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文文本阅读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8-21 07:04:49

加强语文文本阅读的有效途径

摘 要:本文结合作者平时的教学实践,探究了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文本阅读的有效方法,从创设特定情景、推敲关键语句、变换提问角度等方面展开论述,并联系教学活动实例,分析联想,品评得失,以求教学相长。

关键词:思想与情感;文本阅读;方法探索

语文,因其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深刻的道理、丰富高尚的感情而具有其他学科所难以比拟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只要选择了恰当的方法,那些伟大的思想、闪光的精神就会伴随着语言文字渗透进学生的心田。下面就加强文本阅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谈谈笔者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听录音、朗诵、开展联想与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目看文字、耳听音响、口述佳景,使其进入文中描绘的意境。如学习《故都的秋》一课时,要紧紧抓住这篇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所创设的氛围当中去。

在文章中,郁达夫先生抓住故都的秋“清”“静”“悲凉”三个特点,逐一描绘故都的自然风物,共有四种景观,即清晨静观、落蕊轻扫、都市闲人、胜日秋果,我们可以以一幅景观为例分析。譬如“清晨静观”,作者写道:“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赏析这段文字时,要求学生静下心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这一点,具有北方生活经历的人,是不难做到的。这样,学生既领略了朴实无华的文字之美,又可以学习作者沉静洒脱的人生态度。

二、推敲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意

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赅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推敲,使其中饱含的思想情感照亮学生的心灵,引起他们的共鸣。如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在这里,鲁迅称自己为“苟活者”,显然是有意为之。我们知道站在时代斗争最前列的他当然不是“苟活者”,那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师生互动交流后,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是鲁迅先生对自己的无情解剖,他不惜贬抑自己来映衬刘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

又如《小狗包弟》的文末,作者写道:“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我们可以就此作为感情的激发点,让学生思考这一行为背后所蕴藏的意义和价值。向一条小狗道歉,可笑吗?联系那个特定的时代,联系作者的人生遭遇,联系我们自己的人生体验,我们应该理解隐藏在文字当中的作者的情感:小狗包弟之死留给他永久的心灵伤痛。

对这两篇文章有关语句的分析,不仅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了文意,也让他们在思想层面上收获良多:要做一个严于律己的人,要有解剖自己的勇气,敢于担当,才会拥有更真实、更精彩的人生。

三、变换提问的角度,选择最佳切入点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民间叙事诗,其完整的结构、曲折跌宕的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个性化的语言等具有很强的震撼力,传诵至今,经久不衰。

在学习这一课时,可以以人物形象为突破口,通过设置特定问题,启发学生从多方面思考,最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如在分析刘兰芝这一人物形象时,笔者从细节上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兰芝离开焦家时为什么精心打扮一番?她为什么不在焦母面前掉眼泪,而在小姑面前才“泪落连珠子”?学生对这样的问题一般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给出了一些入情入理的答案。讨论后得出结论:她精心打扮自己,一方面是要把自己最美好的形象展现给仲卿,让他记住自己;另一方面,是不愿意向焦母示弱。面对小姑子才泪流涟涟,这表现出她的坚强与理智。只有从这些生活细节入手分析,才能更好地找到深入人物内心的钥匙,人物将不再是一些简单词汇的堆积,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

四、教师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为了更好地解读文本,教师必须要深入到教材之中。教师只有真正被人物的品质、情感打动,才能用发自肺腑的真情教育学生。可见,激情也是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把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育人的崇高职责紧密相融,感情就会发生“井喷”,势不可遏,课堂上就会闪烁火花,产生能量,推动学生的思想向前迈进。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文本阅读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要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有正确的认识,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教学中去。两方面有机结合,才是加强语文文本阅读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基于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的初中语文综合性... 下一篇:小学数学练习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