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珍和她的87个孩子

时间:2022-08-21 02:17:21

早在一年前,一张贴在拉萨八廓街附近许多旅馆和酒吧的名为《达珍母亲和她的孩子》的海报引人注目。海报上是一位身材微胖、面容慈祥的藏族阿妈和一群孩子的头像拼贴照,还有着这样一段话:“一个用自己微薄收入收养了87个孤儿的母亲,德吉孤儿院现在需要你的援助”。

记者也被这张海报所吸引,于是想到德吉孤儿院探个究竟。

拥挤拮据的孤儿院

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了隐藏在八廓街的德吉孤儿院。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出现在眼前的孤儿院还是让记者吃惊不小:两个总共不足40平方米的教室里生活着87个孩子和3个老师。教室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过道,身材稍胖的成人需侧身才能通过。这些孩子中最大的14岁,最小的只有1岁多,他们来自各个地区,大部分是孤儿,其中不少是街上的流浪儿。

达珍是孤儿院的院长,所有的孩子和老师都管达珍叫“阿妈拉”。达珍告诉记者,德吉孤儿院是2002年9月10日开办的,孤儿由起初的26个增加到了现在的87个。

要管87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当然是一项既费钱又费神的事。达珍说孤儿院每个月最少需要近万元才能正常运转。钱从哪里来7谜底就是位于拉萨中学对面的“雪域幸福茶馆”。

1999年,达珍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开办了这家甜茶馆。茶馆接待了不少茶客,也接待了不少小乞丐。小乞丐掏不出钱,但善良的达珍还是把新鲜热辣的藏面端来招待这些“小客人”。许多在街上的流浪儿听说“雪域幸福茶馆”有饭吃,纷纷赶来。最多的时候,达珍一天接待了30多个小乞丐。无依无靠的小乞丐让这位有3个孩子的母亲牵肠挂肚,给流浪儿一个避风挡雨并且有吃有穿的“家”,成了达珍最大的心愿。

2002年,达珍开办了德吉孤儿院。现在,茶馆由丈夫经营,她则把全部精力放在孤儿院上。那家简朴的藏式茶馆成了维持孤儿院运转的“钱袋子”,除去基本的开支,茶馆赚得的每一分钱几乎全部投到了只出不入的孤儿院。

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

随着收养孩子数量的增多,达珍的茶馆越来越难以满足孤儿院的需要。为了孩子,达珍变卖了祖上留下来的金银首饰,获得10万多元,但这些钱还不够孤儿院一年的花费。

达珍向记者述说着这些事儿,不知不觉流出了眼泪。

今年藏历年,达珍是带着孩子们一起到她家去过的,她说想让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找到回家的感觉。按藏族习俗,过年期间亲戚朋友要互相串门祝福,但达珍一个亲戚家都没有去。有些富有的亲戚知道情况后,让达珍把那些孩子全带过去做客,但达珍没有答应,她害怕这些孩子去了后心理会产生巨大反差,反而伤了孩子们的感情。

让达珍阿妈欣慰的是,所有的孩子都很听话。狭窄的教室后墙上,有一块“学习园地”,孩子们的绘画作品都贴在上面。其中,有一幅画的中央是一棵黑色的树,树下坐着一个黑色的孩子沉默不语,一只黑色的小狗趴在他的脚下。画的作者是今年13岁的达娃次仁,他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成为达珍收养的第一批孩子。小达娃说,他画的是自己的心声,“我希望有个幸福的家。”

达珍最大的心愿是自己可以建起一个至少800平方米的孤儿学校,让孩子们在一个宽大的空间里幸福地学习和生活。她把孤儿院命名为“德吉孤儿院”(德吉,藏语“幸福”之意),就是寄托了自己的这份愿望。

如今,新的孤儿院已经在拉萨市娘热乡破土动工,达珍说要感谢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87个孩子都会抱着一颗感恩的心,长大以后回报社会。

难以忘记的感动

没上过一天学的达珍开办孤儿院的义举感动了很多人,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了帮助孤儿院的行列。来自新疆的刘琰就是一位。这个漂亮的女孩每周一、周三过来教孩子们英语,在她的帮助下,孩子们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青海的顺子,一个长发飘飘的流浪歌手,正在四处奔波筹款,说要给达珍建一所有教室、宿舍、图书室、厨房、食堂和医务室的学校。

北京的“猫”和他的母亲也加入了义工的队伍,他们准备赞助一个孩子到公立小学上学。

达珍的大儿子热丹原本是尼泊尔大学计算机系的大学生,后来辍学来到了拉萨,他今年报考了大学,希望自己也能为母亲分忧解难。

不过,达珍也有一件让她十分苦恼的事,她说,孤儿院一直得不到一个合法的名分,使他们无法对外开展工作,有时社会上一些单位要和她签订慈善协议,她就是拿不出公章。

记者来到拉萨市民政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上面明文规定不允许个人办孤儿院。

达珍所建的新孤儿院需要200万元的投资,她说为了孩子,负债也要建成。不难想象,对达珍和她的87个孩子来说,还会有许多困难需要他们去克服。但是,有社会各界的关爱,他们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煤转油:一个可能的陷阱 下一篇:一位讨薪包工头的死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