习。

一、白纸为线贯穿课堂主线,万能贴承载孩子真情

孩子作为教学对象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思维能力。而教学过程的完成,则可以利用这一点,将课堂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让老师“静一点”,让孩子“动一动”,用回应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几张大白纸、几沓万能贴实在是教学的好道具。小小的心,充满着好奇,充塞着好动的天性,那么,就充分发挥孩子这一天性,将万能贴交到孩子手中,让小手动一动,带领着小小的脑袋,展开思维的翅膀在课堂上演绎出精彩。不再阻止孩子在课堂上频繁动作,边动,边想,几张白纸和几沓万能贴造就的新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引领孩子走向成功的人生。

同时,请平日里调皮的学生帮忙在并列贴出的两张白纸用彩笔写下阅读目标,分别写出“不仅坚固”、“而且美观”,引导孩子们,每人写一张万能贴,然后贴在黑板上的大纸上,在孩子们积极在黑板上帖自己的成果的时候,不仅仅展示的是能力,也是孩子的兴趣和孩子的自信。孩子的张扬,孩子的争先恐后,孩子的批评和辩驳,都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理解课文,理解“坚固和美观”。

这样的教学,白纸为主线,万能贴调动孩子极大的热忱,引领着孩子积极思考,积极观察,踊跃表现,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让思考充塞着整个课堂,与其说教学获得高效,不如说孩子的积极思考获得真正的深入和高效。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比如肖像描写,比如心理描写。甚至于对字词的教学也可使用这种方法。

互动式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口头的交流,要收到预期效果还需借助必要的教学手段。互动式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的支持,学生对道具的使用突破了“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弊端,各种主客观因素的联系更为紧密,尤其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性因素。

二、图片引领孩子想象,音乐烘托课文主题

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将更为有效持久。语文课改实践中,笔者将情感因素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来加以应用。课文的讲解不仅仅选好图片,还配以音乐将课文的知识点与学生情感的兴奋点有效结合,从而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孩子们驰骋在文本的天地,领悟作品的思想,享受图片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课文讲解利用多媒体,可以尽显图片、音乐、歌曲的优势,可由音乐想象课文主题,想象课文中的意境,想想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

以《秋天的雨》为例,课文的主旨在于引导孩子体味秋天的美,引发孩子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但是仅仅读课文讲课文是不能有效达到情感把握的目标的。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图片,则可以引领孩子想象,利用音乐美景烘托课文的语言美,用美景感受课文中被艺术化了的语言。

第一次诵读时,老师来诵读,过程中播放淅淅沥沥的雨声,滴滴答答的雨声,让孩子第一次感悟秋雨,边听边想象画面。当老师第二次诵读课文时,在黑板上伴随淅淅沥沥的雨声,多媒体上逐次变换着不同的秋景:零落成泥的山路,落叶稀稀落落的台阶,风雨中顽强挺立的孤叶,漫山遍野的红黄秋叶,满地金黄中一条长椅,风雨中一片片飘飘摇摇飞舞的银杏叶,一筐筐快要笑出声的金橘,一簇簇在果树上叫喊嬉戏着的苹果,农民伯伯一张张紫红的笑脸。伴随着这些景色,多媒体上相应地逐次放出炎热、清凉、邮票、 凉爽、柿子、菠萝等词语。

之后的学习,给孩子们自由朗读的空间,要求孩子边读边想最喜欢秋雨姑娘将颜色送给谁?“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老师播放黄黄的扇形银杏叶,播放一条长长的秋黄色林荫路上相携而行的人们,这样,一股股清凉之意也就伴随着孩子的声音,伴随着多媒体图片进入孩子心田。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结合图片让孩子寻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展示给孩子的图片相应的就是火红的枫叶,将山染红的枫叶,将林荫路染红的枫叶。同时,图片中展示邮票,展示邮票千里迢迢的飘摇,展示枫叶忽忽悠悠的飘摇,力图使孩子们感性地认识和理解文章中的比喻。

紧接着,引导孩子自己模仿“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这种句式,将自己喜欢的颜色填进来,看看秋雨还会把什么样的颜色给谁。孩子们的答案令人欣喜:

“它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像紫色的玛瑙。”

优美的图片展示着环境的美,美丽的风光烘托着人们的精神境界,也加强了抒情韵味,将气氛沉闷的课堂转变为唯美的艺术欣赏课堂,小小的心灵也像被涂了色彩,接下来孩子们即使不看图,也能想象金黄色的海洋,你挤我碰的柿子、五颜六色的。

当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更深的渗透是最好的时机: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 杜牧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宋 苏轼

可以不用去解释,不用逐字逐句翻译,孩子们自然可以用心,用心中美好的图画去感悟佳句。

教学中的最好模式其实就是帮助孩子营造了一个美的氛围,通过音乐、图片等渲染,让学生走进文本,自发自觉自主地感受文中的美。而最重要的教学方式则是引导孩子自觉投入课堂,参与课堂。为达到这一目的,白纸的模式很成功。文章从实践中来,与各位共勉之后,必然还会走回到课堂。取长补短,乃撰此文之目的。

上一篇:渗透“低碳节能”教育的教学探讨 下一篇:如何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