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8-21 07:06:18

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摘 要】 文化产业是21世纪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文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衡水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多优势和良好机遇,积极发挥衡水特色优势,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整合文化产业资源,做强做大文化产业,可极大促进衡水市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衡水市 文化产业 发展 思考

Abstract : The paper is mainly about the thi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Hengshui city culture industry.

文化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 1947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 》一书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结合创造、生产与商品化等方式,运用本质是无形的文化内容;这些内容基本上受到著作权的保障,其形式可以是货品或服务,产业部门则包括了文化遗产,出版印刷业和著作文献、音乐、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频媒体、视听媒体、社会文化活动,体育和游戏、环境和自然等10类。[1]

文化产业是21世纪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文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积极发挥衡水特色优势,做强做大文化产业,可以极大的促进衡水市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为衡水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1.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1.1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以文化和创意为核心内容的文化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对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文化产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它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而且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建立文化产业与其他支柱产业的良性互动,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1.2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建设的创新

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文化建设的创新。以往的文化宣传往往局限于垂直式的单向传播,不仅形式单调,而且影响力弱,缺乏感染力、说服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的可经营性、获利性不断吸引社会各方面的投资。文化市场的开放和发展促进了文化企业的公平竞争,激活了旧体制束缚的国有文化企业的各种要素,使之在竞争中走向集团化、股份化,生产和经营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同时也引起传播方式的变革,双向的、横向的传播代替了垂直的单向的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与机制创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推动了内容的创新,文化生产、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2]

1.3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首先,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化解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形成适应和谐社会的道德规范,有利于人们内心矛盾的排解与释放,有利于提高民族共融性和凝聚力。其次,发展文化产业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种支持,不但有助于公民获得知识、更新知识、应用知识,而且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文化基础,使社会具有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

2.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状况

2.1衡水市具有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衡水具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历史,燕赵文化与齐鲁文化的交汇,彰显着地杰人灵。曾涌现出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唐代诗人高适等一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自上世纪80年代起,衡水三绝——“冀派内画、宫廷金鱼、侯店毛笔”就已闻名全国。如今,当地特色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一大批具有衡水特色的“文化名片”相继涌现,内画工艺品等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喜爱。衡水习三内画艺术有限公司等16个文化企业已成为河北省第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除了内画产品,还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创新发展模式,使黑陶、硬木雕刻、补花工艺、民族乐器等特色文化产业迅速崛起。仅武强金音乐、饶阳民族、武邑北方等5家较大乐器厂就有从业人员2000余人,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产品不仅成了中央大型乐团的必选产品,还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供不应求。其中,武强金音乐的产品在全国西洋乐器出口量中名列第一位。

旅游是衡水的新兴产业。衡水市充分利用衡水湖这一旅游资源,引水到106国道边,在国道衡水湖段建起了反映衡水历史和典故的雕塑长廊,开发了苇编工艺品,使衡水湖旅游与文化连接在一起。去年衡水湖旅游人数达到20万人次,收入两亿多元。近年来,还相继开发了衡水老白干酒文化旅游项目,让游人了解老白干酒的生产工艺流程和老白干酒文化的内涵。同时,还跨区域协作,与吴桥县联手开发了武强年画——景州塔——吴桥大世界这一精品文化旅游线路。[4]

现在,衡水市正在规划建设集研发、培训、生产、加工、销售、展示于一体的中国内画观光园,以牙雕、玉雕、毛笔、黑陶、剪纸、宫廷金鱼为主要内容的民间工艺品加工示范园,以及融展览、演奏、娱乐、销售为一体的乐器城。

2.2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文化资源和文化市场的优势尚未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优势,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文化市场中所占有的份额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整体规模小、实力弱、资源配置优化水平低、政策法规支撑不力,监管手段滞后,发展环境不顺;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整合能力不足,聚集力不强,未形成规模优势;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文化市场开放不足且发育不充分;[5]文化产业人才短缺,培养教育发展缺乏规划等因素都制约着衡水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3.衡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

衡水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多优势和良好机遇,京九,石德铁路的交汇,大广,石黄、衡德高速的联接,307、106国道及众多省道的交叉构成了全市的交通优势,衡水湖的广袤静谧,烟波浩淼构成独有的滨湖发展优势。宽阔、平坦的平原为城市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立足点”。 衡水已形成以民俗文化、文化产品、文化旅游为主体构架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近年来,衡水市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这些探索与实践不仅为衡水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而且涌现出一批面向市场、蓬勃发展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集团。向省里申报了45处文化产业项目,衡水市直11处,深州7处,桃城区和故城均为5处,冀州市、安平和武强各3处,武邑、饶阳、枣强各2处,景县、阜城各1处。这些项目中既有年画、内画等传统艺术品,也有董仲舒故里旅游项目、冀中抗日根据地纪念馆等文化遗产。

3.1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

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是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的前提。应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坚持以发展繁荣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处理好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6]。

现在“文化搭桥,经济唱戏,带动其他产业”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全国许多地方都在利用本地传统文化,发展本地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在孔子、老子、孟子、孙子等古代名人的故乡,也都利用名人效应及传统文化发展自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挖掘衡水文化资源,提升衡水的文化形象,从而推动衡水市文化、经济建设。

3.2整合文化产业资源,使其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本和优势

应立足自身实际,挖掘文化资源、弘扬特色文化,开发文化产品,把衡水区域内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文化产品、古玩交易、书画市场、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等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打造“衡水文化产业创意园区”,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品位。

充分利用“习三”、“一壶斋”两个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内画品牌,加强对冀派内画的资源整合,形成统一的强势品牌效应,带动整个内画行业的发展。依托衡水湖得天独厚的风光旅游资源优势,高标准规划设计,建造一个“衡水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将内画工艺、民间工艺品、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淡水鱼观赏、民族乐器等聚集在园区博物馆内展示。并积极谋划“中国衡水内画艺术节” 、“衡水乐器国际博览会”、“董仲舒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以提高衡水的影响力,拉动我市经济发展。

3.3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搞好文化产业品牌建设

根据衡水市区域的特点,建设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积极发展大型文化产品市场。?使文化产品集群发展,走品牌化、规模化之路。制定品牌建设的鼓励政策。将衡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动漫剧《画乡传奇》、冀州堤北文化旅游项目、董仲舒文化园区等重点项目,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对列入创建品牌的重点企业,要经常研究品牌发展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品牌建设的重要问题。同时应完善品牌创建奖励机制,加强质量培训和咨询服务。将“品牌”建设纳入发展文化产业工作考核内容,定期督促检查进展情况。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企业和部门加大奖励力度,调动品牌创建的积极性。三是引导企业确立正确的品牌发展主攻方向,选择与主客观条件相匹配的品牌管理模式[7]。

3.4打造新型文化产业团体,提高文化市场主体的整体素质

文化产业的发展,人才是根本。文化产业所需的是外向型、复合型的人才,即精业务、懂策划、善操作、会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运作的高层次人才。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批职业化、国际化的优秀文化企业家,一批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的经营管理人才,一支具备较高专业素养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尤其是要抓紧造就一批了解世贸组织规则、熟悉市场运作、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才。要抓住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等环节,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

可以通过招聘和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方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提高人才素质。要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工作奖励制度,加快制定技术、创作成果、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充分调动各类文化人才的积极性,使人才的价值在经济和文化发展进程中得到充分实现。

总之,我们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规划建立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展示、交流和合作平台。充分吸收先进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以衡水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宝贵的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文化品牌,让它们走出衡水,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基金项目: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003278)

参考文献:

[1]沈山 文化产业的内涵及其政策发展趋势 社会科学家 2005.2.

[2]侯建会 刍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理论导刊2003.11.

[3]吴隆杰 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建议 宏观经济管理 2008.1.

[4]衡水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最活跃的产业之一 河北日报 2006.9.6.

[5]杨长春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广西社会科学 2005.4.

[6]韩华 关于文化产业创新问题的思考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5.1.

[7] 闫丽琴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衡水学院学报 2009.4.

作者简介:谢新栋(1964-),河北定州市人,衡水学院教务处研究馆员。

贡春静(1964-),河北衡水市人,衡水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作者单位:谢新栋 衡水学院 教务处 贡春静 衡水学院 图书馆 )

上一篇:如何解决环保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下一篇:关于生产企业的在制品管理办法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