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特点,凸显说明性文章的魅力

时间:2022-08-21 07:29:37

把握特点,凸显说明性文章的魅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课文大致分为叙事性作品、说明性文章、诗歌三大类。下面就说明性文章的表达顺序、提炼说明对象的基本特点、掌握说明性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以及文字运用的精准简洁,来“品味说明性文章,把握阅读方法”。

一、温故知新抓线索

说明性文章的表达顺序主要有:时间推移(季节)顺序、方位转移顺序、游览顺序(又称移步换景)等。

1.时间推移(季节)顺序。如《烟台的海》这篇课文按照冬、春、夏、秋的季节时间,描写了烟台的海的奇特壮观,季节特点极为鲜明。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虽然四季描写皆备,但在具体描述别详写了冬日的海,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使得对象特点鲜明。

2.方位转移顺序。如五下《早》的第三自然段,抓住“书屋朝西、南墙、里边、东面正中、画前面、正中、分列在四面、东北角”等表示方位的词语将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交代得清清楚楚。

3.游览顺序(即移步换景)。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先后顺序说明了双龙洞的秀丽神奇。先写了去双龙洞的途中见闻,接着写了洞口的高、大、宽,然后写外洞进入内洞的孔隙:窄、险,内洞的黑、大,洞顶的双龙,形状奇特的石钟乳和石笋。全文还有一条暗线,就是溪流的路径:我们迎着溪流上山,溪流靠着外洞的洞口的右边往外流,溪流在内洞靠右边缓缓地流,溪流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记金华的双龙洞》从看到的、听到的两个方面人手,探求叙述的线索,一目了然。

4.结构表达顺序。如《黄山奇松》以“总分”的构段方式,通过“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大名松的描写,以及概括描绘松树的各种形态,展示了黄山奇松的动人姿态。

二、提炼文字明要点(特点)

任何一篇说明性文章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作者总是从几个方面抓住几个要点来加以说明,抓住说明要点就成为理解说明性文章的重要目标。

1.直白式。有些说明性文章所要表述的对象特点直接在行文的段落中交代得明明白白。如说明事物类三下《庐山的云雾》,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分别以中心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直接点明了所说明的景物——庐山云雾的特点是: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再如说明事理类《滴水穿石的启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此类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特点,所要讲述的人生哲理,都在文中用鲜明生动的语言直接表达出来了。对于这样的文章,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做到耐心阅读,一点一点逐一找准确。

2.提炼式。有些说明性文章所要表达的事物特点、所要阐述的道理并没有直接在文中写明,需要同学们通过字里行间的表达去整理、加工、归纳、提炼。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介绍了海洋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21世纪人类迎来了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海洋成了人类在21世纪的希望。课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说明的:人们热爱海洋、敬畏海洋、海洋是21世纪人类的希望。海洋之所以成为2l世纪的希望,同学们要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提炼、归纳:(1)提供能源,解决能源危机;(2)提供食物,解决食物匮乏的威胁;(3)提供电力,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4)提供淡水,缓解水荒;(5)建造城市,拓展生存空间。

三、读懂实例辨方法

学习说明性文章的重中之重,就是让学生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并指导学生试着加以运用。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非常注重新旧课文的衔接,能随时结合具体的词句对说明方法及其特征、用途、典型实例进行归纳总结,准确判断。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把那些容易与之相混的对象区别开来,叫下定义。其优点是: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概念。如《神奇的克隆》:“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

2.分类别。把被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叫分类别。其优点是:使得说明对象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如《恐龙》:“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鱼龙很像今天的海豚,它能潜入水中寻找食物;翼龙身体两侧长着翅膀,展翅高飞时,如同一架在天空中翱翔的轻型飞机。”——从陆地、水上、天空,即海、陆、空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既全面又有趣味性。

3.举例子。举出实例进行说明,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叫举例子。其优点是:使得说明对象真实可信。如《说勤奋》:“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4.列数字。用准确的数据说明事物的某些方面,这种方法叫列数字。其优点是:准确,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表述对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秦兵马俑》:“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5.作比较。就是通过比较说明事物和事理。其优点是: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如《航天飞机》:“他比你飞得更高更快。你能飞两万米高就不错了,他却能飞几十万米高。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你要飞行四个多小时,他只需要飞行七分钟。”

6,打比方。利用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剑作比喻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其优点是: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是说明性文章最常见的说明方法。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7.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其作用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说勤奋》: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四、推敲文字品语言

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明、生动。以《麋鹿》为例。

1.用词准确。如:

“……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

“鸟邦寺里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

——辨析“放养”和“饲养”的差别。

“……数十头麇鹿被陆续盗往欧洲……”

“……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

——辨析“陆续”和“相继”的差别。

2.表达简明。如:“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快速读懂一个词说明一种活动习性,简洁明了。

3.生动效果。如:“麇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漂泊不定,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麇鹿比作流落海外受尽磨难的游子,读来让人觉得既辛酸又心疼。

总之,阅读说明文性文章,首先应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然后在理解说明内容的同时,把握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再在比较、分析中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从而把握特点,凸显说明性文章的魅力。

上一篇:语文味:构建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立足点 下一篇:“别业课程”:语文诗性课堂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