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个状元……

时间:2022-08-20 08:01:24

【正面・热点聚焦】

“考上大学,飞出农村”“走出象牙塔,扎根北上广”……这是当代一些农村学生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但有些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以高考状元的身份“飞”出农村,大学毕业后又放弃在城市优越的工作,回乡当农民,他们的身份和际遇如今大大吸引着社会的关注。

郭可江:回老家种菜,一年成千万富翁29岁的郭可江在范县甚至濮阳可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2004年,家境贫困的他以全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中央财经大学,毕业后进入兴业银行做了一名理财规划师,因为屡不得志,三年后,郭可江突然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选择――回老家种地。

大片的蔬菜大棚、成群的鸡鸭、满圈的猪崽……这是一个集蔬菜、花木、水果等种植和家禽养殖为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工厂。但在一年多前,这里仅是一片普通的稻田。

这片现代农场,是2011年3月由范县付金堤村郭可江创办的专业合作社。除了蔬菜大棚和养猪场,郭可江还培植景观树和樱桃、苹果、梨等果树2000多棵。他还在自己的农场里推广“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循环模式。他的种地模式让祖辈务农的村民大开了眼界。

郭可江学的是行政管理专业,对蔬菜的生产技术了解不够,他专门到山东寿光聘请了两名农技专家来指导种植蔬菜。通过借钱贷款等方式,郭可江在农场里的投入越来越大,如今他的农场已经超过1000亩,年产蔬菜400吨,还建成了垂钓园、游泳池、餐饮娱乐中心,搞起了生态农业观光园。

“我们种了一辈子地,没见过这样种地的,不打农药不撒化肥,只上农家肥,种出来的蔬菜瓜果质量好,销路也好。”郭可江所在的付金堤村村民们说:“这孩子有想法,敢想敢干,我们也愿意跟他干。”

如今,郭可江的农场有150名村民,种地上班两不误,大幅提高了收入。而郭可江的蔬菜每卖出一箱,他都会从中抽出一元钱,资助在校贫困学生,这在当地也被传为佳话。

【反面・网议事件】

2010年国庆刚过,国内某网站出现一则“就业难我抗议,一元转让我北大本科文凭”帖子。该帖子称,其以某省高考状元身份入读北大,本科毕业后就业就一直“磕磕绊绊”,现在有感于“北大学历还赶不上一斤白菜”,要“一元转让其北大本科学历”。

据发帖人说,在北大本科毕业后的几年间,他吃尽了就业的“苦头”,比如一个并不怎么样的公司给他这个北大高材生开的月薪只有1500元,还不如一个民工,并在他上班的第一周让他做的是打扫办公室和马桶的工作。发帖人由此愤怒地感慨:“我再不怎样也是中国最好学府的毕业生啊,我就纳闷了,这年头北大毕业的怎么啦?!”

公平的阳光

朱成玉

每个人都有那样的日子吧,前途黯淡,心灰意懒,每天怨天尤人,将自己封闭在黑暗潮湿的角落里,不肯向那有光亮的地方回眸,任凭一颗心生满苔藓。

有这样一个故事,正在埋头吃西瓜的女儿,问了父亲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有的西瓜甜,而有的西瓜不甜呢?”

父亲回答:“甜的西瓜是因为被阳光照耀的时间长。”

“那地里的西瓜不是都在接受阳光的照耀吗?”

“是啊,阳光是公平的,它一视同仁地照耀着那些西瓜,可是有的西瓜怕热,自愿呆在阴影里,不肯接受阳光的照耀,所以它们就是不甜的。”

“那么,我用现在这个不甜的西瓜的籽,明年还种上,它们还会甜吗?”女儿接着问。

“当然,上帝给每粒种子的机会都是平等的,是想要成为成熟的西瓜还是生瓜蛋子,就看你后天的努力了。”父亲回答。在他看来,西瓜也是有心的。有的心是坚强的,有的心是懦弱的。

“一元转让北大本科文凭”发帖人何曾不是那颗懦弱之心?求职路上方方面面的挫败,像寒冬的北风一样袭来,他的心顿时就冻成了冰块;而另一个“回老家种菜养猪”的状元,则让我们读出了心的另一种新境界――在遭遇不如意后,这颗心并没有被困难淹没向上的渴望,没有被阴霾封锁萌动的激情,在穿过无边无际的黑暗后,他终于迎来了一盏璀璨的灯火。

同样是北大高材生,真希望那个只要1元钱就转卖北大文凭牢骚满腹的发帖人也能看看这颗充满坚强之心,定会令他茅塞顿开的吧!与其牢骚满腹,不如转变思维,来一次精彩的转身。

是真金迟早会发光,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不论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

上帝赐予一粒沙子,人把它变成一堆眼屎,贝壳把它变成一颗珍珠。同样,上帝给每个人一副牌,有些人拿到了好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之中很有可能因为疏忽而输掉了牌局,有些人拿到坏牌,却认真地去打每一张牌,最终却赢得了整个牌局。

不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有一颗向上的心!很多时候,你屈居阴暗的谷底,那是因为你放弃了攀登,凭什么指责阳光不肯普照呢?

上一篇:钢桁拱桥钢梁压重砼施工探讨 下一篇:翻车机房污水自动排放系统的研究及应用