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性

时间:2022-08-21 01:43:40

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性

摘要: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在施行过程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例如,没有找到适应新观念的教育方法,具体的施行令人手足无措;学生的主置不明确,教师过分呵护,越俎代庖;人文精神的缺失抽离了语文的内在实质,德育目标得不到落实;应试教育桎梏着改革的步伐,单一化的评价方式仍然存在等等。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这句话对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性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 创新性

我们正处于现代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爆炸的时代,从战略的眼光,我们的教育对象将肩负起追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使命。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却深刻的感觉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缺乏积极性,缺乏热情,甚至是表现出了一种冷淡,漠不关心的态度。而对于语文教学,我们的许多观念都需要更新。

一、过去语文教学模式

审视过去的中学语文教学,人们不难发现它是把目标定在继承和掌握前人积累的语文知识上,这是一种传授型的教学。这种传授型语文教学的突出弊端,就是违背语文也要从本学科的性质、特点出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这一教学的宗旨,进行机械教条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并与之相适应地推行所谓标准化试题考试。正是由于这种教育定位导致了“教师只授不创,学生只学不创”的封闭性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认识绝对受制于教师”的僵化的思维模式。一条陈腐的认识链束缚着过去与现今的中学语文教学:学生的认识绝对受制于教师,教师的认识又局限于教参,至于考试,则屈服于“标准答案”。这种弊端的出现是与教师的教学观紧密相关的,当前教师占主流的教学观是两种:一是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传授知识,另一种则是认为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而这两种教学观都是不符合社会生活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需要的。

二、当今语文教学的现状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1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中学语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或介绍写作背景,或表情朗读,或巧妙设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这时,一句隽永精警的名言,一则简短而寓意深刻的寓言,一首流传千古的古诗,甚至一片随风而落的秋叶……,都能成为中学语文教师手中的道具。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声、形色等形象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穿插读、议、讲,在有疑难处点拨解答,于无疑处设疑深究,做到对课文有理解,对生活有感悟,在字里行间读出作品中的喜怒哀乐悲苦酸甜,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1.2把握恰当的启发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机问题不仅在于教师对几个问题先后忽视顺序的安排,更在于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的把握。有些中学语文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没有结合课文内容做全面的剖析,这样的回答仍然是机械的。在教学中若能讲述一些紧贴课文中心句和一些重点关键的语句提出种种疑问,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深思维的层次。

1.3要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储备语文是一门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一门学科,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是无法维护正常思维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对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极为重要的。若没有充分的思考基础——语文基础知识和生活感受的积累,而欲展开有效的启发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那是无法想象的,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思考基础的储备。重视学生思考基础的积累,是为了学生能够具备持久的阅读前景,熟练运用多种的启发方式,则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新鲜感,促使学生的探究性思维的形成,而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可以获得更好的思维效果。

2创设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

2.1创设认知矛盾的情境在现今语文课本中,常常有一些感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常常有不同于常人的壮举。可以让学生利用本身固有的思维方式与故事中人物的事迹进行比较,探究矛盾根源。

2.2创设认知冲突的情境教师提供可选择的几种答案,使学生感到不知道该选择那一种答案才对,从而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中学语文课文中有一些以物作为题目但实质上是写人的文章。

3巧拨妙引,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探究性学习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放任自流。教师要巧妙点拨,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教给自主探究方法。初中语文教材中常常有一些看似矛盾其实合理的地方,引导学生围绕矛盾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以上只是个人愚见,要改变传统语文教育的积弊,放手推行中学语文教育改革,就必须大胆采用开放性教学方式,教师引而不发,授之以渔,在教育过程中灌输人文内涵及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从思想到实践、从传输到接受、从实施到评价,进行全方位的统一改革并在深化中不断思考改进,建立健全起真正体现以人为本、适应我国现阶段要求的中学语文教育制度。

三、结论

提倡培养创造性,就意味着不要有适应性。适应性强调的是客观,以一切服从客观存在的现实,伴随它出现的常是因循守旧、随波逐流、趋炎附势,它带来的效应是稳定和保存现状;而创造性不同,它强调的是主观,以主观性突破客观现实的局限性,伴随它出现的常是战胜自然、改造社会,它带来的效应是发展。培养创造性,就要扬弃适应性,这是培养创造性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扬弃适应性不是说要割断传统,语文课也就不再教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语文知识了,而是要强调正确认识传统与创造的辩证关系。传统可能是创造的阻力,但在根本上则是导致创造性成果涌现的基因。反传统是以对传统为依托的,否则是决不会有真正的创造。只是从创造的角度来说,我们强调创造,就不能有适应性。如何扬弃适应性呢?首先是思想观念的问题但也要讲究方法。现在有一种认识的误区,那就是把发扬创造性与克服适应性简单化为“逆向思维”即凡事从反面去想一想。应当说“逆向思维”也能造成某种创造性的结果,但绝不能局限于此。

参考文献:

[1]薛海青.语文教改的一点尝试,2007.

[2]乔欣.加强语文教改.促进自主学习.

[3]于建福.我国基础教育观念变革的未来趋势,2001.

[4]胡艳.关于高职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2005.

上一篇:防误系统中微功耗无线网络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升高校实验教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