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解毒丸,久用可致砷中毒

时间:2022-08-21 11:22:04

生活实例

近来,王小姐的身体日渐虚弱消瘦,每天感觉非常疲劳,全身皮肤逐渐变得粗糙,而且一片黑,一片白。王小姐来到医院检查,发现肝脏功能异常,B超显示肝硬化,尿中砷含量超过正常标准几十倍!医生诊断为慢性砷中毒。

一直生活在大城市里,都市白领的她怎么会接触超剂量的砷呢?经过详细询问,医生们把疑点集中在王小姐曾长期大量服用的牛黄解毒片上。原来王小姐多年来受便秘困扰,一直靠吃牛黄解毒片来维持正常排便,而且常自作主张超剂量服用,造成体内砷蓄积,以致慢性砷中毒发生。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白领听说牛黄解毒丸(片)能祛火、通便,遂时不时吃上几片,有些爱美女士甚至将它当作日常减肥药。实际上,解毒的牛黄解毒丸(片)其本身也会导致中毒,人们还须谨慎服用牛黄解毒丸(片)。

解毒药为何反“致毒”

牛黄解毒丸是临床上常用的清热解毒中成药,是由牛黄、黄连、黄芩、黄柏、大黄、银花、连翘等中药研细末加炼蜜而制成的丸剂。方中的牛黄、银花、连翘、大黄等是清热解毒的良药,而黄连、黄芩、黄柏则是清上、下焦火的要药。这些清热降火、解毒药物共同配伍组成的牛黄解毒丸,具有清火、降火、解毒、通便、消炎等功效,用于治疗上焦火旺、胃肠实热引起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龈炎等症时,具有较好的降火、解毒、消炎及通便作用。牛黄解毒片制作时不加蜂蜜,而是将其粉末加压制成药片,与丸剂具有同样功效。

在牛黄解毒丸(片)的配方中,大黄、黄芩、桔梗、甘草、生石膏虽然用量较大,但它们毒性极低,牛黄、冰片毒性也较低,且用量较小。唯有雄黄毒性最强,用量又大,其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若牛黄解毒丸 (片)炮制、制备和储存不当,可能导致雄黄中的二硫化二砷分解氧化,变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俗称的砒霜。三氧化二砷在人体内吸收快,80%蓄积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中,排泄慢。若仅服 1次,须3至10天才能排尽,说明雄黄中的砷在体内有很强的蓄积作用,如长期或大量服用,即可产生砷中毒。

服用牛黄解毒丸(片)最好不要超过3天

牛黄解毒丸(片)是清热解毒的历史名方,因其临床疗效较好,已成为居家常备药品,但人们需学会正确使用它,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牛黄解毒丸剂每丸重3克(每丸含雄黄0.096克 ),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片剂分大片(每片含雄黄0.05克)和小片(每片含雄黄0.033克) 两种规格,服小片每次3片,大片每次2片,每日2~3次。一般地说,大片成人每日不得超过6片,小片成人每日不得超过9片。孕妇与过敏者禁服。

需要强调的是,2005年《中国药典》规定:每天雄黄的剂量应严格控制在0.05~0.1克之间。如果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每天服用2~3次牛黄解毒丸(片),雄黄的剂量就超出《中国药典》规定的2~3倍。也就是说,患者即使每天按药品说明书的推荐剂量服用,也同样可能导致砷中毒。因而,购买牛黄解毒丸(片)或其他含有雄黄的中成药时,首先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服用时最好不要超过3天,更不得擅自长期服用。即使在短期应用过程中,也需密切观察,一旦出现皮疹、剧痒、发热、头晕、恶心、胸闷、心慌、腹泻等,以及其他不常见现象,应警觉可能是用药所致,需立即停药治疗。

清火时,可酌情选用不含雄黄的品种

京制牛黄解毒丸 (片)由黄连、黄柏、金银花、薄荷、、荆芥穗、牛黄、冰片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的功效,用于肺胃蕴热引起的头目眩晕、口鼻生疮、风火牙痛、暴发火眼、咽喉疼痛、耳鸣肿痛、大便秘结、皮肤刺痒等,口服,每次2片,每日2次。

上一篇:手指乏力是何因 下一篇:控制血糖不能依赖无糖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