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加强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时间:2022-08-21 10:46:13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加强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摘要】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专门规定了中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口语交际,主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日常交际的能力。如何加强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 加强 语文 口语交际教学 体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更进一步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专门规定了中学阶段口语交际教学的目标。口语交际,主要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日常交际的能力。如何加强口语交际的教学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1.学生口语交际现状和教学现状

1.1 学生口语交际现状。

1.1.1 学生不重视。今日的高中生,思考得最多的还是升学的问题。他们认为能考一所好的大学,今后的一切问题好像就迎忍而解了。这一方面说明了考试制度的弊病,语文考试最主要是考读和写,并不考说;另一方面说明了学生不清楚当今社会的现状,因而对口语交际也就不重视了。

1.1.2 口语交际能力较差。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在一些人多、正规而又陌生的场合,学生常表现为怯场、用词不当、语无伦次、语句不完整、说话没有明确的中心或观点,更不要说慷慨陈辞、表情达意了,而有的则干脆沉默寡言、一声不吭。

1.2 口语交际的教学现状。

1.2.1 教师的观念陈旧。由于受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传统的影响,考试方法的制约,更由于没有认识到口语交际对学生将来的重要性,许多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和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将其视为可有可无的事。

1.2.2 口语交际的教学状况令人担忧。新教材将口语交际单独排出来了,语文教师被逼无奈,多数情况是应付了事,将口语交际的知识勾画一下,讲一下就行了。所以,目前的语文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缺乏深入认识,缺乏计划性,训练缺乏时间保障,难将口语表达教学落到实处。

2.口语交际在实践中的意义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从社会需求看,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如今的高中生对前途职业非常敏感,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已经在考虑今后的就业问题了。因此,强调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就是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培养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他们将来运用知识施展才能至关重要。举个例子来说,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用人单位在公开招聘时就提出了"语言表达能力强,社交广者优先考虑"的条件;还有用人面试、选拔领导干部竞职演说等,这无不表现出口语交际的社会作用。

3.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新教材已经安排了口语教学的内容序列:单项口语交际要求是学会倾听和应答,双向口语交际包括劝说、讨论、演讲、辩论。教师可以按照系列不断推进。在每一个阶段(学期),应该把口语交际知识专项教学早一点完成,使学生明确目标要求。

3.1 单项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听知能力的训练。

有关言语交际功能的资料表明,人们在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人们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听",可见"听"在日常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听"与"说"是口语交际中的两种基本的交际行为,"听"与"说"是口语交际中的两种基本的交际行为,在口语交际中,听对方说话与同对方说话同等重要,听话技能的训练是口语交际的基础,听知能力的训练应立足于对对方话语的反应训练。

反应是指交际中的接受者在听话过程中对说话者所说的话的反馈。它对于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反应有言语性反应和非言语性反应。言语性反应就是用一些倾听用语将对方的表达步步引向深入。倾听用语主要有:"嗯""对""是""是啊""喔"等。训练方法:让学生分组一对一进行谈话,一方尽量只充当听者的角色,并运用言语性反应引导对方的话题。非言语性反应就是借助一定的体态语对对方的话语作出反应,传递"我正在倾听"的信息。这种体态语往往有点头、目光注视、眼神、面部表情以及诸如前倾姿势之类的身姿体态等。训练方法:让学生分组交流,各交际主体适当使用非言语性反应以促进交流的进行。然后自我总结使用的非言语性反应种类及其效果。

3.2 双向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综合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最主要的方面,也是口语教学中的难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课前――配合写作进行训练,"写"和"说"结合。口语交际训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和逻辑的严谨,这能为书面语能力的提高起推动作用。只有口语与书面语能力的综合发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板块,配合写作内容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写"和"说"结合。

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配合写作教材分块训练。写出活的人物――配合课堂大作文和课外小作文,我请轮到训练的同学介绍本班同学或老师,至少用到两种描写方法,突出人物个性,其余同学猜出被介绍者。写出事件的波澜――我鼓励同学们根据现实生活编故事或已有故事新编,要求故事要编得合情合理,情节有起伏,再选出好的故事书写成文。写出景物的特征――我安排同学们或介绍母校(故乡)的美景,欢迎他人来玩。二是结合材料作文进行训练。材料作文是目前考场作文的主要类型,它限制少,思维活,给学生创造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我先在学生中征集同学们喜欢的话题,然后精选编序,组成共120个材料供学生选择。这些材料涉及:青春、早恋、老师、生命、死亡、音乐、电视、名人、克隆、心理……轮到演讲的同学在上课前五分钟内抽取话题,课前三分钟演讲。虽然准备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但是,大多数同学都能口齿清楚,语句流畅地围绕话题,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课内――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乐说。口语交际的情境氛围往往能引发交际主体的交际欲望、交际动机,当外界的特性与交际主体内在的因素相融时就可以引发交际主体的某种心境情绪。所以口语教学中,应积极营造各种有利的情境,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乐于开口,使其口语表达得到最大可能的发挥。

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上,可利用有利条件让学生在现时氛围中进行口语训练。如:致生日祝词、组织主持会议、相声小品表演、表演情景剧等。为了加强时代性,可以设置诸如模仿"实话实说""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节目,在模拟训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即兴讨论是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它能发展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思维,要求学生能对答如流、随机应变。我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抓住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创设有利情境,让学生即兴分组讨论。如:教《我与地坛》,在同学们理解了史铁生意志力的顽强和史铁生母亲对儿子的浓浓母爱后,我及时提出了"生命的重量――关于苦难"、"母爱深深――感悟母爱"两个话题,由同学们自由讨论。配合阅读教学,创设情景,让学生即兴讨论,以读促说,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是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好方法。

课外――召开主题班会,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课外,有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广阔空间。由学生集体参加的主题班会和班级活动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极好机会。在班会和班级活动中,可以利用年轻人争胜心强这一特点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求胜欲以达到训练的目的。我采取小组竞赛、男女生擂台赛、演讲、辩论、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对口语表达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动"起来,由"要我讲"变为"我要讲"。

3.3 加强体态语训练。

体态语是口语交际活动中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又称态势语。体态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补充强化口语信息;二是调控交际活动。教师要打破课堂的教学束缚,拓展训练的时空领域;让学生在大量的交际实践中自主地学习运用体态语。我曾开展以下活动:观摩经典音像资料、用体态语解释常见成语、哑剧小品表演、饰演课堂短剧等。通过这些活动拓展了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环境与机会,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了运用体态语进行沟通。

3.4 注重交际礼仪。

交际礼仪一般是指在一定交际场合的行为准则和交往规范。交际礼仪广泛地存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交际礼仪同时也是社会道德的一种载体,有着信息传递、感情交流、行为调节等功能。口语教学要向学生讲明交际礼仪的原则,交际礼仪的原则主要有如下几点:尊重原则、遵守原则、适度原则、自律原则。在口语教学中自觉贯彻这些原则,教育学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待人接物等。

总之,口语交际课是一种全新的课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新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把握教学要点,搞好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还有待于教师同仁们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3] 《口语交际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王荣生总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4] 《教师口语教程》,程培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上一篇:四面楚歌,我们仍笑着走过 下一篇:试述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安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