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儿童立场语境下的课堂提问

时间:2022-08-21 04:34:22

浅论儿童立场语境下的课堂提问

课改初期,很多一线语文教师囿于“师生角色的定位”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彰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包容独特、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对语文课堂教学提问常做出有意识的淡化甚至回避。一节课下来,往往教师退避三舍,尽可能地少提或不提问题,唯恐有“牵着牛鼻子走”之嫌,而学生问题“满天飞”,不着边际,信马由缰,一篇课文也肢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事实上,课堂教学提问本无错。语文教学法观点,指出提问法又称问答法,是以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问答法是与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并列的语文教学基本方法。而问答法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重要途径,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同样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问答问、质疑问难是实现师生互动,引导学生高品质学习对话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径。

一、课堂提问要有儿童视角

一教育学教授口述了一个有趣的案例:国庆长假,爸爸带着儿子逛街游玩,街上车水马龙,公园游人如织,商场琳琅满目,好不热闹!而儿子却闹着、嚷着说一点都不好玩。爸爸不理睬,孩子急得哭了。于是爸爸蹲下来安慰儿子,这一蹲一看爸爸全明白了。原来以儿子的身高所能看到的全是来往行人或粗或细的大腿,当然无趣。于是爸爸把儿子骑到肩上,儿子便喜笑颜开,开心不已。姑且不论故事真实性与否,但作为案例其启发教育意义却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课堂教学提问同样需要儿童视角。简单说,儿童视角就是指儿童用童心感悟世界,用童趣去观照自然。基于儿童视角的提问,需要教师根据儿童已有的信息、知识、经验为儿童提供发现问题、思考探索的机会,尊重、呵护和发展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如教学《上天的蚂蚁》一文时,当身材魁梧的巨人,仰望通天树时,连连摇头,“不行,我爬不上去”,地上的一只小蚂蚁却爬上了树,说:“只要我一步一步不停地爬,就一定能爬到天上!”教学中,教师可能习惯于从成人的角度追问,蚂蚁能爬到天上吗?让学生发散思考,诸如:蚂蚁体力能否支持,大树遭遇狂风、雷击,蚂蚁遭遇天敌……诸多情况,从而理性地得出,蚂蚁可能爬不到天上,但蚂蚁的精神是可贵的,他的恒心和毅力是值得学习的。而事实上,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一切都是美好和浪漫的,他们相信蚂蚁是能爬上天的。即使有所遭遇,那也是蚂蚁上天的美丽邂逅。而本文的价值取向不能仅停留于恒心毅力、人小志气大,而更要认识到蚂蚁行动的果敢。因此,问题的设计宜从儿童的视角设置为:蚂蚁爬树时,会遇到些什么奇妙和艰险?你愿意当小蚂蚁还是当大巨人?从而激发儿童想象,让学生理解,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并付诸不懈的努力,风景会在路上,成功会在眼前!

二、课堂发问,要有儿童情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影响认知。情绪作为一种驱力可以对正在进行的认知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对正在运行的多个动机行为有分配优先权。个体当处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下,其注意、记忆、想象均会处在较高水平。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创设良好的心理交往环境,激发学生积极、正向的情绪体验。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用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情趣课堂赖于情趣化的儿童语言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语文课堂是语言的课堂,是对话的课堂。课堂发问,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于永正老师“五重教学”扎实朴实却又不乏机智情趣。他的课堂提问,问题内容设计富于智趣,而问题抛出常常又以儿童化的语言娓娓道来,不着痕迹,童趣天成。

三、课堂提问,要有儿童立场

成尚荣先生说:“教育是为了儿童,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儿童立场应是现代教育的立场。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儿童立场问题,回答的是教育的核心价值观问题。即我们的教育是为了谁,依靠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倡导生本教育的当下,儿童立场观点的提出、关注和实践显得及时而必要。在操作层面上,它就要求生本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运行于儿童的认知水平上,从而发现儿童,引领儿童,让儿童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成为生命课堂的起点和归宿。

就语文学科教学来说,其儿童立场内涵也是极为丰富的,包含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了解儿童知识经验起点,尊重儿童主体地位,保障儿童课堂学习权利,实现儿童认知心理需要等等。若以儿童立场观照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自然会引发关于语文课堂教学问题的知识起点、提问对象选择、问题难度掌控、问题价值意义以及问题评价等儿童立场的思考。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要充分尊重儿童,注意呵护儿童的学习自尊,激发其学习自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都有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重建学生的学习自信,就是要帮助学生自我实现。不留思考时间的“满堂追问”、低层次高频度的“反复碎问”、关注学困“找茬式提问”以及为顺应教学的“点缀式提问”,都是漠视儿童立场,违背教学规律的做法。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一个精巧的提问,一个智慧的对话,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童趣、语文的生命成长的空间。当我们坚定教育信念,追寻教育梦想,荣耀而骄傲地坚守个人教学见解和风格,堂堂挺立“站着教书”时,莫忘时时“蹲下来”提问,其实不止提问!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皖河中心学校)

上一篇: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体育课堂 下一篇:老年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心血管系统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