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 潘有声:半生缘,一世情

时间:2022-08-21 06:42:14

蝴蝶

上世纪上海滩电影皇后。原名胡瑞华,乳名胡宝娟,1908 年生于上海。1924 年,考入上海中华电影学校第一期演员训练班,结业后参加无声片《战功》的拍摄。之后相继在友联、天一等影片公司主演《秋扇怨》、《铁扇公主》等二十余部古装片。1975 年定居加拿大。1989 年4 月23 日,蝴蝶因中风并发心脏病,在温哥华谢世,享年81 岁。

很多爱情故事,起初都很美好,结尾也都很传奇,可唯独过程让人无奈与感叹。

两情相悦的感情不需要太漫长的时g来确认,而相偕到老需要的不仅仅是彼此的真心。

爱情,是彼此的吸引与倾慕,很多时候,更是一种修行。

蝴蝶是民国时期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电影皇后”,横跨默片和有声电影两个时代。她的浅笑和舞姿令人迷醉,一对招牌式的梨涡,倾倒众生。她就像是一只受命运之神眷顾的翩翩蝴蝶,曼妙的身姿在30 年代的大上海舞出了一段最华美的乐章。

银幕之上,她演绎着别人的故事;银幕之下,她的人生也宛如一部传奇。

蝴蝶,原名胡瑞华,1908 年2 月21日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16 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蝴蝶在报纸上看到了中华电影学校的招生广告,这令自幼喜欢即兴表演的她眼前一亮,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给自己取了一个香艳的艺名――蝴蝶。就这样,蝴蝶与电影结下了一世情缘。

与潘有声的相识,是他人的刻意安排,也是缘分使然。那时候的蝴蝶,已经是红透上海滩的影视明星,电影院里上映的所有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几乎都有蝴蝶的身影,在蝴蝶面前展开的是一条充满希望的星光大道。

事业辉煌的蝴蝶,在感情上却是一片凄凉。

初恋林雪怀也是一位影星,在和她订婚以后淡出电影界,做起了生意,但是接连受挫。经商的失败和一代影后的压力使林雪怀开始沉沦,每天沉迷于醉生梦死的放荡生活中,无休止地向蝴蝶索要身体和金钱。两人分手。

初次见到潘有声,是在堂妹胡珊的家中。那时,蝴蝶刚刚与林雪怀解除婚约,心情极度低落。1931 年12 月的一个夜晚,胡珊在自己家里举办了一个舞会,邀请蝴蝶到自己家里去玩,散散心。

胡珊把潘有声介绍给蝴蝶的时候,胡碟并没有想太多,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以为是在社交场合认识一个普通朋友而已。舞会结束以后,胡珊让潘有声送蝴蝶回家,直到这时,她才意识到胡珊是别有用意。

回家的路上,蝴蝶与潘有声谈得十分投机,潘有声虽然是一名商人,但是身上有一股文人的风雅,谦和有礼,与很多富商巨贾不同,这让蝴蝶颇感意外。蝴蝶高贵大方的气质和平易近人的待人态度同样给潘有声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他眼里,蝴蝶就是一个长相漂亮的普通女孩子,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大腕。

那天之后,蝴蝶和潘有声经常相约一起品茶、散步。在开始的一段时g里,潘有声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向蝴蝶展开情感攻势,而是同她保持着一种君子之交的关系。他陪伴她走出了情感的低潮,也走进了她的心。

经过一段时g的交往后,蝴蝶开始接受潘有声的追求。她说,她看中的是他的诚恳和可靠,在他身上,她能寻找到安全感。

1935 年冬,蝴蝶和潘有声在上海圣三一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从这一刻起,他们开始了一段真挚而又凄苦的情感之旅。战争与逃亡,权势和高压,他们的婚姻在乱世中经历了种种磨难。

结婚后,蝴蝶大幅度地减少了片约,逐渐淡出影坛,想安心地静享二人世界。可是,安宁祥和的生活仅仅持续了一年多。

1937 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打响。蝴蝶所在的明星公司被日军占领后,不复存在。蝴蝶和潘有声来到香港,在乱世中偏安一隅。

在香港,蝴蝶深居简出,一心一意地照顾丈夫和一双儿女。麻烦还是不请自来。1941 年的一天,日军派人邀请蝴蝶赴东京拍摄一部纪录片――《蝴蝶游东京》,宣扬所谓的“中日友善”。虽然身在浮华的名利场,但是蝴蝶还是极具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她以怀孕为由,拒绝了和日方的合作。为了避免日本人再次找上门来,蝴蝶决定带家人一起离开香港。在朋友的帮助下,几经辗转,一行人来到了重庆。

蝴蝶和潘有声命运的改变也是自此开始的。

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陪都”,号称“特工之王”的特工头子戴笠也在这里。戴笠非常喜欢看蝴蝶的电影,对蝴蝶仰慕不已,而此时的一个意外恰好给了他接近蝴蝶的机会。

蝴蝶来重庆时,把全部积蓄打包成30 个箱子,托人运往内地,谁知珠宝在半路上被人劫走。得知消息的蝴蝶心急如焚,经过朋友的介绍,她找到了戴笠。

一心想找机会近美人芳泽的戴笠自然毫不推辞,他答应蝴蝶一定如数追回所有财物。蝴蝶走后,戴笠命令手下的人马上追查箱子的下落。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乱,想要找寻回来无异于大海捞针。为了博得美人开心,戴笠自己出钱买了相同的珠宝衣物归还蝴蝶。半生的积蓄失而复得,使蝴蝶对戴笠感激不尽。她把戴笠当做可以信赖的朋友、依赖的靠山,哪里想到这是戴笠为博取她的好感而采取的手段。初步取得蝴蝶信任的戴笠,又心生一计。他派人在潘有声的公司藏了枪,又找人以私藏枪支的罪名将他抓走。为了救出丈夫,她不得不再次求助于戴笠,当着蝴蝶的面,戴笠马上叫人放了潘有声。

紧接着,戴笠借称为了保障蝴蝶一家的安全,邀请他们入住他的一栋闲置的别墅。搬家后,戴笠成了蝴蝶居所的常客,每日都前来问候,还送来新鲜水果等,对蝴蝶的母亲和子女也是以礼相待。这些举动,令蝴蝶夫妇完全放下了对戴笠的戒心。

戴笠的最终目的是霸占蝴蝶,潘有声无疑成了他的眼中钉。于是,1944 年春天,他给潘有声找了一个所谓的“好差事”――潘有声接到了商人们梦寐以求的专员委任状和滇缅公路的特别通行证,把潘有声打发到云南做生意。

潘有声一走,戴笠立马卸下了伪装,不顾蝴蝶的苦苦哀求,强行占有了她。蝴蝶无力反抗,只得屈从。自此,蝴蝶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幽禁生活。

抵达云南后,潘有声意识到自己落入了戴笠设下的圈套。等他赶回重庆后,蝴蝶已不知下落。在戴笠的威胁下,为了蝴蝶的母亲和子女的安全,他含恨离开重庆。

为了讨得蝴蝶的欢心,戴笠把一切置之度外。在他和蝴蝶同居的公馆前面修建一处花园,花费了近一万银元从各地购来名贵的奇花异木。他每天早晚总要陪蝴蝶去花园散步,对蝴蝶可谓是有求必应。蝴蝶虽生活在这样优越的环境里,但不能与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仍天天闷闷不乐。在这里,蝴蝶感受到了度日如年的孤独和刻骨铭心的煎熬。

1946 年蝴蝶随戴笠回到了上海,戴笠向她提出了结婚的要求,要明媒正娶她为妻。他说:“我今生最大的心愿,是与你正式结为夫妻。”

不可否认,戴笠是爱蝴蝶的。可这样的爱,是具有毁灭性的。很多事都可以通过努力来得到,唯有爱难以强求,也唯有在爱中,才能做到别无所求。

这世g最远的旅行,便是从一个人的心到另一个人的心。

他将潘有声关押起来,逼迫蝴蝶离婚。在监狱,蝴蝶见到了日思夜想的丈夫,可相见的目的却是为了签署一张违心的离婚协定。蝴蝶流着泪对潘有声说:“有声,虽然我们办了离婚手续,但是我的心是永远属于你的,姓戴的只能霸占我的身体,却霸占不了我的心。”

就在这对苦难夫妻诀别之时,戴笠乘坐的专机在从北京飞往南京的途中失事。蝴蝶重获自由,回到了爱人和孩子身边。

为了不让曾经的是是非非影响蝴蝶的心情,潘有声决定远离重庆这个伤心地,一家人定居香港。

在香港,潘有声重新做起了生意,创办了以生产“蝴蝶牌”系列热水瓶为主的兴华洋行。蝴蝶则全力辅佐潘有声,做起了贤内助。这种相濡以沫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潘有声病逝。

1975 年,蝴蝶告别影坛,移居加拿大,并改名为潘宝娟,以潘为姓表达了她对亡夫潘有声的怀念之情。

1989 年,蝴蝶去世,临终前她只说了一句话:“蝴蝶要飞走了。”一代影后,终于翩跹成一个美丽的背影,一段传奇的历史。

是不是只要牵扯到爱情,便没有什么逻辑和理智可言?即使曾经那份纯粹干净的爱情已经被撕扯得支离破碎、伤痕累累,依然不愿放开紧紧牵着的手?

生命中认定的那个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用心相守着的爱情,风雨同行。

上一篇:董璇 期待平静中的美丽绽放 下一篇:炫富与两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