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缺陷成因分析提高护生护理技术操作

时间:2022-08-21 03:59:20

护理缺陷成因分析提高护生护理技术操作

护理技术操作训练中护生的护理缺点,一旦发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很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1]。所谓的护理缺点是指发生差错尚未对患者引起不良后果或未实施即被发现并纠正的护理行为,它属于护理缺陷的范畴[2]。我科对2014年在我科实习的64名护理实习生,在进科第1d教学组长将组织护生进行静脉输液、氧气吸入操作的考试。发生护理缺陷达66处,其中9人发生护理缺陷达10次以上。通过教学组长有计划的对护生进行护理缺陷防范教育,提高护生对护理操作的认识能力,增强了护生的自信心。静脉输液一次成功率达到93.8%以上。有效提高护生护理操作技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在我科实习的64名护理实习生,根据护理部随机原则分为16组,根据进科时间的先后顺序1~8小组为试验组,9~16小组为对照组。两组护生进院时的考试成绩无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教员由护理部统一培训获得带教资格的护师。

1.2方法 按照轮转要求,每组4名护生,试验组进科第1d由教学组长介绍科室的环境及科室规章制度,按照西南医院操作技术评分标准,护生与护生之间进行静脉输液、氧气吸入进行操作考试。考试后由教学组长进行点评,对出现的护理缺点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再由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4w的临床带教。对照组进科第一天由教学组长介绍科室的环境及科室规章制度后由带教老师根据大纲要求进行4w的临床带教,出科时进行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的考试。

2结果

2.1两组护生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的操作考试成绩见表1。

2.2两组护生在静脉输液、氧气吸入操作考试中及临床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见表2。

表1示,两组静脉输液、氧气吸入的操作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

表2示,试验组护生在静脉输液操作考试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为33%、氧气吸入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为26%,在临床实习4w,发生护理缺陷4例。对照组护生在静脉输液操作考试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为12%、氧气吸入中发生护理缺陷的比例为15%,在临床实习4w,发生护理缺陷1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

3讨论

改变护生操作考试的时间是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的有效措施:护理是一门实践型学科,护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试验组,在护生入科时教学组长带领护生就针对科室操作较多的静脉输液、氧气吸入操作进行操作考试,由护生监考,考试后由教学组长进行护理缺点分析,并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临床护理缺陷加深护生的印象,临床护理缺陷案例分析加上护理缺陷查找训练考试,不同于传统的操作考试,说教式教育,结合实际案例,并与各种护理法律法规链接,让护生认识到缺陷,及对护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他们对护理缺陷危害的认识,增强其职业道德责任感,及护理缺陷防范意识。

护生入科时进行操作考试能有效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护生入科时教学组长带领护生组织护生进行操作考试,由护生互相监考,互相找出对方的护理缺点,充分体现以护生为主体的教育理练,大大增加了护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参与性,提高护理缺陷的敏感性和控制力。从表2可以看出,护生入科进行操作考试能有效地减少临床护理缺陷的发生,有效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等。

护生自己当考官进行护理操作的考试提高护生的责任感:护生在学校期间接受主要是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而护生自己操作时,经常忽略一些步骤,当教员时能对操作标准进一步熟悉,对操作步骤一环扣一环严格要求其他同学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理解能力。有研究资料显示,在发生护理缺陷906人次中,其中上岗2年以内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296人次,占32.6%,列在第一位,明显高于从业时间较长的护士[3]。分析原因,可能与新护士的角色转换、环境适应、经验不足、业务不熟等原因有关,但是绝对无法排除责任感的培训不足有关。

护理缺陷查找训练能有效提高护生护理缺陷的防范意识: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高效的护理流程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护理实践的细节制度落实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关键[4],护生入科时的操作考试,就是在护生进入科室时,教学组长就对护生在科室操作较多的操作进行把关,进行护理缺陷教育,是提高护生防范护理缺陷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提高了护生对护理缺陷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维权意识的增强,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及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护生是我们护士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我们怎样能够培养出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加强护生的缺陷教育,强化护生的责任感,建立一个环节控制中的前馈控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马健,刘经蕾,朱红,等.护理技术操作训练中的护理缺陷防范教育[J].护理研究,2010,9(24):2423.

[2]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27-135.

[3]来鸣,泮淑慧,杨明丽,等.临床护理缺陷分析与危机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923.

[4]杨峻,陈培能,吕萍,等.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0,24(1B):166.

上一篇:高频探头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应用 下一篇: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性消化溃疡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