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油松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

时间:2022-08-20 11:15:59

露地油松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

摘要 总结了容器育苗的优缺点,并从圃地选择、容器选择、整地做床、基质配制、装袋摆放、选种及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造林等方面总结了露地油松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松;容器育苗;造林;露地

中图分类号 S791.254;S723.1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181-01

容器育苗是指在装有基质的容器里培育苗木。主要用于裸根苗栽植不易成活的地区和树种,也适用于珍稀树种的育苗[1-2]。我国容器育苗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桉树苗木繁育。油松因耐干旱瘠薄,树形美观,在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造林绿化中广受欢迎。油松容器育苗不仅可以直接用于渭北高原干旱地区造林,而且可以移植至大田培育成大径节的油松苗木,更好地服务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绿化,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现将该技术的优缺点及育苗造林技术总结如下。

1 容器育苗的优缺点

1.1 优点

采用容器进行育苗,不仅可以节约种子的用量,而且培育的周期短、栽植工序简化,对植苗的技术方面的要求也不高,较易被工人所掌握并熟练应用,还可以节省除草及切根假植的费用。该技术对育苗地的要求不严,不需要土壤具有较高的肥力。同时,其不受到季节的限制,而且在栽植后无缓苗期,与裸根苗相比,具有生长快、郁蔽早等优点,不仅可以显著地缩短幼林抚育的年数,还可以提高所育苗的抗旱性及适应性。另外,所育苗木的根系不易受到损伤,与母土不分离,有利于促进造林成活率的提高。

1.2 缺点

该方式育苗成本较高,单位面积苗木产量不高,育苗过程中费用高、费工、费时,且需要大量营养土作为育苗基质;该方式培育出的苗木长势矮小,易被杂草灌木所压,因此对育苗阶段的整地除草等措施要求较严格。

2 油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2.1 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便捷、地势平坦、易于排水、通风透光、光照条件好、有良好灌溉条件的地块作圃地。不宜选择地下水位高、坡度大、易犯风和光照不良的地块。

2.2 容器选择

由于我国育苗生产中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低,生产落后,实践中多采用塑料薄膜容器方式,其具有成本低廉、牢固耐用、保温保湿效果好、出苗早等优点。多采用单个株形有底塑料容器袋,规格7 cm×12 cm,但在装基质时比较费工、费时。

2.3 整地做床

在苗床上均匀地施入呋喃丹颗粒37.5~45.0 kg/hm2、FeSO4·7H2O 150 kg/hm2。苗床多采用水平底床,宽度为1.2 m,步道宽一般为30~40 cm,步道应高出地面20 cm左右。苗床周围要修排水渠,做到内水不积,外水不淹。

2.4 基质配制

挖取不带草种、害虫、未受污染的刺槐林下土、灌木林下土或荒坡表土,运回粉细,按土∶沙∶肥∶药为7.0∶0.5∶2.0∶0.5的比例混合后并搅拌均匀,堆积约7 d后装袋,避免出现烧苗现象。

2.5 装袋摆放

基质与袋口装平或低于1 cm,需保持10%~15%的含水量,分层振实,逐行摆放,挤紧靠实,摆完后用细土或沙子填实袋与袋之间的空隙[4]。

2.6 选种及种子处理

一般应挑选长势饱满、无病虫害发生的油松种子进行播种,可用水选法进行挑选,然后进行浸泡消毒,可选择0.5% KMnO4溶液浸泡2 h,再用清水反复清洗,最后将清洗干净的种子捞出并置于箩筐中,盖上湿毛巾。每隔1~2 d上小翻动种子,并用清水浇洗,直至有1/2的种子开始裂嘴时即可进行点种。

2.7 播种

一般采取点种的方式进行播种。在点种前应对苗床进行消毒处理,可选择3%FeSO4·7H2O溶液喷洒床面1次,待床面稍干时即可进行播种。播种时用指轻压表土的中央,使之成穴状,每穴下种3~5粒。播种量不足可导致发芽不整齐,播种量过大发芽后易发生立枯病和猝倒病。点种的位置以容器袋1.0~1.5 cm深处为佳,用手指轻压种子,使之与土壤充分地接触,检查无空袋漏袋后覆1层土,厚度控制在约1 cm,若选择腐殖土进行覆盖,则效果会更好。点播完后采用淋灌方式浇1次透水。一般1 kg种子可装1万袋。

2.8 苗期管理

气温在12 ℃左右,种子开始发芽;20 ℃左右时,发芽最快。以20~25 ℃生长最旺盛,出苗前需保持地面湿润。采用喷灌方式,每周喷2~3次,干旱时适当多喷,湿润时减少喷洒次数。及时进行遮荫,可防止日光曝晒幼苗和鸟类啄食危害。高温高湿也易使油松患立枯病和猝倒病[5]。温度在29 ℃左右时需遮荫,用遮荫网效果最好,以距地60~80 cm为宜。在苗床周围投放鼠饵毒杀鼠类,以防止其危害苗床。立枯病的防治上,在幼苗基本出齐时,用根腐灵与敌克松交替喷洒床面,或选择2% FeSO4·7H2O溶液喷洒,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如已有立枯病发生,应及时地将病苗清除,并在病区的周围撒上1圈FeSO4·7H2O粉末,以防止立枯病病害的蔓延。

2.9 造林

容器苗的造林时间可选择在春季的3—4月,也可选择在雨季进行造林,为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应做到随起随造。用于造林的苗木应选择高度10~20 cm、苗龄1.5~2.0年以上的容器苗。起苗前3~5 d应浇透水,以便于起苗。此外,还应注意在苗木的运输过程中防止苗木受到损伤。山地块状造林地的整理有3种方式,分别为穴状、块状、鱼鳞坑等,整地的规格均为30 cm×30 cm×20 cm,栽植的株行距控制在1.5 m×2.0 m,栽植的密度为3 330株/hm2。撕裂塑料容器将苗木放入挖好的坑内,每穴栽植1株(袋),然后覆盖1层表土,并将苗木扶正并踏实,注意不要将苗木压倒或倾斜。连续抚育2年,每年抚育1~2次,以防杂草与苗木竞争养分。选择生态因子相同、地点不同的6个小班的裸根苗栽植和容器苗栽植,容器苗成活率平均达到93.5%,裸根苗平均成活率达72.7%。

3 参考文献

[1] 莫翼翔,康克功,王晓群,等.实用园林苗木繁育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任建军.油松营养袋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5):58-59.

[3] 蔡建军.油松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J].陕西林业,2009(6):45-47.

[4] 张霞.油松、侧柏容器育苗造林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108.

[5] 邹尚庆,李国雷,刘勇,等.秋季施肥对油松容器苗生长、氮吸收和抗寒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710-11714.

上一篇:微型观赏南瓜在农业观光园中的应用模式及栽培... 下一篇:玉米苗期心叶扭曲原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