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率语文课堂教学浅议

时间:2022-08-20 09:34:05

高效率语文课堂教学浅议

曾经在一本有关教学理论的书上看到,高效的教学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课堂时间耗费少,但教学效益高;二是学生精力耗费少但学的多,并能做到轻松、愉悦、主动地学习;三是教学效果好,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得牢固,应用能力强。多年来,我通过外出学习、参观、研讨、反思,一路摸索前行,对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现阐述如下: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巴班斯基所著的《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中说:最优化教学,就是在教养、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健康学所规定的标准。通俗的理解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向45分钟要效率。也就是要求教师仔细揣摩,潜心研究怎样科学安排好学生这段学习的黄金时间。在教学工作中,我和同事们经常切磋,“因科制宜”,共同探讨,进而自己形成这样一种“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即课堂六环节。

1.精彩导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确定自己课堂吸引力的老师。无论学什么、做什么,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有了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欲望。上课伊始,教师的精彩导人是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点的关键。在学习《吆喝》一课吋,我曾这样设计导人语:“我国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形式多样,韵味无穷。不必说那透着喜气道出吉祥的窗花剪纸,不必说那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泥塑糖人,单是老北京旧巷中那推车肩挑、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的声声叫卖,就会让你心驰神往。不信,咱一起去聆听萧乾的《吆喝》,去感受一下那原汁原味的、京腔京韵的民俗文化吧!”听着这激情洋溢、富有文学魅力的话语,学生马上就来了兴致。

2.出示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努力方向。目标的陈述要力求简明扼要,层次清晰,并在广度和深度上与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保持一致。

3.指导自学。这一环节包含两步。第一步,教师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在教学新课前,先让学生进行预习。第二步,教师适当预设一些问题(包括学生易忽略的重点)。因为“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在学生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

4.自主学习、组内交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教师要在掌握学生座位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广泛巡视学生的自学情况,并特别注意观察自学有困难的学生,以悄言细语方式,进行态度、方法、习惯和信心指导,而对自学速度快和质量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以示鼓励。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互相答疑。

5.精彩展示。这是学习本课最精彩的亮点。教师可通过竞赛的形式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高涨,班级学生几乎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在课堂上或侃侃而谈、或静静思考,或浅吟低唱、或激烈争论,或奋笔疾书、或指点评判,无不踊跃地表现自我、张扬个性。

6.反馈检测。为了检测和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师课前通过集体备课把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精挑细选,提前打印成试题,让学生在3~5分钟内以考试形式独立完成。教师要当天批改以便及时反馈,对于没有很好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学生,教师应有针对性及时主动地予以课后辅导,目的是使每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要一一过关,使教学目标及时落实。

二、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课堂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最富有生命意义的舞台,它滋养生命,塑造心灵,点燃热情,播撒希望。尽管多数教师总是说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可是实践中,却往往仍然只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浑浑噩噩地听;教师不停地说,学生不停地记;教师接二连三地问,学生是支支吾吾地答。这样教与学的课堂变成了只有“教”的单边活动,即所谓的“满堂灌”。学生读书时间少,思考时间少,练习消化的时间更少,缺少了课堂主题——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古希腊有句格言:“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支待点燃的火把。”教师只有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课堂才会活起来,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当学生的思维活泼、敏捷并富有朝气吋,教学才富有实效。

《木兰诗》作为一传统篇目,一直被收入初中教材,且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学习前,我先给学生印发预习学案,明确任务:各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可借助课下注释、学习资料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然后在课堂上根据本组的强项,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任务一明确,教室内到处是朗朗的读书声,几分钟后,各学习小组有的在朗诵,有的在默写,有的在疏通文义,还有的在讲故事,有排练表演节目的,有清唱豫剧《花木兰》选段的。老师巡回在学生之间,或解疑,或指导。在老师搭建的这个舞台上,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得以张扬。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形式下,学生完成了对文本的学习、理解,木兰深明大义、孝敬父母、勇敢机智的巾帼英雄的形象也深深地铭刻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对这样的课堂,学生怎能不“一往情深”呢?如果我们的课堂都经过精心设计,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跃跃欲试、主动参与,学生怎能不积极投入、学习效率又怎能不提高呢?

三、课堂上巧妙的问题设计

课堂上,教师将问题巧妙的设计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样也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我在讲《关雎》一课时,为了引发学生深入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就设计了三个有梯度的问题:一是用想象的方法描绘这个爱情故事;二是用线条或漫画的形式表现男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三是结合《关雎》谈谈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是有魅力的。爱情的话题本来就是中学生敏感的话题,这三个问题的抛出激发了学生探究、思考、发言的内心冲动,经过合作、探讨,许多同学急于要展示自己的创造和想象,表达自己对爱情的认识。在谈情感历程的这个环节,形式多样,情趣逗人。漫画中的元素有雎鸠、河洲、小舟、水草、男女主人公、温暖的家园,加上声情并茂的表白,一段段曼妙的故事打动了大家的心。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特别是语文教师,还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通过多种渠道不断获得新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业务能力,这样,必将赢得学生的喜欢与敬佩。愿我们的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学生一起开创出一片绚丽的天空,在愉悦、舒心的课堂氛围中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资料:

任长松著,魏国栋、吕达编《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注重阅读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下一篇:一等聪明 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