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院校技能实训课的思考

时间:2022-08-21 12:52:51

关于中职院校技能实训课的思考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达,企业越来越需要高技能人才,提高技能实训课堂质量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成为现代中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从企业对员工新要求、中职学生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技能实训课的内容设置原则及提高技能实训课质量措施。

关键词:中职院校;技能实训课;课堂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031-02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对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的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然而大部分中职院校却生源紧缺,招生极其困难,为了自身生存不得不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招生方面,使得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在此种情况下学校培养的学生送到企业获得不利的用人信息又反过来影响了招生。长此以往,职业教育与企业用人出现了恶性循环,打破这一循环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提升职校现有的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线参与者我就如何提高技能实训课堂质量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思考。

一、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新要求

进入21世纪,人类正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一、生产设备和生产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这要求劳动者必须拥有学会学习的能力与时俱进迅速跟上形势,实现由一般的劳动操作型向知识技能型的操作转变。二、企业的组织形式发生巨大变化。之前粗放简单操作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已向着集约的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过渡。为此,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必须由传统的简单操作的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型技能型转变。

近年来,我国出现知识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问题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所以培养企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势在必行。知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既要掌握“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关键是必须具有综合的职业素质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厚实的实践能力是中职院校教育的基本目标,而培养学生能迅速适应具体岗位环境,胜任岗位技术要求,并具备一定可持续发展潜力是中职院校教育的核心目标。

二、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文化基础差,而且大部分处于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在社会多元化思潮和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下,大部分中职学生更是学习积极性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职业操守差、社会适应能力弱,很难达到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能力要求。中职学生面临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日益加大就业压力、人际交往的紧张、求职择业的困惑,产生了剧烈的心理矛盾:一方面以往学生生活受挫内心非常自卑,另一方面他们之所以接受职业教育,是因为抱新的期待和希望。所以中职学生往往厌倦理论学习,希望通过自己努力学得一技之长。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且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逃学、厌学现象较严重。这使得中职教育在专业理论方面不能进行系统地学习,但这并不说明中职学生无药可救,在动手能力方面中职学生并不差,有着巨大潜力。因此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潜力,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实训,培养其动手能力。

三、技能实训课的内容设置原则

1、在课堂教学上,突出“必需”和“够用”的原则。由于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应把理论内容限制在 “够用”的范围内,以加大实训课的比重。在课堂教学中应精讲多练;将学生今后实践中所必需的知识加以强化巩固,将没有联系或联系不多的内容进行不同程度删除,去除公式的推导过程,只要求学生会应用。对必需的理论知识 “加强、补充、提高”,讲授中要求“少而精”,对学生入学前已接触过的重点部分放在加强上,借以巩固和强化;对以前已讲过或讲得少的部分但又是当今教学的重要部分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加强;所有的知识要点应该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不断理解、掌握、巩固、深化。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比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教学要改变以往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及时吸收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践内容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操作技能。建立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科重点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讲清楚外,还应给学生留有思考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

四、提高技能实训课质量措施

中职院校的实践课,应坚持“课前有纲,课中有场,课后有考”的三有程序:

1、“课前有纲”是指,每一科实践课必须事先制定严格的“实习教学大纲”,每一次实习课必须严格的按照大纲的培养目标来组织教学内容。作为实训老师在每一次实训课前应做到:一、根据教学大纲列出实训材料清单,按清单准备好各种材料,做到有条不紊,为实训打下基础;二、对实训的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应做到合理搭配,根据学生性格、爱好以及动手能力进行分组,使每一个小组实训时能够团结合作,动手能力强的能带好动手能力差的,提高整个教学效果;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训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应采取的应急预案。

2、“课中有场”是指每一次实践课都应在实训场地组织教学,增强实践课的感性认识,间接培养学生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在这一主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行企业实际的生产场景的模拟,训练学生和职场零距离以训练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使用能力。

3、“课后有考”是指,实践课在完成一项实践技能教学活动后,应及时的予以操作水平的考核,建立一整套以现场测试为主要方式、以现场指导教师为考核主体、以行业标准为基本内容的校内实践课考核管理办法。教师在实训结束后,应学生一起填写《实训日志》,其内容包括:实训题目、任务要求、实训过程、实训总结等。填写《实训日志》时,应改变以往单纯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指导教师点评等方法,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己实训中的不足,也为指导教师改进实训教学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

[2] 张家样.钱景舫主编.职业技术教育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上一篇:创新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方法 下一篇:试议游戏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