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X-阶标理论对小句的分析看小句中枢说

时间:2022-08-20 08:09:25

从X-阶标理论对小句的分析看小句中枢说

【内容提要】本文从两个角度探讨小句的中枢作用:一是对小句中枢说的核心内容和生成语法中的x-阶标理论中的小句分析做了对比,从中找出两种语法体系中对小句分析的相同点,即成活律、包容律和联结律反映出cp小句中的语篇和句法接口的特点,成活律和包容律反映出tp小句和动词短语的接口特点;二是对小句到短语的层级做了分析,分出:cpiptpvpvpdp,并且对这一层级做了连续统分析,找出了连续统中的标记词。

【摘 要 题】汉语言文字学

【关 键 词】x-阶标理论/小句中枢/连续统

【正 文】

一 x-阶标理论里的小句与小句中枢说里的小句观

1. 1 小句中枢说里的小句观

自从邢福义(1995)提出小句中枢说以来,关于小句的讨论和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一讨论引发了汉语语法学界对小句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在以“词本位”(马建忠1898)和“词组本位”(熙1985)为主的句法分析中,往往将句子作为最高层次和最大单位。这种分析的立足点是结构关系和结构层次,并不考虑句子的篇章功能和语用功能。正如储泽祥(2004)所说,熙(1985)以词组本位的语法观侧重在语言的结构和静态功能上,将句子的构成与词组的构成等同起来,不考虑句子的语调和完句成分。这种以词组为本位的分析建立起了现代汉语静态的句法层级体系,在语法建立的初期是非常必要的。

虽然在句法层级中词组一级在结构关系上与句子的结构相同,但句子毕竟不是词组。句子有不同于其他语法单位的自身特点,如在句子中出现的一些成分并不出现在词组中。① 因此,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也一直存在着对于句子这一层级的探讨。而小句中枢说的提出则正是对句子这一层级讨论的延续。在句子这一层面上,既有连接句法的语法小句,也有连接篇章的语用小句。不同平面的小句反映出句子的不同功能。因此,在三个平面理论里对语用平面的句子和语法平面的句子有了明确的区分(胡裕树、范晓1985,胡附、文炼1990)。在三个平面理论中,语用的句子指带有语气成分的句子,叫做句类,即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语法的句指句的结构关系,叫做句型,可以有下位层级不同的句型,如主谓句和非主谓句等。邢福义(1997)进一步对句子进行分解,提出了小句的中枢地位和句管控理念,用成活律、包容律和联结律将语用和语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际上,成活律指小句成为独立句子的规律,相当于句类。包容律揭示小句的结构层级,相当于句型。而联结律是指小句的语篇功能。小句中枢说的语法观最核心的部分一是对句子做了更细的分析,区分出小句的三种功能:独立成句功能(成活律)、句法结构功能(包容律)、形成语篇功能(联结律);二是提出了联结律,将句子分析扩大到语篇分析,区分出语篇中联结小句和独立小句的不同。而最核心的部分则是完成从“句法转折”到“超句法转折”,从结构到话语的过程(李宇明2002)。

汉语中最早注意到小句层面并提出小句之说的是吕叔湘先生(1942),后来在翻译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1979)时将英语中的clause译作小句。从小句提出以来,对于小句的定位就有不同的观点,吕叔湘(1979)依据英语中的从句来认定小句,指出了小句的动态特征,屈承熹(1994)认为主谓结构都可以看作小句,史有为(1994/1996)认为小句是句法分析的基本单位,邢福义(1995、1997)的小句中枢说则将小句定位在独立性特点上,指出小句必须有语调并且不能被包含在其他结构中。储泽祥(2004)对各种小句之说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在基本认同小句中枢说的基础上倾向于扩大小句范围,将具有动态特征但可以做句内成分的主谓结构也看作小句。

1. 2 x-阶标理论中的小句分析

x-阶标理论是生成语法管约论提出的原则子系统之一。在生成语法初期,将句子作为独立层面和最高层级来看待,最初的结构分析为:

svp+np

s代表句子,s可以改写为由动词短语和名词短语组成。随着理论的发展,又提出了包含comp(标句成分或补语化成分)的句子,于是句子s又增加了一层带comp的[-]s,[-]s比s高一层,成为最高层级。-s的分析带来了后期x-阶标理论的出现。[-]s中的comp指能够成句的条件,如英语中的从句的标记词that/whether等,也可以是零形式。

发展到管约论时期,由于xp蕴含了短语所有类别和层级,因此用带有comp的短语cp作为句子的最大投射,而cp分析到下位层次时在vp里仍可包含cp。cp短语相当于以前的[-]s小句,到了管约论以至后来的最简方案时期就取消了[-]s标志,用cp替代。② 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来看,x-阶标理论的核心是对cp小句层级的揭示和对小句成句的分析,因此也是以小句为中枢的。

1. 3 两种语法体系的比较

通过以上简述,可以看出,x-阶标理论与小句中枢说在对句法分析时都以小句为核心,尽管两个语法体系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在小句分析上还是有一些共同之处。从一致性来看,小句中枢说里的成活律是指成句的必有条件,如语气成分等;x[-]阶标理论里的cp小句里的c也是指标句成分,在管约论里,cp中的c还仅限于疑问词、助动词等,如英语中clause小句的标句词that,还有助动词do、will等,还未涉及语气成分,到最简方案里,cp中的c已可以指陈述、祈使、疑问、感叹语气(顾阳2000),这时,在有语气词的语言里,语气词被当作c,成为小句的标句成分(邓思颖2003、力提甫·托乎提2004)。到了这时,cp小句分析已将语用和语法结合起来,语气词c表示语用小句的标记成分,从句连接词that等是表示语法小句的标句成分。这种分析与成活律基本一致。其次,x-阶标理论就是以小句cp为中心,从cp开始逐层二分,一直到词为止,这与包容律的内容也一致。

当然,两种语法理论在小句分析上也有不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x-阶标理论中的小句cp可以做另一个短语的成分,可以嵌套在另一个cp中。例如:

(1)我知道他来了。

例(1)中的“我知道”是高层的cp小句,“他来了”是嵌套在高层cp里的低层的cp小句。在小句中枢说中,“他来了”只是主谓短语。

此外,小句中枢说里的联结律指小句的语篇功能,在x-阶标理论里以xp的最大投射cp为最大单位,不再考虑小句的联结功能。

二 汉语小句的层级分析

2. 1 从小句到短语的层级

小句作为最高层次,用cp表示,其由上层往下层的逐层关系如下:cpiptpvpvp③。如例(2)可以分析为:

(2)他已经去过黄山了。

图一

在这一逐层往下的过程中,cp、ip两个层次属于小句层面,tp是表示时态的一层,在汉语里,这一层是连接小句和短语的关键层,也是小句和短语的接口,往上层推演,逐步增加动态标记,使小句能够成活,往下推演,小句变为句法中的短语,动态消失,成为静态短语。因此,tp可以看作是小句和短语之间的联结点。

2. 2 cp、ip和tp三个小句层次的分析

2. 2. 1 汉语中的cp属于最高的一个独立小句,这一层的特点是必须有标句语气成分。在汉语里,cp的构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标记词,一类在书面语中用零形式表示,在口语中用语调表示(陈玉东2004)。有标记词的一类又可分为两小类:

2. 2. 1. 1 带有语气词的一类

语气词是构成小句的标记词,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表叙述语气的“了”、“的”、“的呢”、“着呢”,表疑问的“吗”、“吧”、“呢”、“了呢”,表感叹的“啊?”、“呀”、“哪”和表祈使语气的“吧”等。④ 2. 2. 1. 2 带有其他成分标记词的一类

除了上述语气词之外,我们认为,还有一些词语也可以看作是cp里的c,这些词语有:

a. 表示肯定或强调语气的“是”。例如:

(3)是他说了你。

这种小句以“是”开头,吕叔湘(1979)将这种句式里的“是”看作前谓语,胡裕树(1989)提出句首“是”是焦点标记词,我们认为“是”其实就是表示强调语气,是小句的标记。

b. 在小句句首出现表示强调的“就”、“光”等副词。例如:

(4)就他一个人来了。

(5)光桌子就摆了一屋子。

汉语中副词一般不修饰名词⑤,但遇到这一类句首名词主语前出现副词的形式,往往无法解释。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个副词在这里表示语气,是小句的标记词造成的,因此我们将这些副词看作是cp里的c。

2. 2. 2 ip是指屈折成分,在x-阶标理论中往往将表示主谓一致关系的谓语动词的人称、数等看作这些屈折成分,用i表示。有时也将动词自身的动态性(如时态、体)放在屈折ip里,于是ip有时和tp(时态小句)不再细分。例如:

(6)张三看了一本书。⑥

例(6)中的“了”有人分析为屈折成分,相当于i,或t。

我们认为,表示主谓一致关系的ip和谓语动词自身的动态性tp不能等同看待,ip指小句成句时句内成分必须在数、人称或者性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关系是小句成活的必要条件,但是时态和体是动词的变化,尽管这一变化也是小句成句时的条件之一,但它只是谓语动词的自身变化。因此还可分成两个层次,将tp看作ip的下位成分更好。在汉语里,由于没有主谓一致关系,也就没有明显的ip。不过,汉语中的助动词(能愿动词)和情态词在小句中有标记作用,我们将这类词看作ip中的i。例如:

(7)明天可能下雨。

(8)他们应该去。

(9)我会来的。

(10)大家要努力。

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汉语中的tp是最有争议的一个层次,严格意义上讲,汉语没有时态,特别是屈折时态。但如果将时态看作是成句的管辖成分的话,汉语中的“会”和时态限制词就更具有时态特征,因此可以将汉语中的“已经、正在、将要、会”看作时态限制词(邢欣1990/2003)。时态限制词似乎还可以由某些副词担任,如“早就”。我们认为,汉语中的tp在内部还可以细分,将表时态的限制副词和表体的“着、了、过”分成两个层级,“着、了、过”并不完全表示时态,因此其动态性较时态限制词更弱,成句性更弱。例如:

(11)他已经完成了任务。

(12)他正在说着话呢。

2. 3 小句中的短语层级

tp的下位层级是轻动词短语vp和动词短语vp。vp表示动词的状态,如[+cause致使]表示使动,汉语中的兼语式反映了[+cause]特征,邓思颖(2003)举出了汉语中的几种轻动词句,如“汤很热”指静态,“汤热了”指开始,“热了这碗汤”指致使。而huang(1997)则对汉语中的轻动词有更深入的分析,如“你好好教你的英文”是指“你好好搞你的教英文”结构名物化后“教”移到轻动词位置上形成的。vp是指动词短语,这两个短语都是小句的下位层级——短语层级。由于本文主要探讨小句,对vp和vp不再举例细述。

三 从小句到短语的连续统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cp到vp的逐层分析实际上并没有截然分开的点,而是由最独立的动态小句一直过渡到静态短语的过程。我们把这叫做连续统分析。有关句法中动词连续统分析的方法徐烈炯(1986)、邢欣(1990)在讨论与兼语式有关的动词时做过相关研究,这里不再赘述。

在连续统分析中,由cp到vp甚至到dp不是完全能断开的,而是由动态最强的cp小句逐步过渡到静态短语dp,其中每一个过渡点都有一定的标记词,由标记词标示着过渡段的延续。连续统分析如下:

cp----------------------------------ip-----------------------------------tp----

复合语气词--单语气词--句首标记词--插入语--情态词--助动词--动态词--

了呢、了吗

了、的

是、就

的确

要、会  应该、可以 将要、正在

了呀、的呀

啦、呢

光、只

真的

可能

已经

vp---vp--------dp--------np

轻动词-动词短语-限定词动语----名词短语

使、搞

打人

打的人

学习文件

成为

他的到来

设计方案

在整个连续统中,有些标记词所标记的结构处于两者之间,有过渡性质,如cp是连接语篇和句法的小句,最具动态性、独立性最强,具有小句中枢说的三个规律特征(邢福义1997)⑦,由复合语气词过渡到单语气词,独立性减弱,再过渡到“是”,既有标句功能,又兼有标记句中主语为焦点的功能,到ip时,标志着小句的成句必须有主谓一致关系,这时语气功能更弱,独立性减弱,只说明小句的成活率,不再管联结律。到了tp,只说明小句有动态功能,而不再一定有一致关系,到了vp和vp,小句的动态特征消失,变成了静态短语,这时只受包容律制约,不过这时vp还保留了不定式,可以带体助词,没有完全变为静态。到了带“的”的dp(np),相当于转为静态短语,这时体助词要受到限制,有时完全不出现。例如:

(13)[*]他的到来了。

此时,由“的”表示静态,到不带“的”短语,动词性完全消失,变为纯粹的静态短语。例如:

(14)学习文件

(15)工作制度

(16)设计方案

这里的v相当于动名词。连续统举例如下(cp小句例):

(17)他已经吃完饭了吗?

(语气词连用)

(18)你别再撒谎啦!

(合音语气词)

(19)是他带走了几个人。

(句首标记词)

(20)他真的不会去。

(插入语)

(21)我们要向雷锋学习。

(情态词)

(22)今天可能来客人。

(助动词)

(23)他明天要出差。

(时态限制词)

(24)我让他回家了。

(轻动词)

(25)买菜

(动词短语)

(26)问题的解决

(限定词短语)

(27)工作计划

(名词短语)

从连续统分析可以看出,小句中枢说中指出了小句(即cp)是语用和语法平面的联结点,而x-阶标理论指出了tp是小句和动词短语的联结点。这两个层面的小句是连续统的核心。cp中小句有篇章小句和语法小句两个特征,从篇章角度看,它受成活律和联结律管控,是语用中最小的单位。从句法角度看,它受包容律管控,是构件中的最大单位。而tp中的小句一方面受小句规律制约,要求时态特征,一方面又受短语规律的制约,要表明动词与其他成分之间的静态关系,是小句与短语的临界点。由此可以看出,小句所处的核心地位和中枢作用。

四 余论

对于小句,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深入探讨。

5. 1 小句语调问题

小句中枢说认为,小句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语调。而用cp解释,小句中的c是指语气词、句首副词等。但是,在实际的篇章中,书面篇章往往很少出现语气词,而语气词常出现在口语中。因此,书面语篇的小句难以用语调的标准加以标记。

5. 2 小句与分句的关系

由于小句的标记是独立语调,在篇章中只有最后一个分句最符合小句的条件,一些只表示起始或延续的分句往往无法有独立的语气,对于这些分句较难归入有语调小句中。例如:

(28)一说开头,大家就明白了。(由“一”引导的起始句)

(29)说到这,爸爸有些激动地说:……(由“到”引导的延续句)

(30)说起买家具,他就一肚子气。(起始句)

5. 3 小句中全句修饰语和插入语的作用

这类成分在词组本位分析中是最难的,插入语往往作为独立成分不再归为句内成分。而全句修饰语其实也当作全句的标记处理。我们认为,插入语可能标示小句的语气,如“的确、确实”表示肯定语气,“据说”表示猜测语气。全句修饰语有提示后续部分为小句或篇章的作用,似乎也可以放到标句成分cp的c中。

5. 4 小句中嵌套小句的问题

关于这一嵌套小句,依据小句中枢说不看作小句,只当作短语,但在小句做宾语的句型里,这类小句有语气标记,如可带“了”、“呢”,还有时态标记(邢欣1990),似乎归入小句更好。在x-阶标中,cp小句可以被嵌入更大的cp中,可以说,这种处理更好一些。

总之,无论是x-阶标理论,还是小句中枢说,都开始关注到语用与句法的接口问题,而随着对小句研究的深入,还会带来更多的思考。

附注:

①储泽祥(2004)举了一些例子,如“不在了”只表示句意“死亡”。

②虽然xp或cp称作短语,但cp中包含了ip(主谓一致关系)和tp(时态)等动态特征,实际上仍指小句。

③vp的下位层级分解到了v+dp(np),这不再是动词短语范畴,而是名词短语范畴,或限定语范畴,本文不再讨论。此外,vp里还可以嵌套一个cp。

④这些语气词中的“呢、吧、呀、啊”又可以用在句中的话题主语后标记话题,这种句内的语气词不算是cp里的c,应该看作是dp里的功能标记。

⑤这里暂不讨论近年来出现的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例如:很淑女。

⑥此例引自邓思颖(2003)。

⑦即指成活律、包容律、联结律。

【参考文献】

[0]免费论文网

[1]陈玉东 2004 《传媒有声语言语段的构造和调节》,北京: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储泽祥 2004 《小句是汉语语法基本的动态单位》,《汉语学报》第2期。

[3]邓思颖 2003 《汉语方言语法的参数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胡裕树、范晓 1985 《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

[5]胡附、文炼 1990 《现代汉语语法探索》,北京:商务印书馆。

[6]黄正德 1983 《汉语生成语法——汉语中的逻辑关系及语法理论》,黑龙江大学科研处汉译版(宁春岩等译)。

[7]力提甫·托乎提 2004 《从短语结构到最简方案——阿尔泰语言的句法结构》,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8]李宇明 1997 《汉语语法“本位”论评——兼评邢福义“小句中枢说”》,《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9]吕叔湘 1942/1982 《中国文法要略》,北京:商务印书馆。

[10]—— 1979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北京:商务印书馆。

[11]马建忠 1898/1983 《马氏文通》,北京:商务印书馆。

[12]屈承熹 1994 《现代汉语中语法、语义和语用的相互作用》,戴浩一、薛凤生主编《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3]史有为 1994/1996 《小句和小句本位》,《中国语研究》38号,东京:白帝社。

[14]邢福义 1995 《小句中枢说》,《中国语文》第6期。

[15]—— 1997 《汉语语法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6]邢欣 1990 《论“递系式”》,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7]—— 2003 《现代汉语兼语式》,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8]赵元任 1979 《汉语口语语法》,北京:商务印书馆。

[19]熙 1985 《语法答问》,北京:商务印书馆。

[20]chomsky, n. 1983. some concept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and binding, mit press.

[21]chomsky, n. 1995. the minimalist progra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22]huang, c. -t. james. 1997. on lexical structure and syntactic projection. in feng-fu tsao and h. samuel wang, eds. , chinese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 3, taibei: academia sinica.

上一篇:测度是非问句的历史演变 下一篇:《论语》使动句和使字句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