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及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时间:2022-08-20 08:31:55

生态旅游及生态旅游产品开发

一、生态旅游的理念和实践

(一)生态旅游的提出和生态旅游的内涵

今天,旅游活动已经进入到大众旅游时代,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备受世界关注。世界旅游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1950年后,世界旅游产业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国际旅游收入当前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已逾8.25%,超过石油出口收入的6.5%、汽车出口收入的5.6%和机电出口收入的4.6%。旅游产业早已稳居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2009年我国乡村旅游收入超过3000亿元,受益村(寨)超过2万个,直接受益农民超过2400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具,国民小康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旅游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是,伴随着全球旅游业的繁荣,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对景区的粗放式管理、对旅游环境的污染、对旅游氛围的破坏比比皆是,结果导致旅游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作用减弱,旅游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并迅速损害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甚至一些旅游点由于当地环境退化而遭废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生态旅游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并逐渐兴起的,它是一种旅游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良性协调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curáin)于1983年首先提出。但是,直到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推广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之后,生态旅游才作为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研究和实践。

生态旅游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定义,对生态旅游的内涵也众说纷纭。1990年美国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Elizabeth Boo)对生态旅游作如下定义: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以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郭来喜认为生态旅游是以大自然为舞台,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以休闲、保健、求知、探索为载体,旅游者参与性强,品位高雅,形式多样,既使旅游者获得身心健康、知识增益,又能增强热爱自然,珍惜民族文化、保护环境的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体系。

总之,生态旅游可归纳为一种在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以自然生态环境和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感知、研究某一景观区域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和使游客亲近大自然,接受生动的生态教育为目的,以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及保护自然、人文生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并以使当地社会与经济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这是发展生态旅游的既定前提。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并且,生态旅游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使旅游成为人们享受大自然、了解和学自然,热爱、保护大自然的公众活动。生态旅游应强调旅游地社区的参与和利益,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生态旅游理念形成的必然性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是在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受到挑战时应运而生的,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式。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的复苏与科技进步,旅游业在世界范围迅猛地发展起来了。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旅游业同样会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只不过和普通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引起的环境问题相比,它不十分明显和迅速罢了。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对自身行为和现代文明的反思,基于旅游的盲目发展造成的旅游环境衰退同样引起人类社会的普遍关注。人类在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中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道路,必然要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作为协调经济发展、文化繁衍、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生态旅游理所当然地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990年全球环境与产业大会将旅游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旅游资源的管理应当既满足经济、社会和美学的需要,又维持文化完整性、基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支持系统,不断保持环境资源和文化完整性,并能给旅游区的居民公平地分配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生态旅游,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通过保持旅游区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实现代际间的利益共享和公平性,是实现旅游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好途径。

(三)生态旅游的实践和发展

世界上第一个明确的生态旅游规划项目是198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进行的。在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伯里兹、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和墨西哥五国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后,于1990年出版了《生态旅游:潜能与陷阱》的研究报告,对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提出了建议。

此后,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实施生态旅游战略,将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运用于本国旅游开发中,进行生态旅游的规划和管理实践。加拿大要求游客在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同时要自觉保护它们;充分尊重旅游地居民的风俗习惯;避免从事一切可能造成环境危害和威胁野生动物的活动;选择有益于环境、社会和经济和传统文化相一致的旅游产品。澳大利亚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很重视生态旅游的发展,出台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生态旅游战略。要求经营者必须确保生态旅游地生态的完整性;提高自然资源(能源和水)的利用效率;支持生态旅游教育和培训;所雇佣导游必须尊重当地文化习俗等;政府对于生态旅游的优先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如肯尼亚、赞比亚等以生态旅游为主的国家,政府往往采取一定的经济补偿方式,将社区的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导社区成员自愿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1996年的《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业21世纪议程》,在所确定的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行动纲领和方案中,都体现出了生态旅游在旅游业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1998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保护会议上,生态旅游作为政府选择的发展战略得以确认。1999年10月在马来西亚召开了世界生态旅游专题讨论会,并发表了“沙巴宣言”。1999年是中国国家旅游局规定的生态旅游年。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生态旅游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壮大,并掀起了一股全球性的生态旅游热潮。据加拿大野生生物局统计,生态旅游业早在1990年全球产值就已达2000亿美元,并且每年还以10%~30%的增长率在迅速发展,在整个旅游业中独树一帜,集中反映了国际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二、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一)旅游产品的概念

从旅游供给的角度讲,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向社会宣传推销的对象,使其凭借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在其整个旅游过程中所需要和享受的全部服务,涉及旅游者的行、食、宿、游、购、娱以及所享受的各种人力资源服务等旅游要素,并且各环节、要素环环相扣,紧密配合,以旅游交通运输为线索被有机地串联起来,安排在确定的日程当中,最终形成综合性产品。旅游产品是个整体系统,是主要以服务形式表现出来的无形产品。从旅游者角度看,旅游产品是旅游者花费一定的时间、货币和精力所购买的对象。它不是一件件具体的物品,而是一次完整的经历、一次体验。它从旅游者接受旅游经营者的服务开始到圆满完成旅游活动,脱离旅游经营者的服务为止,相对固定,一般由多个不同性质的旅游点、多种旅游交通方式、若干旅游集散地、各种接待服务设施和各种劳务等因素组成。有时,人们把某个旅游产品简单地称为某“旅游线路”。

(二)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

1.旅游产品必须面向市场。

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努力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要。同时,必须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旅游企业一条龙服务在提供给旅游者优质周到的服务的同时,应给旅游者相当的自主选择权,不应造成垄断和过多限制,灵活的点式服务也应发挥作用。

2.主题突出的原则。

地域文化生态的绚烂多彩是旅游业得以发展壮大的根本源动力之一,每一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根据当地旅游资源独创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形成鲜明的主题,唯此才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3.线路不重复原则。

应根据整个地区的旅游规划,合理科学地组织各旅游线路,使旅游线路各具特色,在整个旅游区尽量不重复,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同时,使游客在整个景区合理分布,避免景区局部地段环境因过度旅游而遭受损害。

4.旅游线路的开发应充分考虑旅游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之有一定的节奏感。

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和体力状况,安排合适的旅游顺序和节奏,使一条旅游线路像一部艺术作品一样具有序幕―发展―高潮―尾声,并使旅游日程安排留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5.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注意该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包括自身所在区域的和相邻区域的旅游产品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有共生的,也有冲突的。即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从整个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甚至世界范围来考虑。

(三)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1. 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

生态旅游是建立于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基础上,其开发原则除了遵循一般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外还应包括生态性原则。即旅游产品开发以自然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 尊重当地的文化,能促进社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保持整个旅游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2.生态旅游产品的类型及其开发途径

(1)态旅游产品的类型划分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开发途径也有一定的差别,但首先都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加强旅游相关人员的管理和教育

由于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原则和对旅游相关人员参与性的较高要求,必须加强对旅游相关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具体如下:

第一,对旅游者进行教育。通过导游或宣传手段等,事先让其了解旅游地的相关知识,包括旅游地的气候、地形、地貌、植被、人文、风俗民情、相关的旅游管理法规制度及旅游规划、生态旅游的相关知识等,引导和鼓励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尊重旅游地的文化,积极参加保护自然生态的各种有益活动,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第二、对所有的旅游管理人员、导游等包括旅游地居民都必须经过系统的生态旅游教育。

②做好旅游地旅游容量、旅游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工作。

科学确定旅游地环境容量,最大游客承载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包括价格浮动、限量售票和预约、同类区域轮流开放等手段控制游客数量。同时建立相应的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监测与预警体系,做好旅游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工作,为旅游开发、管理提供科学的、动态的数据。

③在整个生态旅游区实施可持续规划设计。

不仅包括景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规划设计,也包括整个旅游区的建筑设计、能源供应、给水排水、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设备等的规划、选择使用。例如旅游区应推广使用绿色生态建筑、生态商店、生态饭店、生态旅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绿色清洁能源、环保汽车、节水设备、中水系统、污水处理与循环系统、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等。

(2)种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①自然生态旅游

旅游开发的对象是原生性的具有较高景观价值的自然风景,如地质、地貌、水体、气象、生物等自然生态景观。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该类旅游产品开发的重点是做好生态旅游规划工作,确定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分区。Gunn在1988年提出了国家公园旅游分区模式,即划分为重点资源保护区、低利用荒野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旅游服务社区。这一模式提出后被普遍采用。加拿大国家公园的功能分区分为自然环境区、集中游憩区、野生游憩区和野生保护区等4个。

②人文生态旅游

包括各类民俗风情、历史文化遗产等生态旅游,该旅游产品的设计要避免脱离历史文化的低级甚至庸俗的人工复制滥造。而是要紧密结合历史渊源和旅游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事实求实,合理挖掘,营造人文生态型旅游景点,达到人类文化圈与生物圈的协调发展。

③农业生态旅游

以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和农业体验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应依托农村或城郊农林果蔬业、特色养殖业等的发展,尤其是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的示范推广进行,取得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支持,走企业联合开发经营或政府指导下农民经营等形式。农业生态旅游一定要体现出其生态性和独有的农业文化、乡土文化。例如一位法国农场主经营了一个占地40公顷的小型环保农场,很具有旅游吸引力。它不仅风光旖旎,且极具环保特色。农场用电基本都来自屋顶的太阳能板和牲畜粪便产生的沼气发电,农机用燃料主要来自农作物提炼出的植物油,灌木枝和树枝用来取暖。融古老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农业技术体系,也往往可以变成生态旅游的资源。瑞士拉沃地区的梯田式葡萄园即是典型的例子。

④工业生态旅游

旅游业有个突出的功能,就是为其它产业附加上新的功能,工业生态旅游就是其中一个例证。将传统工业的生产工程、生产工艺、中间和最终产品及其相关的活动,作为一种知识、一种体验开发出来,就可以作为旅游产品的一部分,从而增加了原有产业的价值。对于这个行业中的人来说,也许一些工业生产过程、工艺和产品都是司空见惯的东西,而对一般公众来说,这些地方往往则是陌生的,神秘的,具有吸引力的。再完善生产过程和工艺使之具有良好的污染物治理及回收循环利用系统,配套相应的产品陈列室、工业博物馆。这就成为工业生态旅游。它既可以增加公众科普知识,提高公众环境生态意识,又可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消费者的亲近和信任感。某些大型的汽车制造厂、家用电器制造厂,甚至油田都已经开展类似的旅游项目。

三、结语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短短的十余年间,生态旅游也已成为我国各地发展的热点。实践证明,我国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我国生态旅游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社会综合效益。但是,当前生态旅游被泛化或曲解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许多号称生态旅游的产品只是停留在山水观光的浅表层次,有些项目甚至背离了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轨道。因此,增强国民现代旅游意识,普及生态旅游科学知识,因地制宜地建立一套适合国情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模式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北京市旅游局 2010-05

[2]编:《旅游规划学教程》,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年8月

[3] 王兵 编著:《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4]王仰麟,刘忠伟:近十几年来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2002年12月

[5]旅游业、工业旅游和旅游工业

[6]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

[7]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8]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作者简介:白海涛,九江学院 木木与城市建设学院硕士,注册城市规划师。王锋 九江学院 土木与城市建设学院讲师。

上一篇:厦门:倾听那动人的鼓浪屿之波 下一篇:守护生命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